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教学生成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运用
【作者】 赵学军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黄溪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系统体系,由教师、学生、教材等诸多子系统组成,而连接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手段是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它使教学处于不停顿的运动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是反馈与生成的过程。
一、对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的认识
何谓“生成”?顾名思义就是产生形成。《现代汉语词典》对“生成”一词并未收录。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自然形成”。教学生成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生成可分为两种,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即静态生成。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即动态生成。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动态生成”是指在课堂中依据学生的思维现状或疑难问题,及时调整预设的教案而重新生成的教学流程。偶然性、差异性是其主要特点。生成的契机和成果因师生而异,因文本而异,因师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广度和厚度而异。因而,它是一个具有勃勃生机的、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的智慧碰撞的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学生的学习智慧。
二、语文教学生成存在“四个忽视”
1、强调能力培养,忽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
在语文新课改教学中,我们强调培养学生能力是正确的,但专注于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忽视基础知识掌握也是不对的。一者基础知识的识记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再者学生能力发展必须建立在占有相当丰富的基础知识上,能力也是通过综合表述基础知识来实现。少的可怜的知识储备是学生在课堂无法参与讨论的主要原因,也使学生失去能力提高的基础。
2、强调教学创新,忽视常规基本要求。
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如何以新的方法、新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这种教学创新的号召下,教师忽视了备课、说课、听课、评课中积累的好经验,如有的教师照搬教案,“拿来”课件备课简单,几乎不参与听评课,只是创新设计一个活跃的过程。试想一个连所教知识都吃不透,把不准的教师,单凭积极的、活跃的课堂气氛,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
3、强调多媒体利用,忽视教师基本功训练
前面讲到多媒体在课堂中的使用,包办一切,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进行演示,多媒体成为一个“高级玩具”。过去用的教学挂图、简笔画技能似无用武之地,也不用板书,没人再去做这些训练,教师的基本功退化。
4、强调教学“大方向”,忽视教学小细节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贴合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发展学生智力、开拓学生技能”等所谓的“大方向”,而忽略了如教师讲课的声音、语气等“细节”。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课题组认为,除了预设外,注重细节,留意节外生枝,对大方向的把握有着极大的提升。
三、课堂教学反馈与生成策略
1、挖掘学生个体资源,促进资源生成。
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有好学的本性,拥有对任何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如果我们能成功的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质,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就能促进其自身的发展。
(1)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小老师”是指那些品学兼优、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同一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认知方式、思维习惯等存在相似性,让他来引领同学的学习方法、模式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生间蕴藏着丰富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活资源。
比如:一次作文评改课上,我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请班里“作文高材生”上讲台自读自评自己的作文,她上台落落大方,自信满满,激情洋溢地读起了《妈妈,我想对您说》这篇习作,在座的同学无不动容,表情严肃地认真倾听,她边读边做自评,还不时地举手示意同学们给她建议,有的同学谈到了词语的用法,有的同学谈到了句子的运用,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居然有的同学还谈到了写作的特点、感情的表达和文章的结构上……一直以来我都把他们当孩子,不够信任他们,也不敢放手。结果在课堂上自己很累,学生还不领情。通过这节课,更加让我理解了“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的深刻内涵。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对于我来说也再不是一句空话。虽然在讲解的过程中他们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像教态不够自然、语言不够精炼、重点不够明确等等,但是作为“小老师”的他们,能够激发大家听课的兴趣,这也是一种极好的课程资源。
(2)让错点变亮点。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题是教师上课时开发教学资源的重要内容。错题也正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带有童气的、十分宝贵的一种“利教研学”资源。善抓“错题点”,可以归类追因,找出对策;可以研错纠错,反败为胜;也可对比,探悟真知;还可以反思教法,改进教学……找出学生错题教师误导的源头,关注学生做题出错过程的体验,讨论错误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点石成金巧让错题“坏事变好事” ……总之,错题完全可以成为课堂教学资源的宝贵亮点。
如学生在平时的各种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情况,教师可以把错误率高的试题记录下来,把错误人数和同类错误在一人身上复现次数作为依据,然后再分类、整理,确定此类资源的利用价值。
2、利用团队合作资源,促使资源生成 。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受到公平的对待,公平的价值观对合作至关重要。通过讨论、解释并强化哪些事情是正确的或符合道德的,人们就会更多地去做这样的事。
在集体的合作中,一个学生的思想、思维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又是一种新的学习资源,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合作、互相影响、相互激发,使知识加以巩固并深化。挖掘和利用这些共性能在同学间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感染和激励的效果。几年来的实践尝试,让我们感到“小组合作学习经验交流会”、“习作沙龙”、“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课外阅读之我见大讨论”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能在学生中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究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正是建构学习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参与、表现、感受既能激活自己,又能感染别人,这也是建构主义教学观的一个基本观点。
3、提炼社会生活资源,调控资源生成。
我们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社区、家庭,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提炼的教学资源是很丰富的。他们与社区孩子的游戏、交往的活动方式与方法,在网络中查阅资料时获得很多经验。这些经验与经历,无疑都是学生的宝贵资源。许多时候我发现学生不教则知道很多知识。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家乡”这一单元主题的课文时,许多学生都能讲述家乡的变化、家乡的名胜古迹、美丽的神话传说等。如你再问学生:“这首童谣你怎么会唱?”“跟着小区里的小伙伴学的”;“你跳的舞是怎么学来的?”“我们舞蹈队老师教的”;“这些生字你怎么认识的?”“我在电视、网络上看到过的。”等等,你在教学时细心地发现这些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会变得更有潜力,更有魅力。
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如果遵循了“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的原则,那么我们的教学新资源会源源不断地涌现。教师也会在课堂上胸有成竹,开阖自如,对学生——这关键的“活”资源也能游刃有余地合理运用。
一、对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的认识
何谓“生成”?顾名思义就是产生形成。《现代汉语词典》对“生成”一词并未收录。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自然形成”。教学生成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生成可分为两种,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即静态生成。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即动态生成。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动态生成”是指在课堂中依据学生的思维现状或疑难问题,及时调整预设的教案而重新生成的教学流程。偶然性、差异性是其主要特点。生成的契机和成果因师生而异,因文本而异,因师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广度和厚度而异。因而,它是一个具有勃勃生机的、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的智慧碰撞的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学生的学习智慧。
二、语文教学生成存在“四个忽视”
1、强调能力培养,忽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
在语文新课改教学中,我们强调培养学生能力是正确的,但专注于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忽视基础知识掌握也是不对的。一者基础知识的识记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再者学生能力发展必须建立在占有相当丰富的基础知识上,能力也是通过综合表述基础知识来实现。少的可怜的知识储备是学生在课堂无法参与讨论的主要原因,也使学生失去能力提高的基础。
2、强调教学创新,忽视常规基本要求。
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如何以新的方法、新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这种教学创新的号召下,教师忽视了备课、说课、听课、评课中积累的好经验,如有的教师照搬教案,“拿来”课件备课简单,几乎不参与听评课,只是创新设计一个活跃的过程。试想一个连所教知识都吃不透,把不准的教师,单凭积极的、活跃的课堂气氛,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
3、强调多媒体利用,忽视教师基本功训练
前面讲到多媒体在课堂中的使用,包办一切,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进行演示,多媒体成为一个“高级玩具”。过去用的教学挂图、简笔画技能似无用武之地,也不用板书,没人再去做这些训练,教师的基本功退化。
4、强调教学“大方向”,忽视教学小细节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贴合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发展学生智力、开拓学生技能”等所谓的“大方向”,而忽略了如教师讲课的声音、语气等“细节”。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课题组认为,除了预设外,注重细节,留意节外生枝,对大方向的把握有着极大的提升。
三、课堂教学反馈与生成策略
1、挖掘学生个体资源,促进资源生成。
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有好学的本性,拥有对任何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如果我们能成功的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质,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就能促进其自身的发展。
(1)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小老师”是指那些品学兼优、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同一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认知方式、思维习惯等存在相似性,让他来引领同学的学习方法、模式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生间蕴藏着丰富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活资源。
比如:一次作文评改课上,我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请班里“作文高材生”上讲台自读自评自己的作文,她上台落落大方,自信满满,激情洋溢地读起了《妈妈,我想对您说》这篇习作,在座的同学无不动容,表情严肃地认真倾听,她边读边做自评,还不时地举手示意同学们给她建议,有的同学谈到了词语的用法,有的同学谈到了句子的运用,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居然有的同学还谈到了写作的特点、感情的表达和文章的结构上……一直以来我都把他们当孩子,不够信任他们,也不敢放手。结果在课堂上自己很累,学生还不领情。通过这节课,更加让我理解了“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的深刻内涵。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对于我来说也再不是一句空话。虽然在讲解的过程中他们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像教态不够自然、语言不够精炼、重点不够明确等等,但是作为“小老师”的他们,能够激发大家听课的兴趣,这也是一种极好的课程资源。
(2)让错点变亮点。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题是教师上课时开发教学资源的重要内容。错题也正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带有童气的、十分宝贵的一种“利教研学”资源。善抓“错题点”,可以归类追因,找出对策;可以研错纠错,反败为胜;也可对比,探悟真知;还可以反思教法,改进教学……找出学生错题教师误导的源头,关注学生做题出错过程的体验,讨论错误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点石成金巧让错题“坏事变好事” ……总之,错题完全可以成为课堂教学资源的宝贵亮点。
如学生在平时的各种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情况,教师可以把错误率高的试题记录下来,把错误人数和同类错误在一人身上复现次数作为依据,然后再分类、整理,确定此类资源的利用价值。
2、利用团队合作资源,促使资源生成 。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受到公平的对待,公平的价值观对合作至关重要。通过讨论、解释并强化哪些事情是正确的或符合道德的,人们就会更多地去做这样的事。
在集体的合作中,一个学生的思想、思维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又是一种新的学习资源,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合作、互相影响、相互激发,使知识加以巩固并深化。挖掘和利用这些共性能在同学间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感染和激励的效果。几年来的实践尝试,让我们感到“小组合作学习经验交流会”、“习作沙龙”、“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课外阅读之我见大讨论”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能在学生中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究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正是建构学习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参与、表现、感受既能激活自己,又能感染别人,这也是建构主义教学观的一个基本观点。
3、提炼社会生活资源,调控资源生成。
我们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社区、家庭,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提炼的教学资源是很丰富的。他们与社区孩子的游戏、交往的活动方式与方法,在网络中查阅资料时获得很多经验。这些经验与经历,无疑都是学生的宝贵资源。许多时候我发现学生不教则知道很多知识。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家乡”这一单元主题的课文时,许多学生都能讲述家乡的变化、家乡的名胜古迹、美丽的神话传说等。如你再问学生:“这首童谣你怎么会唱?”“跟着小区里的小伙伴学的”;“你跳的舞是怎么学来的?”“我们舞蹈队老师教的”;“这些生字你怎么认识的?”“我在电视、网络上看到过的。”等等,你在教学时细心地发现这些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会变得更有潜力,更有魅力。
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如果遵循了“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的原则,那么我们的教学新资源会源源不断地涌现。教师也会在课堂上胸有成竹,开阖自如,对学生——这关键的“活”资源也能游刃有余地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