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数学开课导入教学更有效
【作者】 董 霞
【机构】 四川省简阳市三合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启幕的开课导入教学,要提高其效果,就需要我们应用有效策略来实现。本文探讨了增强导入教学的吸引性、趣味性、诱思性和针对性的有效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课导入;有效
开课,课的引子,又称启幕,虽然时短,但意义重大,有先声夺人的引趣作用,也有敲山震虎的聚焦注意力效果,更有顺风拉船引出新知的追求。如何让开课成为良好的开端,成为成功教学的一半,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作出巨大努力去探索的事。作为一线教师,在全面推进“五育并举”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不走开课便讲的传统之路,应创新导入策略,让自己所承担的学科教育教学获得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实现事业理想的必然做法。传统数学教学,由于很多教师忙于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开课导入教学的策略创新,往往是直奔主题,导致很多学生还没有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参与就错过了新知学习机会,故而学生学不好,效果差。对于以学彰教的课堂教学,处于高耗低效的结局,也就好理解了。所以,在倡导效能建设的今天,我们如何设计“开头语”,安排“导入事”,就成为我们创新数学开课导入教学的重要实践了。
一、有效的开课导入教学,应在增强吸引性上下功夫
最好的导入不是让学生自觉参与,而是使其“被迫”卷入。这种“被迫”不是来自于强制,而是被紧紧吸引。开课导入教学的吸引性来自于“亲其师”的向师性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直观性。前者是学生喜欢数学学习的前提,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爱屋及乌,只喜欢学习他们心中喜欢的老师的课。作为一线教师,应加强情感投入,多与学生亲切交流和日常交往,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人格魅力,进而主动学习你所教的课。大凡对导入教学有研究的教师都知道,只要学生喜欢你,你的课学生都乐于全神贯注地听。对于教学直观性,就是利用实物、学具作载体而施教,让学生在直视感知中因为新奇而眼球不得不聚焦。而在“班班通”工程全面完成的今天,实物直观渐渐少了,而更多的是交互式白板或智能一体机的辅助参与,其扮演着开课创设情境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这种情境集声、光、色、动于一体,交织绘成图文并茂,视听兼顾的新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到学习中来,故而产生求知欲望,注意力高度集中。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我要学”动力,我们可通过Flash动画呈现分别以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为车轮的板车前行动画,让学生认识到圆的特殊作用。只要他们就会产生探究圆的特征的学习欲望,自然去认识圆这个特殊的新内容。
二、有效的开课导入教学,应在增强趣味性上下功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自然也就是善于激趣的老师。开课就激趣,是我们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正确做法,也是提高导入教学有效性的首要追求。那如何激趣呢?我认为可在结合教学内容基础上从这几个方面去实践。
一是利用故事激趣。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抓住这个特征,我们就可在开课导入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或数学在发展过程中传下来的奇闻趣事,开启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对今天要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时,我们就可把“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作为教学引子,让学生卡通故事吸引而产生学习兴趣。
二是利用活动游戏激趣。课堂不能总是只有教师讲,还应有学生的活动,或以游戏的方式使课堂动态有变化。学生是好动的,在满足好动需求中学习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巧设游戏导入也是数学开课的重要路径。小学数学很多内容都可以设计成游戏,只有我们有这样需求。如数的组成、公倍数、可能性等,都含有丰富的游戏资源。教学时,我们就可将其游戏化,并用于开课中。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为游戏而将开课时间大大拖长,耽误新授展开。这是不可的。
三、有效的开课导入教学,应在增强生活性上下功夫
生活性,又称生活化。将源于生活的数学以生活性的理念进行处理,使之为生活化教学形成良好的资源平台,是我们增强导入有效性的又一重要途径。新课标反复强调基于学生生活实际而展开,导入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平台,自然我们就应在增强生活性上下功夫,使之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新课标要求我们从学生现在生活经验出发设计课堂教与学,而我们实施生活化教学,就可有效达成这样要求的同时,也能使导入教学趣味丛生。例如,在教学《税率》和《利率》时,我们就可以完全从现生活出发,把生活问题引进课堂,让学生从研究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情入手,探究税率和利率等相关的百分数知识。
四、有效的开课导入教学,应在增强诱思性上下功夫
有效的学习是得到思维参与的大量支持。而大量实践告诉我,调动思维参与的往往不是趣味性所能完全实现的,真正能引发学生思维在探究中发挥作用的是教学诱思性。难怪有“学贵有疑”之说。所以,有效的开课导入教学,应在增强诱思性上下功夫。这几年数学教学实践得出,能实现这种目的,常有三种路径,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打破认知平衡,三是设置引疑悬念。这儿重点探讨第三种——设置引疑悬念。
教学中的悬念,利用人们对事件发展的关切心理而设置,往往有扣人心弦的作用,是调动学生探究心理的有效利器,不仅能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去思考质疑,还能使学生产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不学不快的动力。把其应用到开课导入教学中,往往就会成为思维“引发剂”,“发酵粉”,促使学生以一个探索者的角色投入到解开数学之迷的思维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能动性。所以,大凡好课,其开课导入教学,就是悬念启幕,用“且听下回分解”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比例尺》开课导入教学时,我们就可巧设悬念,引发学生探究新知欲望。
五、有效的开课导入教学,应在增强针对性上下功夫
有效的开课导入教学,应在因材施教原则下进行设计和实践。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加强教学针对性,在增强针对性下功夫的具体做法,就是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结合他们爱好、需求和生活经历来进行开课导入策略选取。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照搬别人课堂模式,这种借他之石的做法,就是违背因材施教原则的,不具有教学针对性,必然会有“水土不服”的严重后果。作为一线实践者,我们应结合学生数学现实、从“最近发展区”出发,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内容、不同学情、不同时段,选择不同适当的开课导入方法,做到与课堂教学目的的有机结合,融合一体。以旧引新,铺平新知学习之路,降低新知学习门槛,这样,才能使我们教学针对性转换为较好的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总之,导无定策,贵在得当。有效的开课导入不在于传道授业,而在于激趣和唤醒。作为一线教师,要创新策略,打造良好开端,为新课获得教学成功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事半功倍效果,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下产生巨大的学习追求动力,进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获得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冬利,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课导入;有效
开课,课的引子,又称启幕,虽然时短,但意义重大,有先声夺人的引趣作用,也有敲山震虎的聚焦注意力效果,更有顺风拉船引出新知的追求。如何让开课成为良好的开端,成为成功教学的一半,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作出巨大努力去探索的事。作为一线教师,在全面推进“五育并举”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不走开课便讲的传统之路,应创新导入策略,让自己所承担的学科教育教学获得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实现事业理想的必然做法。传统数学教学,由于很多教师忙于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开课导入教学的策略创新,往往是直奔主题,导致很多学生还没有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参与就错过了新知学习机会,故而学生学不好,效果差。对于以学彰教的课堂教学,处于高耗低效的结局,也就好理解了。所以,在倡导效能建设的今天,我们如何设计“开头语”,安排“导入事”,就成为我们创新数学开课导入教学的重要实践了。
一、有效的开课导入教学,应在增强吸引性上下功夫
最好的导入不是让学生自觉参与,而是使其“被迫”卷入。这种“被迫”不是来自于强制,而是被紧紧吸引。开课导入教学的吸引性来自于“亲其师”的向师性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直观性。前者是学生喜欢数学学习的前提,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爱屋及乌,只喜欢学习他们心中喜欢的老师的课。作为一线教师,应加强情感投入,多与学生亲切交流和日常交往,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人格魅力,进而主动学习你所教的课。大凡对导入教学有研究的教师都知道,只要学生喜欢你,你的课学生都乐于全神贯注地听。对于教学直观性,就是利用实物、学具作载体而施教,让学生在直视感知中因为新奇而眼球不得不聚焦。而在“班班通”工程全面完成的今天,实物直观渐渐少了,而更多的是交互式白板或智能一体机的辅助参与,其扮演着开课创设情境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这种情境集声、光、色、动于一体,交织绘成图文并茂,视听兼顾的新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到学习中来,故而产生求知欲望,注意力高度集中。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我要学”动力,我们可通过Flash动画呈现分别以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为车轮的板车前行动画,让学生认识到圆的特殊作用。只要他们就会产生探究圆的特征的学习欲望,自然去认识圆这个特殊的新内容。
二、有效的开课导入教学,应在增强趣味性上下功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自然也就是善于激趣的老师。开课就激趣,是我们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正确做法,也是提高导入教学有效性的首要追求。那如何激趣呢?我认为可在结合教学内容基础上从这几个方面去实践。
一是利用故事激趣。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抓住这个特征,我们就可在开课导入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或数学在发展过程中传下来的奇闻趣事,开启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对今天要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时,我们就可把“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作为教学引子,让学生卡通故事吸引而产生学习兴趣。
二是利用活动游戏激趣。课堂不能总是只有教师讲,还应有学生的活动,或以游戏的方式使课堂动态有变化。学生是好动的,在满足好动需求中学习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巧设游戏导入也是数学开课的重要路径。小学数学很多内容都可以设计成游戏,只有我们有这样需求。如数的组成、公倍数、可能性等,都含有丰富的游戏资源。教学时,我们就可将其游戏化,并用于开课中。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为游戏而将开课时间大大拖长,耽误新授展开。这是不可的。
三、有效的开课导入教学,应在增强生活性上下功夫
生活性,又称生活化。将源于生活的数学以生活性的理念进行处理,使之为生活化教学形成良好的资源平台,是我们增强导入有效性的又一重要途径。新课标反复强调基于学生生活实际而展开,导入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平台,自然我们就应在增强生活性上下功夫,使之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新课标要求我们从学生现在生活经验出发设计课堂教与学,而我们实施生活化教学,就可有效达成这样要求的同时,也能使导入教学趣味丛生。例如,在教学《税率》和《利率》时,我们就可以完全从现生活出发,把生活问题引进课堂,让学生从研究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情入手,探究税率和利率等相关的百分数知识。
四、有效的开课导入教学,应在增强诱思性上下功夫
有效的学习是得到思维参与的大量支持。而大量实践告诉我,调动思维参与的往往不是趣味性所能完全实现的,真正能引发学生思维在探究中发挥作用的是教学诱思性。难怪有“学贵有疑”之说。所以,有效的开课导入教学,应在增强诱思性上下功夫。这几年数学教学实践得出,能实现这种目的,常有三种路径,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打破认知平衡,三是设置引疑悬念。这儿重点探讨第三种——设置引疑悬念。
教学中的悬念,利用人们对事件发展的关切心理而设置,往往有扣人心弦的作用,是调动学生探究心理的有效利器,不仅能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去思考质疑,还能使学生产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不学不快的动力。把其应用到开课导入教学中,往往就会成为思维“引发剂”,“发酵粉”,促使学生以一个探索者的角色投入到解开数学之迷的思维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能动性。所以,大凡好课,其开课导入教学,就是悬念启幕,用“且听下回分解”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比例尺》开课导入教学时,我们就可巧设悬念,引发学生探究新知欲望。
五、有效的开课导入教学,应在增强针对性上下功夫
有效的开课导入教学,应在因材施教原则下进行设计和实践。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加强教学针对性,在增强针对性下功夫的具体做法,就是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结合他们爱好、需求和生活经历来进行开课导入策略选取。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照搬别人课堂模式,这种借他之石的做法,就是违背因材施教原则的,不具有教学针对性,必然会有“水土不服”的严重后果。作为一线实践者,我们应结合学生数学现实、从“最近发展区”出发,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内容、不同学情、不同时段,选择不同适当的开课导入方法,做到与课堂教学目的的有机结合,融合一体。以旧引新,铺平新知学习之路,降低新知学习门槛,这样,才能使我们教学针对性转换为较好的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总之,导无定策,贵在得当。有效的开课导入不在于传道授业,而在于激趣和唤醒。作为一线教师,要创新策略,打造良好开端,为新课获得教学成功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事半功倍效果,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下产生巨大的学习追求动力,进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获得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冬利,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