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
【作者】 阳 珊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更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学习生物的乐趣,进而实现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如何改革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是值得探索的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主要从各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习兴趣;高中生物;高效学习
现代学习论认为,任何真正的学习都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而是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与情境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生物学学习应该是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与同伴、与学习资源、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活动的过程。而兴趣是推动这一过程的最佳动力。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推动着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随着兴趣的逐渐深化,就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出了兴趣的重要。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获得成功,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下面浅谈几点看法。
一、讲好开学第一课,激发学习兴趣
从我们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来看,高中生物所学的是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属微观生物学和生物生命科学;而稳态与环境和生物技术实践以及现代生物专题属生态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应用科学。高中阶段的教学设置,可以说是各有特色、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索生物世界的无穷奥秘,趣味性极高。然而,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课的趣味性是作为生物老师必须要把握好的关键所在。对此我认为,首先要以“通观全局、抛砖引玉”的教学方法上好高一生物第一课,这样才能在第一次就牢牢吸引住学生,为今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一生物第一课是绪论课,内容是对生物科学家邹承鲁院士关于探索生物大分子奥秘的一篇采访稿。由于这一课的内容并不多,所以需要在教学中采取“通观全局、抛砖引玉”的教学方法。首先告诉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生物课的课程设置和每一学年的课程特点,使学生从宏观上对高中生物课的学习有一个整体印象和把握。紧接着简要讲述一下生物科学的发展历史,从中讲述生物学发展演变的重大事件,以及生物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并穿插讲述一些对生物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如达尔文等生物学家的典型事例,使学生对生物学历史产生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举例向学生阐述生物科技在环保、军事、医学、日常生活等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展望未来生物科技的发展方向,如生物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会创造出具有奇特作用的药物,到那时癌症将会被征服,许多病人的痛苦将会得到有效解除;通过人工操作基因,打破种间屏障,超越孟德尔极限,将创造出优质,抗逆,高产的动植物品种,大幅度地增加粮食产量等等。从而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爱好,使学生明白21世纪是生物科学领先的世纪。然后,由此转入课本知识,向学生阐明学习生物学首先要学习生物学的微观世界,引出高一阶段生物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分子和细胞。并对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的重要事件世界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做详细讲解,介绍邹承鲁院士的研究事迹,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对生物课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使整个生物课教学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这对于学生以后学好生物课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再向学生强调一下生物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好生物课的有效学习方法,使学生对生物课程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因此,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才是求知的动力。
二、运用直观教学,培养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播信息的手段能够记忆65%。在讲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时,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难以接受,即使你讲得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不会太高。因此,我们不能局限于“粉笔+黑板”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运用模型、挂图、标本、实物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形象而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表演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用多种信号对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官进行刺激,从而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长时间保持。
三、运用实验手段唤起深入思考
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尽量多做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唤起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热情及对生物问题的深入思考。在新陈代谢与酶的教学中,教师将氯化铁和新鲜猪肝分别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结果显示,加猪肝的试管里迅速冒出大量气泡,而加氯化铁的试管中气泡冒出的速度较慢。以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除了课本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还可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增加一些有趣味性的实验,可利用生活中可找到的各种材料作为实验材料。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科学源于生活。因此,所传授的知识都是我们生活周围的动物和植物以及我们人类自身,这些知识与我们息息相关。通过多媒体展现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物科学的奇妙。不仅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使生物学教学变得更为生动贴切,变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一)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宏的限制,使教学中所要演示的事物、现象、规律的全过程再现于课堂。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减数分裂是高二年生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学习遗传和变异的基础。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和行为变化规律是掌握减数分裂过程的关键。在教学中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制作成多媒体动画,变静为动,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减数分裂各期特征,提高教学效果。
(二)变难为易,提高学习兴趣
有些生物现象是十分抽象的,虽然有模型、挂图和教师的语言描述,但仍然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鲜明的、且稳定的直观表象,从而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
在学习“植物水分代谢”时,很多同学难以理解为什么在发生渗透作用时,水分是从低浓度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渗透。如果将渗透作用制作成多媒体动画,就能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渗透作用过程中水分子的微观运动,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水分的渗透方向。这样既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只有巧妙地运用多种手段,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知识的乐园,是成功的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求知的精神,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是每个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学习兴趣;高中生物;高效学习
现代学习论认为,任何真正的学习都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而是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与情境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生物学学习应该是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与同伴、与学习资源、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活动的过程。而兴趣是推动这一过程的最佳动力。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推动着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随着兴趣的逐渐深化,就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出了兴趣的重要。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获得成功,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下面浅谈几点看法。
一、讲好开学第一课,激发学习兴趣
从我们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来看,高中生物所学的是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属微观生物学和生物生命科学;而稳态与环境和生物技术实践以及现代生物专题属生态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应用科学。高中阶段的教学设置,可以说是各有特色、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索生物世界的无穷奥秘,趣味性极高。然而,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课的趣味性是作为生物老师必须要把握好的关键所在。对此我认为,首先要以“通观全局、抛砖引玉”的教学方法上好高一生物第一课,这样才能在第一次就牢牢吸引住学生,为今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一生物第一课是绪论课,内容是对生物科学家邹承鲁院士关于探索生物大分子奥秘的一篇采访稿。由于这一课的内容并不多,所以需要在教学中采取“通观全局、抛砖引玉”的教学方法。首先告诉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生物课的课程设置和每一学年的课程特点,使学生从宏观上对高中生物课的学习有一个整体印象和把握。紧接着简要讲述一下生物科学的发展历史,从中讲述生物学发展演变的重大事件,以及生物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并穿插讲述一些对生物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如达尔文等生物学家的典型事例,使学生对生物学历史产生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举例向学生阐述生物科技在环保、军事、医学、日常生活等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展望未来生物科技的发展方向,如生物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会创造出具有奇特作用的药物,到那时癌症将会被征服,许多病人的痛苦将会得到有效解除;通过人工操作基因,打破种间屏障,超越孟德尔极限,将创造出优质,抗逆,高产的动植物品种,大幅度地增加粮食产量等等。从而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爱好,使学生明白21世纪是生物科学领先的世纪。然后,由此转入课本知识,向学生阐明学习生物学首先要学习生物学的微观世界,引出高一阶段生物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分子和细胞。并对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的重要事件世界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做详细讲解,介绍邹承鲁院士的研究事迹,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对生物课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使整个生物课教学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这对于学生以后学好生物课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再向学生强调一下生物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好生物课的有效学习方法,使学生对生物课程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因此,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才是求知的动力。
二、运用直观教学,培养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播信息的手段能够记忆65%。在讲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时,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难以接受,即使你讲得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不会太高。因此,我们不能局限于“粉笔+黑板”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运用模型、挂图、标本、实物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形象而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表演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用多种信号对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官进行刺激,从而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长时间保持。
三、运用实验手段唤起深入思考
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尽量多做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唤起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热情及对生物问题的深入思考。在新陈代谢与酶的教学中,教师将氯化铁和新鲜猪肝分别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结果显示,加猪肝的试管里迅速冒出大量气泡,而加氯化铁的试管中气泡冒出的速度较慢。以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除了课本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还可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增加一些有趣味性的实验,可利用生活中可找到的各种材料作为实验材料。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科学源于生活。因此,所传授的知识都是我们生活周围的动物和植物以及我们人类自身,这些知识与我们息息相关。通过多媒体展现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物科学的奇妙。不仅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使生物学教学变得更为生动贴切,变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一)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宏的限制,使教学中所要演示的事物、现象、规律的全过程再现于课堂。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减数分裂是高二年生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学习遗传和变异的基础。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和行为变化规律是掌握减数分裂过程的关键。在教学中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制作成多媒体动画,变静为动,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减数分裂各期特征,提高教学效果。
(二)变难为易,提高学习兴趣
有些生物现象是十分抽象的,虽然有模型、挂图和教师的语言描述,但仍然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鲜明的、且稳定的直观表象,从而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
在学习“植物水分代谢”时,很多同学难以理解为什么在发生渗透作用时,水分是从低浓度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渗透。如果将渗透作用制作成多媒体动画,就能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渗透作用过程中水分子的微观运动,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水分的渗透方向。这样既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只有巧妙地运用多种手段,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知识的乐园,是成功的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求知的精神,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是每个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