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加强初中语文作文系列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彭华兰

【机构】 四川省广安第三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写作能力提升需要系列化、持之以恒的训练。加强初中语文作文系列训练,是我们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措施。实践中,我们可从明确训练目标开始,抓住重点,整合内容,创新方式进行落实。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系列训练;加强
  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其重要性和系统性不容忽视。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阅读教学上,对作文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远远达不到应有要求,仅有的几次训练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训练体系,随意性强,学生写作能力得不到应有提高。那么,究竟怎样入手作文训练呢?笔者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结合自己平常的一些尝试,与大家分享以下心得。
  一、明确训练目标
  明确训练目标是作文训练系列化的首要要求。而目标的制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我市关于中考作文评改要求的系列意见,即根据《广安市中考语文考试写作说明》《广安市中考作文评分细则》来确定目标。新课程标准中的作文教学一共十条,第十条告诉我们,初中每学年作文训练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也就是说每学期的课堂训练至少达到7次,基本是间周1次。其他练笔主要采用日记和周记的形式,乡镇学校可能主要采用周记的形式。我们以一篇文章500字来计算,每学期至少写10个周记,也是间周1次。综合起来学生每周至少写1个作文。
  根据《广安市中考语文考试写作说明》和《广安市中考作文评分细则》,作文高分的要领是:整洁的卷面、工整的书写;分明的层次、完整的结构;醒目的标题、紧密的扣题;亮丽的开头、自然的结尾;鲜明的主题、精巧的构思;个性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这是学生作文达到的最现实的目标。但是目标是宽泛的,我们必须抓住重点来进行训练。
  二、抓住训练重点
  根据近几年广安市中考作文命题,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广安市中考作文试题近5年来一直采用“二选一”的命题形式,规律性较强。
  2.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
  3.在命题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命题范围涉及自我成长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4.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的平均分得分高于材料作文,写记叙文的更多,平均得分也要高于议论文。
  所以我们训练的重点要侧重于命题、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文体侧重于记叙类、写景类、借景抒情类、托物言志类。
  三、整合训练内容
  基础训练:文面布局;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如何写人;如何记事;如何写景;如何将文章写具体(细节描写);新闻写作;演讲稿写作;常见的应用文写作……
  专题训练:审题;拟题(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开头和结尾;结构形式的选择(普通样式、小标题结构式、日记体、书信体、故事新编、诊断书、起诉书……);选材;构思等。
  考前训练: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
  四、创新训练方式
  写作能力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训练过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有效训练重在把系列化措施落实到过程中。我们知道,作文系列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选材立意、篇章结构、语法修辞等诸多要素,要把这些整合到作文教学中,就需要我们创新训练方式。实践中,做到“四个结合”,应该收到良好成效。
  (一)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语文教材的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入选新教材的课文则更具“人文气息”和“时代精神”,更贴近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这些佳作也是学生进行写作时可供借鉴、模仿的优秀范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的作用,加强读写结合,在阅读中学方法,在写作中明了方法,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作文教学时应将阅读课文和写作方法紧密联系起来,阅读课上有写作知识的介绍,作文教学就注重知识迁移,将阅读课文里的写作方法和作文技巧——构思立意、篇章结构、谴词造句等,迁移到习作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二)作文理论与写作实践相结合。语文教材中的“表达”部分,有着丰富的写作理论知识,一方面,作文教学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学生写作实际,将学生习作与作文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语言的运用、条理的安排,内容的选择与处理、中心的表达等;另一方面,写作与汉语知识中词性、单句、复句、修辞等紧密相连。作文评讲应注意教材中写作理论、语法知识等的灵活运用,做到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    
  (三)课内评讲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仅靠课堂上的时间,要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显然是力不从心的。因此,作文教学应将课内课外相结合,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作品,包括优秀中学生习作;重视日常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动笔习惯,如写日记、随笔等,可尝试让学生课外摘抄、评点中学生优秀作文或者“名家作品”的方式,将教师课堂评讲和课外学生点评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为己所用,从而通过作文评讲,使学生在熏陶和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四)批改讲评与自主修改相结合。批改是评讲的前提,自主修改是评讲的目的。作文评讲一方面可使学生少走弯路,避免再现别人写作时所犯错误;也可使其借鉴同龄人习作的立意构思、方法技巧等。作文的修改也是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应与评讲目标、内容统一,可在作文评讲基础上,尝试自改、互改,改写、仿写等评讲与修改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作文评讲才更有效。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作文训练,通过系列化的教学实践,让学生获得良好写作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邹心怡,初中语文教学中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外语文,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