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体育课堂中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有效策略
【作者】 张 亮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清平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使体育教学以达到有效而育人的效果,就必须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而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的师生对话中来,通过积极学和主动练,以实现体育新课标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生主体性;发挥;促进
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组成部分中的重要内容,担负起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运动技能、增进爱好感情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担,在促进学生“五育并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传统式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或放任或机械,教学方式单一,活动课中学生处于被动参与状态,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主动性更是不高,并没有真正把握基础的体育专业知识与接受专业技能的系统训练,更没有产生良好的运动习惯甚至连终身体育锻练观念的形成都没有实现。而随着教改工作的深入,我们拨乱反正,立即进行了教学改革,用改革成果促进体育课堂发生质的变化,让教师角色变主为导,不再是三尺讲台的主宰者而大占课堂时间,而让学生成为主体而发挥主体性。这样,体育课堂上互动的师生关系在提效教学中就起到了积极作用。下面,我结合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谈谈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有效策略。
一、更新教师观念,这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前提
观念不更新,教师很难走出“师道尊严”的传统角色桎梏,仍然会在三尺讲台上我行我素。而如果我们一线教师尽可能早一点接受新理念的洗礼,并及时用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那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快实现“双主”效应。以促进课堂提效增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五育合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受到新思想、新技术等培训,跨越了观念转变难的“槛”,在课堂上率先从角色上进行转化,让学生主体性发挥奠定了前提基础。现代教育明确提出在课堂上的学生并不是信息内容的处于被动接受者,只是探究学习发展中的积极搭建者。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新课标中“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理念和要求就会“响彻心扉”。实践证明,也只有让学生以行为主体的真实身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堂的对话教学中来,才能让学生享有体育学习过程所产生的身心上的愉悦情感,从而推动学生多育整合而全面发展。
二、激发学生兴趣,这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关键所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兴趣所产生的动力是勤奋爱好的后勤保障,有时比智力因素的作用更明显。而主体性的发挥又是学生学习动力之所属,是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育学习主体作用的关键所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的激发与塑造,要创新激趣策略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以激发并持续维持学生的健身运动兴趣爱好与参与热情,让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投身到体育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教学就可保证实现提高学生愉快的心理状态体会与情感体验的教学预期,才可以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运用而奠定牢靠的动力基础。实践中,我们可将体育游戏融入其中,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学体育,践行体育。这样就可确保学生在满足游戏天性中促进自我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除了课堂上游戏策略外,还可以利用体育赛事中获得成功的一些名人或体育偶像作为激励情感的抓手,以此来激趣也是不错的路径。还可以利用体育的竞技性和比赛性来促进学生好动心理的实现也是常用之策,实践中让学生分组对抗,篮球、足球的训练就是如此。当然,更多的是利用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爱屋及乌”,以便让学生在“乐其学”中充分释放主体性。
三、丰富评价路径,这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动力保障
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具有阶段性,不可能完全体现在主题活动整个过程或者某一节课的整个流程。而有效的体育教学,就是欲使学生主体性一二再的释放,能在体育教与学整个过程都能充分发挥。而要解决这个矛盾,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必须创新策略,丰富评价路径,让学生在教师点评点赞中持续获得满足感,在同学同桌赞许中获得被肯定,这样他们才会从心底点燃热爱体育的情感和兴趣的火焰。也只有这样,他们主体性才会获得最大限度的释放,并使其整个学习过程都充满了积极的力量。这就是丰富评价路径而采取点评促进的作用。因此在体育主题活动中我们要更改过去单一的点评方法,创建健全的点评体制,对学生做全方位而客观性的点评,以点评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增强情境而提高学生学习动力,进而使学生更充足地充分发挥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例如,在教学足球时,对于足球的传接球、垫球等技术训练,我们就可在讲解与示范的同时,多观察学生的模仿练习,及时给予激励,学生就会越练越有信心,其主体性发挥就越表现得活跃有动力。
总而言之,在追求有效教学实现的体育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我们永恒的话题。作为一线教师,欲将有效教学作为体育课堂的“终结”就必须创新主体性发挥的实践策略,特别是应在转变观念后的课堂创新,多用激趣和激“情”的方式,少用太多的条框来管束学生,通过多搭建平台、多点评激励等以活动、评价等路径实现“活力展现”的“三活课堂”之追求,让学生有大量独立参与的学习空间和练习时间,使之进行颇具兴趣爱好的创造力主题活动,那样才可以建立学生的行为主体影响力,成为真正主人,从而在积极参与中成为个性化与创造潜力发挥的施动者。这样的态势,才可确保新课标要求的实现——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爱好、掌握基本上的体育专业知识并发展体育技能。
参考文献:
[1]金燕,加强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探究[J].成才之路,2018年。
[2]王燕庭,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考[J].田径,2018年。
[3]程淑桂,在体育课上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J].科学教育,2008年。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生主体性;发挥;促进
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组成部分中的重要内容,担负起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运动技能、增进爱好感情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担,在促进学生“五育并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传统式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或放任或机械,教学方式单一,活动课中学生处于被动参与状态,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主动性更是不高,并没有真正把握基础的体育专业知识与接受专业技能的系统训练,更没有产生良好的运动习惯甚至连终身体育锻练观念的形成都没有实现。而随着教改工作的深入,我们拨乱反正,立即进行了教学改革,用改革成果促进体育课堂发生质的变化,让教师角色变主为导,不再是三尺讲台的主宰者而大占课堂时间,而让学生成为主体而发挥主体性。这样,体育课堂上互动的师生关系在提效教学中就起到了积极作用。下面,我结合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谈谈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有效策略。
一、更新教师观念,这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前提
观念不更新,教师很难走出“师道尊严”的传统角色桎梏,仍然会在三尺讲台上我行我素。而如果我们一线教师尽可能早一点接受新理念的洗礼,并及时用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那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快实现“双主”效应。以促进课堂提效增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五育合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受到新思想、新技术等培训,跨越了观念转变难的“槛”,在课堂上率先从角色上进行转化,让学生主体性发挥奠定了前提基础。现代教育明确提出在课堂上的学生并不是信息内容的处于被动接受者,只是探究学习发展中的积极搭建者。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新课标中“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理念和要求就会“响彻心扉”。实践证明,也只有让学生以行为主体的真实身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堂的对话教学中来,才能让学生享有体育学习过程所产生的身心上的愉悦情感,从而推动学生多育整合而全面发展。
二、激发学生兴趣,这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关键所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兴趣所产生的动力是勤奋爱好的后勤保障,有时比智力因素的作用更明显。而主体性的发挥又是学生学习动力之所属,是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育学习主体作用的关键所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的激发与塑造,要创新激趣策略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以激发并持续维持学生的健身运动兴趣爱好与参与热情,让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投身到体育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教学就可保证实现提高学生愉快的心理状态体会与情感体验的教学预期,才可以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运用而奠定牢靠的动力基础。实践中,我们可将体育游戏融入其中,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学体育,践行体育。这样就可确保学生在满足游戏天性中促进自我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除了课堂上游戏策略外,还可以利用体育赛事中获得成功的一些名人或体育偶像作为激励情感的抓手,以此来激趣也是不错的路径。还可以利用体育的竞技性和比赛性来促进学生好动心理的实现也是常用之策,实践中让学生分组对抗,篮球、足球的训练就是如此。当然,更多的是利用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爱屋及乌”,以便让学生在“乐其学”中充分释放主体性。
三、丰富评价路径,这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动力保障
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具有阶段性,不可能完全体现在主题活动整个过程或者某一节课的整个流程。而有效的体育教学,就是欲使学生主体性一二再的释放,能在体育教与学整个过程都能充分发挥。而要解决这个矛盾,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必须创新策略,丰富评价路径,让学生在教师点评点赞中持续获得满足感,在同学同桌赞许中获得被肯定,这样他们才会从心底点燃热爱体育的情感和兴趣的火焰。也只有这样,他们主体性才会获得最大限度的释放,并使其整个学习过程都充满了积极的力量。这就是丰富评价路径而采取点评促进的作用。因此在体育主题活动中我们要更改过去单一的点评方法,创建健全的点评体制,对学生做全方位而客观性的点评,以点评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增强情境而提高学生学习动力,进而使学生更充足地充分发挥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例如,在教学足球时,对于足球的传接球、垫球等技术训练,我们就可在讲解与示范的同时,多观察学生的模仿练习,及时给予激励,学生就会越练越有信心,其主体性发挥就越表现得活跃有动力。
总而言之,在追求有效教学实现的体育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我们永恒的话题。作为一线教师,欲将有效教学作为体育课堂的“终结”就必须创新主体性发挥的实践策略,特别是应在转变观念后的课堂创新,多用激趣和激“情”的方式,少用太多的条框来管束学生,通过多搭建平台、多点评激励等以活动、评价等路径实现“活力展现”的“三活课堂”之追求,让学生有大量独立参与的学习空间和练习时间,使之进行颇具兴趣爱好的创造力主题活动,那样才可以建立学生的行为主体影响力,成为真正主人,从而在积极参与中成为个性化与创造潜力发挥的施动者。这样的态势,才可确保新课标要求的实现——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爱好、掌握基本上的体育专业知识并发展体育技能。
参考文献:
[1]金燕,加强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探究[J].成才之路,2018年。
[2]王燕庭,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考[J].田径,2018年。
[3]程淑桂,在体育课上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J].科学教育,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