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情景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作者】 张志平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中滩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情景教学法在提效教学策略中往往是排在前几位的,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实践应用这种策略,其作用更是多方面的,不仅能激趣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还能促进学生道德践行能力和判断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景教学法;课堂;实践应用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学科。其性质决定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途径的必要性和旨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以及在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的学习目的。然而,由于深受传统教学习惯羁绊和“中考应试”桎梏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和取向,也违背了思想品德编排的初衷——作为了考试选拔的手段。显然,把这一观点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导致思想品德教学走向低效的主要原因。
幸运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的素质教育,使情景教学法成为高效教学课堂创建的良好方法,被应用于各科课堂教学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也毫不例外地被情景方法所吸引,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了。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精心创设,使其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
一、应用媒体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媒体情景是广泛的,因为能担承媒体的介质很多,实物、简笔画、挂图、录像机、电视以及智能投影和多媒体等,都可以成为教学凭借的媒体手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利用这些媒体创设情景教学法,不仅直观能形象,还可以使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不再是空洞地呈现在学生眼界耳听中,让学生更有积极性来发挥主体作用。因此,媒体情景被广泛应用于道德与法治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近年来,随着智能一体机这种多媒体的发展,其教学功能越来越强大,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和提效能力也越来越被教师认可,因此,我们很多课堂都可以看到它的存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借助多媒体实践应用媒体情景教学法,就成为很多一线教师在提效实践中的首选,其主要应用于创境激趣的导入教学和传授新知的新授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师生和谐互动建高效课堂。例如,在《爱在家人间》的新授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关爱这个主题,我们不妨采用多媒体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家庭成员间的孝心、亲情等,画面中呈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馨场景,这样就可促使学生有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二、应用问题情景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学起于思贵有疑。古人又说“学生无疑教有疑”。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质疑就成为课堂教学的常做之事。而情景教学法这种策略的实践应用,正是基于这种需要而被广泛应用于新知启发中,被我们称之为“教有疑”策略。而把这种策略落实到实践中,就是通过问题情景创设来进行,以问激思,以问导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某种思想、行为的正确性,就可以通过问题情景的方法,让学生去践行和判断。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学生兴趣地激发,“驱使”学生自主探究内驱力地产生。而问题情景正是这种内驱力的发动机,它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探究。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问题情景”,常常是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道德或心理健康问题或法律上、国情中的一些内容等作为问题,通过一定生活场景而呈现出来,让学生在问题思考判断中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品德认知。在问题情景中,情景是载体,问题为主要,问题的质量是决定情景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要精心设问,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入境,多思多探究。在情景中引发的思考比一般提问更具有激励性。例如,引发学生思考社会不文明现象产生的严重后果,如果没有以问诱思的情景,学生就不会得出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法来。
三、应用角色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践行道德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的情景,是学生践行道德与法治能力的有效平台。而这种践行,自然需要与之相应道德实践。我们常说,即使是游戏,也得讲规则。而践行道德与法治,就需要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指导,应用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进行生活实践,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即扮演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做法,而在课堂上就只能通过角色情景或课本剧表演的方式来模拟进行,但同样可以达到促进学生道德践行能力和判断能力地提高。例如,在教学到“我国国家结构”一章中的“人民当家做主”这个内容时,我们就可创设情景施教,把换届选举作为载体而进行展开,让一部分学生站出来扮演候选人角色,与之对应地让另一部分学生扮演选举人身份。过程中通过选与被选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的参与选举,体现当家作主的意识,他们就会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这项制度有着更深刻地理解。又如,在“探寻奇妙生命”这一主题时,为了加深学生认知,我们可找几名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让他们在情景中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母亲和孩子,从而让他们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辛劳和不易,从而增强感恩报答之心。创设角色情景,让学生在角色表演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内化为一种行为自觉,又能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愉悦快乐,达到了既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发展道德践行能力和判断能力,又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的多重目的。
当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景教学法还有很多有效应用实践方式。当然,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情实际不能随意而为,更不能只为学生的放声大笑而乱为情景应用的方寸。因此,在应用此法时我们应慎重而用,精心预设而用,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地大幅提升,促进学生更好地获得道德与法治理论素养地培养。
参考文献:
[1]胡晓龙,情景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2019年。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景教学法;课堂;实践应用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学科。其性质决定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途径的必要性和旨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以及在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的学习目的。然而,由于深受传统教学习惯羁绊和“中考应试”桎梏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和取向,也违背了思想品德编排的初衷——作为了考试选拔的手段。显然,把这一观点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导致思想品德教学走向低效的主要原因。
幸运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的素质教育,使情景教学法成为高效教学课堂创建的良好方法,被应用于各科课堂教学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也毫不例外地被情景方法所吸引,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了。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精心创设,使其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
一、应用媒体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媒体情景是广泛的,因为能担承媒体的介质很多,实物、简笔画、挂图、录像机、电视以及智能投影和多媒体等,都可以成为教学凭借的媒体手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利用这些媒体创设情景教学法,不仅直观能形象,还可以使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不再是空洞地呈现在学生眼界耳听中,让学生更有积极性来发挥主体作用。因此,媒体情景被广泛应用于道德与法治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近年来,随着智能一体机这种多媒体的发展,其教学功能越来越强大,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和提效能力也越来越被教师认可,因此,我们很多课堂都可以看到它的存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借助多媒体实践应用媒体情景教学法,就成为很多一线教师在提效实践中的首选,其主要应用于创境激趣的导入教学和传授新知的新授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师生和谐互动建高效课堂。例如,在《爱在家人间》的新授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关爱这个主题,我们不妨采用多媒体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家庭成员间的孝心、亲情等,画面中呈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馨场景,这样就可促使学生有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二、应用问题情景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学起于思贵有疑。古人又说“学生无疑教有疑”。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质疑就成为课堂教学的常做之事。而情景教学法这种策略的实践应用,正是基于这种需要而被广泛应用于新知启发中,被我们称之为“教有疑”策略。而把这种策略落实到实践中,就是通过问题情景创设来进行,以问激思,以问导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某种思想、行为的正确性,就可以通过问题情景的方法,让学生去践行和判断。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学生兴趣地激发,“驱使”学生自主探究内驱力地产生。而问题情景正是这种内驱力的发动机,它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探究。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问题情景”,常常是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道德或心理健康问题或法律上、国情中的一些内容等作为问题,通过一定生活场景而呈现出来,让学生在问题思考判断中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品德认知。在问题情景中,情景是载体,问题为主要,问题的质量是决定情景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要精心设问,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入境,多思多探究。在情景中引发的思考比一般提问更具有激励性。例如,引发学生思考社会不文明现象产生的严重后果,如果没有以问诱思的情景,学生就不会得出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法来。
三、应用角色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践行道德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的情景,是学生践行道德与法治能力的有效平台。而这种践行,自然需要与之相应道德实践。我们常说,即使是游戏,也得讲规则。而践行道德与法治,就需要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指导,应用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进行生活实践,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即扮演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做法,而在课堂上就只能通过角色情景或课本剧表演的方式来模拟进行,但同样可以达到促进学生道德践行能力和判断能力地提高。例如,在教学到“我国国家结构”一章中的“人民当家做主”这个内容时,我们就可创设情景施教,把换届选举作为载体而进行展开,让一部分学生站出来扮演候选人角色,与之对应地让另一部分学生扮演选举人身份。过程中通过选与被选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的参与选举,体现当家作主的意识,他们就会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这项制度有着更深刻地理解。又如,在“探寻奇妙生命”这一主题时,为了加深学生认知,我们可找几名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让他们在情景中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母亲和孩子,从而让他们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辛劳和不易,从而增强感恩报答之心。创设角色情景,让学生在角色表演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内化为一种行为自觉,又能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愉悦快乐,达到了既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发展道德践行能力和判断能力,又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的多重目的。
当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景教学法还有很多有效应用实践方式。当然,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情实际不能随意而为,更不能只为学生的放声大笑而乱为情景应用的方寸。因此,在应用此法时我们应慎重而用,精心预设而用,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地大幅提升,促进学生更好地获得道德与法治理论素养地培养。
参考文献:
[1]胡晓龙,情景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