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作者】 何小兰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鸣钟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仅利于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培养,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应用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实现“五育合一”,需要高效课堂。没有较好的教学效率,怎么能保证数学课堂除了智育之外还其他之“育”呢?因此,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五育合一”课改路上,我们必须创新构建策略,让学生获得高效课堂中的良好教育。数学是实用性强的学科,而实用性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实践性,体现趣味性。因此,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应在新课改指导下更新观念,对旧方法进行重组和优化,对新方法要积极引进课堂,使之为自身的高效课堂构建出力埋单。在这几年课改中,我的数学课堂有了这些构建策略的应用,它使得我的课堂在探索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有了良好保障。
  一、正确把握课标要求,教材解读要准确
  高效课堂的实现是“预则立”的实现。因为良好的开端是在备好课的基础上实现的。高效课堂的备课不是只对教材的钻研就可实现,更多的用力在教材的解读上。没有深入的解读,哪会有浅出的表达实施,没有用心在“教什么”的挖掘上,又哪里会有“怎么教”的精准实施。因此,作为一线数学教师,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解读教材,知道教什么而正确去设计怎么教。在这过程中,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教师正确理解新课标的目标要求,没有以此为前提的教学设计,在哪些方面多教、哪些方面少教或不教,都为我们提供了建议。因此,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路上我们应正确把握新课标要求而精心选择教的内容和教的方法,才能在事半功倍的路上实现我们为之努力的预期。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理解解读上往往会出现吃不准现象,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他们常常因教材理解不到位,缺乏对重难点的精准把握上,导致教学用力用错地方了,把不教的内容作为重拳出击的地方,把该用重力解决的问题却又因力量的不足而导致学生理解不了或有困难。这样的教学看似教师在用心用力,但结果与高效课堂的创建渐行渐远。例如,曾经看到这样一堂课,其内容是《认识物体》,这一课所在的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几何图形,分别是正方体、长方体等物体,当然还有圆柱和球等物体。新课标对该课的要求是让要求学生脑里有表象,能区分这些不同类别的物体就行。然而,这位教师却努力让学生去感知它们的形状和特点。通过特点这个抽象去认知和判断,本身都非常难,难怪学生越学越抽象,感觉越难。这样教学,显然是不成功的,忘了新课标这个出发点,不知行进方向,自然就达到新课标要求而让学生受了苦。创建高效课堂就要力戒这些的出现,尽量让学生主体快乐。
  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效果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以学彰教”的“五育合一”课改中显得极为必要。这是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的前提。在一线教学推进中要充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就必须要求教师创新建构策略,让学生获得更好地数学学习效果,这样才能使他们更有信心地努力学数学。
  (一)氛围营造策略。教学对话只有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才具有良好的氛围基础。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抓住这种特征施教,就可在“乐其师”的过程中实现“乐其学”这种效果。因此,作为一线教师,不要开课就讲知识、讲练习,要把精力放在氛围营造上,注重激趣、煽情,还有就是诱发思考,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这样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就有了很好的兴趣支撑、激情支持和智力飞扬。值得注意的是,该执教者神充分组织,发挥好引领者和导向者角色,让高效课堂构建有既定方向而不乱了教学行为。
  (二)情境创设策略。情境创设在高效课堂构建中的必选,因为其在激趣、诱思上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已深得一线教师信赖。现在“五育合一”课改也常把它作为教学策略而常用在各个学科和各个教学环节中,并收到了良好效果。例如,在教学“利润的计算”中,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们可以创设情境,把利润放在现实生活中来让学生感知其实用性和趣味性,这样就可很好地让学生得到放飞的空间而不断思考。
  (三)媒体直观策略。传统媒体虽然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还具有一定市场,但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人们在构建高效课堂的潜意识里就会想到多媒体,通过智能一体机的大屏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变成切实可感可触的操作,学数学就会由此而简单,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数学材料中自然就会学得快乐和有体验感,而不是被抽象的数学知识弄得一脸苦恼。
  三、组织有效学习活动,让学生学有快乐
  教学即活动。没有活动的课堂难以成为高效课堂,因为没有活动的课堂是“一言堂”,在“独角戏”中,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因此,高效课堂的创建需要加强学生主体性的调动,使之共同担当高效课堂的创建任务才能有更多的人脉支持而变得有力量、有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的活动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用心组织,才能在课堂上把知识的教与学变成以学生为主角的学习活动。这几年“五育合一”实践告诉我们,能实现这样效果的活动策略常需要这几种方式来实现:一是游戏进课堂,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数学求知活动中探求,更利于学生主体性的释放和快乐的满足;二是竞争性比赛,数学口算中的夺红旗、算得快、速算大比拼、数学阅读我能知等等,都是有效的活动载体,在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
  总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五育合一”推进的基本要求,是关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作为教学实践者,要不断学习新课标、掌握新理念,提高自身业务实践能力及水平,敢于创新,做到旧策略不断优化,新策略不断尝试,踏踏实实上好学生成长路上的每一堂数学课,让学生在高效课堂构建中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小俊,论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教育研究,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