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职高机械教学

【作者】 刘仕慧

【机构】 四川省南部县升钟职业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机械》类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理论基础。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绘图、识图、用图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本文结合制图课的特点,就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关键词:职高;机械教学;分类教学;分层
  机械专业的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老师的教课方法是否合理,教学设备是否齐全,能否满足学生练习技能的需要,在教学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教师应该怎样教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这些都是本文将要阐述的问题。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能明确学校教学的总体思想,才能让职业教育发展壮大。
  一、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分类教学 
  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而成龙的惟一途径是读普高升大学。于是就有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显然进入普通高中成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首选,考不上普高的初中生才读职高是不争的事实。职高生的生源,主要是初中阶段的中下生,以及一部分“差生”。随着近几年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扩大,职业高中生源差的压力将越来越大。这就给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很大负担,特别是专业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专业开设的课程,基本是大学、专科学习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基础知识跟不上,势必产生厌学情绪,造成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因此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近几年职中毕业生的安置情况来看,我们培养的学生很难做到“适销对路”,主要原因是学校总体办学缺乏与社会的有效对接。可以说职校有点闭门造车,未处理好当前的教学与学生未来就业的关系,缺乏与劳务市场,人才市场的沟通,不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仍然依据旧的教学模式运行,而不是依据市场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综合水平,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这样必然导致办学盲目性、随意性、滞后性。通过对前几年专业毕业生安置情况的了解及从劳动力市场了解的信息得出,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可以分为三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熟练的技术装配工人,即操作工;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维修技术技师,即技术员;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社会综合知识的电子方面销售人才,也即专业销售员。学校的专业教学,应当了解市场、了解人才需求、按照人才供求规律,做到以“需”定“产”,满足社会用人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对口就业。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自身综合素质以及未来就业的打算,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依据上述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分类,把学生相应地分为上述的三类进行教学试点改革。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操作工”:注重专业基础课学习,加强动手能力练习。“技术员”:注重专业课的学习,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专业销售人员”: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机械信息的学习。总体上,我们认为专业学生学习的知识太多,学生未来就业用到的知识有可能是所学知识的一部分。这样根据个人特点水平,分类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出市场需求的人才。 
  二、活跃课堂的气氛 
  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活跃课堂气氛很重要,气氛浓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热爱学习,老师可以在语言表达上增加一些幽默元素,让同学们把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愉快的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能体现老师自身具有的能力,这样的讲课方式,能够给同学们营造一个轻松学习知识的环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利用教学模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
  教学模型作为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辅助教学作用。机械识图作为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后作业中都需要大量地使用教学模型,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最终达到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模型来引导学生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用任何形象生动的言语描述都无法替代的。例如,要使学生尽快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先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投影规律和每一个视图所反映的空间方位,再结合教材中的习题、图表和模型进行空间想像,找出它们的投影在视图中相应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这样,学生就可以快速地进入角色,出色地掌握教学内容。
  机械识图除要能读懂技术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读懂图形。好的空间思维能力是读图的必备条件,所谓空间思维能力是指学生根据投影规律正确分析视图、综合想象形体的能力,它包括对物体空间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在教材处理上应做好几何体表面取点,徒手画图,轴测图形体分析等三方面的识图工作,以便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能降低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使学生快速形成空间立体概念。比如在讲“三视图投影规律”时,运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可以将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在动画演示的基础上教师只需因势利导地讲解和指出“学习要点”,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基本几何体的投影》一章中,“球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是教材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尤其表面取点,由于空间球面上点的表达有一定的局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本节的重点难点通过动画来表达,通过剖切球体的动画来分析、观察球体上表面点的画法及其可见性的判断,就很容易的解决了教学上的难题。
  五、让同学们到车间中进行实习实训
  为了使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们能把他们的一技之长发挥出来,这要求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不断参加社会实践。中职学生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联系。所以,学校要有固定的实习企业,等学生掌握了必备知识和技能后,由学校老师组织他们去工厂实习,从而加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让年轻人走进工厂,让他们学会适应环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同时在实践中也体现了自身价值。
  总之,职业教育任重道远。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性方面,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及时学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知识,把握教学改革的动向,增强教学的预见性,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