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作者】 周柏均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富源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语文教学在新时期的重要担当。作为一线教师,要创新策略,营造氛围,搭建平台,着力让学生在获得良好语文教育的同时也获得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培养
  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个人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创新。创新是进步之魂,是发展之根。作为为未来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学校教育,理应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为其以后有更强的创新实践能力打下坚实基础。而小学语文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学科,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更是不可推脱。那如何进行培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大量探索,并进行了反思与总结,积攒了一些方法与感悟。
  一、鼓励学生在自学中质疑
  学起于思贵有疑。质疑不仅是点燃思维火花的导入索,也是开启创新思维的触动器。因此,培养学生在自学中质疑,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这样引导,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还能促进学生理解,提高自学效果,培养学习能力。例如,在自学预习《落花生》一课时,同学们自学后纷纷汇报:这篇课文赞美了花生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这时,有同学站起来提出:“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过时了,现在提倡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你去找工作如果穿得破旧一些,主考官都不会正眼瞧你。”一个时尚的话题犹如一颗小石子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起了涟漪,一场关于外在美和心灵美的争议,使课堂气氛顿时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的安排,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再通过教师的鼓励和赞美,使课堂形成了“百花齐放”、“争先发言”的场面,营造了一种放飞思维,说我想说的主动学习的氛围。这样就给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一个心理自由与安全的空间。
  二、鼓励学生在大胆思考中提问
  质疑是表达自己与此不同的观点或做法,而提问却是将自身不懂的形成一种以问的方式呈现的话题,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新。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我们说,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必然要鼓励学生多提问。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采取“师问生答”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少让学生站起来发问,导致大部分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疑问,所以对很多语文知识并不能真正理解。其实,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不是不尊重教师,也不是一件不好的事,相反,不断提出质疑是培养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必备品质。因而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提问。事实证明,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探索语文的奥秘,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三、鼓励学生在改变中创新
  这是针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变革。传统教学,大都模式固定,“教师讲,学生听”已成常态。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今天,很多教师就难改变自身角色,更难担当起引导者、组织者、平等中的首席的重要身份与意识,故而仍旧穿新鞋走老路。这样的教学,实践证明,不能调动学生学生主体性的模式,是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即教师的创新是学生创新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兴趣的基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作为与学生一起对话的教师,务必要改变角色,改变常态教学模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师创新中看到新、趣、活、实,从而有感触,有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们就可以变讲为导,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询问学生“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他们之间产生了哪些矛盾”、“他们是怎样由不和变和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从而主动进行阅读,进而从文章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教学的结尾,我们还可以继续启发学生:“这样的事件在今天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这样一来,我们的教学就从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延伸到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来了。
  四、鼓励学生在领悟中创新
  领悟,又叫体会、解悟,是指学生自读后明白了什么,懂得了什么,特别是怎么弄明白的,从中获得了什么感想或道理。这本身就是一种思维创新,其领悟出来的东西,我们就可称之为创新成果。所以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必然要鼓励学生自由联想,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象,或者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想象找到问题解决方案。如在教学《怀念母亲》一课时,“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这一段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有什么感受?许多同学都说出这是母亲对子女的牵挂,母亲爱子女。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然而有一个学生就不同意,他说出了他的身世,3岁时,母亲由于生活所迫抛弃了他和他爸,以及原来温馨的家。引起大家对他的同情。另一位同学也爆料,他说在网上看到一个动画片,里面就写了母亲怎样对孩子的虐待。一时间,好像打开了话匣,同学们众说纷纭,引发着思考,激励着创新。
  当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还有很多,特别是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浮出的当下。如何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我们应从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实际出发,创新选用,着力优化,才能让更适宜学生发展的方法惠及教学,从而让学生良好的语文教育和创新思维培养。
  参考文献:
  [1]覃春林,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园,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