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发挥录播系统功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作者】 王 刚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苗桥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方面要解决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培养优秀教师以及公开课、交流课、精品课程建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不断增多,录播系统的使用成为满足这些需求的方法之一。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录播系统的组成进行介绍,分析录播系统在教学中的优势及不足,并提出几点建议。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共建对教育教学的发展以及青年教师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关键词:录播系统;教育教学;优质资源共享;新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蓬勃发展。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实用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整合开发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可以推进中小学精品课程、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建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录播技术在传媒、新闻、会议等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着各行业的信息化变革,使得人类获取信息的模式和手段变得更加多元化。在国家倡导和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对音视频为核心的录播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全国各地在这方面的建设、运行和培训投入都不断加大。
  一、录播系统功能概述
  录播技术是通过多媒体设备同步录制现场采集的视频、音频、电子设备的图像信号,同时进行整合,生成标准化的流媒体文件,用于直播、后期编辑、存储和点播。录播教室是在常态教学的前提下,完整地记录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记录教师在授课中的活动、学生的听课情况,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实况等多路音视频信号的自动跟踪、录制和切换,同时以流媒体的方式在网络中直播,自动生成教学实况录像,并最终将这些声音和画面保存并形成具有极高再利用价值的音视频文件,以供广大师生及教研管理者课后点播观研、网上共享,亦可进行点对点多媒体远程网络教学。远程同频互动课堂是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改善师资力量薄弱、开课不齐的边远农村地区教育状况。根据授课需要不同,课堂上常常需要选择不同的互动课堂模式,根据授课需要不同,可以支持三种同频互动课堂模式:
  模式一:本地授课+远程授课。可通过视频采集设备,如视频展台、微课仪、录播系统等设备采集教师视频、授课电脑桌面等,主讲教师直接对主讲教室和听课教室的学生同时进行授课。
  模式二:本地录课+本地授课+远程授课。主讲教师可通过录播教室进行授课,本地授课的同时向其他学校输送,达到录播系统直播一体化,授课视频等内容直接上传到资源平台,作为以后点播使用。
  模式三:本地录课+本地授课+远程授课+互动。可通过录播系统在教室进行授课,本地授课录制的同时可向其他教室输送,并可以和听课教室进行远程教学互动,听讲端需配备显示设备等必要设备以实现观看直播和互动。
  二、有利于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录播教室与网络课程资源库进行无缝对接,实现了资源的录制、导入、生成自动化处理。录播教室具有自动录制功能,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按钮,教师可实现一键式操作,轻松“开始”“停止”课堂教学视频录制,并将所录制的视频自动导入到视频资源库。可以通过录播教室进行优课的录制,录播教室提供自动一键式录制和精品手动导播录制两种模式。通过录播系统录制好的优课程资源,上传到教学视频应用云平台,通过优课点播板块进行晒课和共享,系统会按照基本信息进行分类,并为广为提倡的“网络课堂”提供资源支撑。也可以通过录播教室进行微课的录制,微课是一种全新的资源表现形式,其具有“短小精悍”的鲜明特征,具体表现为“情景真实、主题突出、资源多样、形式灵活、交互性强、动态生成、便于传播、应用简单”等优点。微课已经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并且受到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广泛好评和推崇。
  三、有利于教师自主发展和各种级别的研讨活动
  录播教室的录制,同时生成两种视频资源:一种是单流录制模式,即观看端看到的画面为前端编导生成的单个画面,类似于观看录制剪辑后的电影或电视;―种是多流录制模式,观看端看到的画面为完整的录像资料,每路信号都是完整未经过剪辑的,可以用画画分割的形式同步显示,也可以随意选择其中一路信号全屏放大播放。这两种视频资源模式为教师的自主发展、各种级别的研讨活动,也为学校的课例考核评价,提供了全方位的、科学规范的依据。
  录播教室在对导师制度管理中,再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导师对新进年轻教师的指导,通过两个环节体现:第―个环节是诊断课,确定师徒关系以后,平时导师的课堂对徒弟开放。开学后一个半月,教导处集中安排了徒弟教师上课时间表,年轻教师自主阅读教材,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导师不参与备课过程,但最后会和教导处领导一起听徒弟的课。这一环节的课全部在录播教室上,录完后徒弟将其剪切到自己的存储工具里,这部分视频资源将为徒弟的学和导师的教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徒弟先自我反思,发现问题后和导师一起交流,针对问题之处,放慢镜头,听从导师的诊断性指导,改进教学方法,这种指导因为有即时性的视频资料做辅助,特别具有针对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实效;第二个环节是展示课,放在学期末尾。这节课既是对徒弟一学期课堂教学水平提升的检测,也是对导师一学期辅导成果的考核。所有展示课都在录播教室完成,由教导处组织相关人员,通过对课堂视频资料进行分析、评估、量化。用视频资源作为评价考核依据,极大地提升了考核的科学性,促进了导师和徒弟的共同发展,加强了学校的教学管理。
  四、有利于录制精品课例,积累学校数字化教研资源
  每学期一节的教研课,成了我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展示教师水平,加强教师之间课堂教学交流的重要载体。有了录播教室,录课变成了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任何教师经过简单培训后,都可以独立完成。教师进入录播教室,打开电脑,在正式开始上课时,按一下“开始”键,全自动录播系统会自动将教室内教师上课实况拍摄录制下来,结束时按一下“结束”键,全自动录播系统就会将录制成的标准化教学视频,自动上传到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这样就极大地满足了学校在数字视频资源建设方面的需求,为进一步丰富、积累数字化教研资源奠定了基础。同时,数字化资源库的共享性,对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只要处在学校的局域网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无线终端调用资源库的数字资源进行观看学习、研讨交流。学校还可以在数字化资源库基础上进行优质课遴选,建成精品课资源库。精品课可以上交给有关部门参赛,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提高了教学效益。同时,这些课程还可以用于对外交流,示范课展示;也可供家长课后浏览、辅导孩子学习之用。
  五、有利于教师自我录制课例,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成长
  除了学校集中录制各种经过打磨后的课堂教学之外,录播教室24小时对教师开放,教师可以一次次重复进行常态课、无声上课、说课,甚至是某一个教学片段、教学环节、教学手段的自主录制。录制完成以后,教师就可以从视频资源平台上,把视频资料拷贝到自己的移动硬盘设备里(如果不想共享,也可以采用剪切方式拷贝),作为个人课堂教学资源保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个人课堂教学资源库。执教者可以和自己信任的人交流分享,寻求帮助,当然,这种视频更适合执教者在自己独处的空间里自主观察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教学效果,发现不足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个人资源库成了教师自主、自觉成长的最佳路径。
  六、有利于教师实现课堂同步学习
  远程交互教学功能是录播教室的又一个重要功能。全自动录播系统可以将录播教室内的任何一节课,同时直播到校园局域网内的任何一个无线终端上,实现多个班级上同一节课的效果。同一时间里打开同一录播课,不同班级的学生也能够实时收看同一教学场景,学生还可以就自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即时和授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总之,录播教室已成为近几年校园数字化建设中的又一个重点工程,能方便地对授课电脑屏幕信号、教师授课形体、师生互动场景以及教师板书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录制、编辑、点播、直播,达成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积累,促进校本资源建设,并有效支撑课后教研分析,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并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以及异地兄弟学校的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宋建功;张冀中;课程录播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8期
  [2]宁裕南;谢统义;黄景坚;浅谈中小型多媒体录播系统的应用技术[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张军;黄忠毅;程樊启;从教学过程的需求分析录播系统的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11期
  [4]唐纲;高裴裴;朱耀庭;多媒体教学实时录播系统的设计及其实现方法[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年05期
  [5]马小强;建立全面的视频资源制作体系——录播系统面面观[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