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作者】 冉 杨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和平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把握课文特点,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无论运用何种形式导入新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介绍;创设情景;趣味;激发;科学有效
  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直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常言道: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应当引起重视。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语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
  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下面我就针对导入的方法谈一谈:
  一、设置问题进行导入
  对于小学生来说,表现欲望是十分强 烈的,他们渴望通过表现来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可抓住学生 的这一 心理特点进行 课堂导入 。在课堂开 始 ,给学生提 一些 问 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为了有良好的表现他们会 认真思考问题。当学生回答较好的时候 ,教师应该毫不吝啬地 给予他们赞扬和肯定 ,对于回答不好或者不全面的同学 ,教师 应该 用鼓励的 态度让他 们努 力健全 答案 ,这对 于他 们 日后 回 答问题的积极性是有帮助的,对于 日后继续开展问题导入也 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给学生提问的时候也有几点是需 要把握 好的 ,① 设置 问题 的难度 不应该 太难 ,否则学 生 由于 回 答不了而降低积极性。②设置的问题应该带有趣味性,这能够 极大地勾起学生的兴趣。③设置的问题应该尽量和课文相结 合,这样更利于导入效果。
  二、目标导入
  新课伊始,因时间、环境、对象的改变,学生的反馈信息,课型的需要,教师在特殊的课堂中临时应变,因势利导,用简洁的语言消除陌生感,缩短师生距离或由审题、介绍背景入手,开门见山地提示课时目标,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维定向,投入课题内容的探索之中,为教师讲课铺平道路。这样的导入直截了当,便于抓住全文的中心,让学生把握重点=关键,并弄清整个知识体系,有利于构建学生的认识结构,给课堂以宏观的基调。
  三、温故知新导入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来说,新课与旧课之间的关联性更明显。温故知新的导入既能够对上一课进行简单的复习,加深学生的记忆,又能引出新课程,简便易行。课堂开始,老师就可以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完成课堂的导入。
  四、谜语导入法
  是指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揭题,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欢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的一种导课方式。如《蜘蛛》一课的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出一则谜语,你们看能不能猜出谜底是什么。“远处有做葫芦山,山头两根小树桩。几支竹子山坡长,弯着腰儿对着看。”(老师边诵边画,学生一看,很快就猜出谜底来了)
  师:蜘蛛会干什么?他结网是为了什么?(接着,老师边诵边画:“摆下一张八卦网,专等美餐送上来。”几句儿歌,把孩子们早逗乐了)
  师:蜘蛛是怎样利用这张网来捕捉虫子的呢?我们学完了《蜘蛛》一课就明白了。
  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论是猜对的还是猜错的学生热情都非常高涨,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谜语的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探索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
  五、抓重点导入
  题目是文章的“文眼”,有很多是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我们若能从释题入手导入新课,那么对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将大有益处;每一堂课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而重点和难点的如何体现,正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如果教师能在开始的导入语上抓住文眼巧妙地把重点和难点渗透进去,会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螳螂捕蝉》一文的导入我就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入手,让熟悉这个成语故事的学生简单讲一讲。“这是一篇发人深省的故事,其中蕴含着什么深刻的道理呢?请大家同学自己去读读这个故事吧!”整个导入都扣紧文眼,突出重点,这样让我在后来的教学中轻易攻破难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六、操作导入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实验操作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开课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动手用部件卡有拼成音节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式上形象直观地把握课文要领,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显得轻松多了。这种导入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七、名言导入法
  所谓名言导入法是指教师引用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名言名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三年级《晨读》一课的导入:(出示名言名句:“为中华 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你们是祖国的花都,是祖国的未来。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记住周总理说过的话。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晨读》这篇课文。这种导入能马上让学生明确都市的目的,既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总之,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