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刍议“新讲授式教学”
【作者】 苏胜范
【机构】 吉林省榆树市新立镇青顶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讲授式教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沿袭下来的教学方式之一,由最初的孔了坐(长跪)讲式,发展到站讲式,虽然姿式不同,但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接受、吸收新知识,一代代传承着中民族的文明,在中国教育领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发展,过去那“满堂灌”似的讲授式教学已阻碍了教育前进的步伐。新讲授式所讲的内容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讲是为了学生的学!新的讲授式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达到让学生自己讲。教师讲只是一个引导,教师示讲要抓重点、讲精华,而学生要从最初的听,到慢慢的自己少讲,再由少讲到多讲,以至于能够完全自己讲。教学时一定要突出一“新”字,要做到:所讲内容新,上课形式新,讲授方式新,教学目的新。
关键词:讲授式;新思潮;兴趣
讲授式教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沿袭下来的教学方式之一,由最初的孔了坐(长跪)讲式,发展到近代教师的站讲式,虽然姿式不同,但理论相似,都是通过教者精僻的阐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及注意力,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接受、吸收新知识,一代代传承着中民族的文明,可以说这种教学方式在中国教育领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发展,过去那“满堂灌”似的讲授式教学已阻碍了教育前进的步伐。那么,是不是讲授式教学应彻底淘汰呢?不是的。讲授式教学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还是未成熟的、没有完全社会化的生命个体。从心理学角度考虑,未成熟的生命个体过渡到成熟的生命个体需要很多经验方法,这是学生无法自己领悟到的。这就需要有成熟经验的生命个体的老师,把自己的经验有效的转化为学生的新知识,而这种转化的最佳方式莫过于“新的讲授式”。因此,“新的讲授式”教学应在当今新的时代发挥其独特的、甚至更大的作用。而课改后的讲授式教学应讲些什么?怎样讲?这又是困扰讲课者的一大难题。
在教学教程中,特别是语文与历史等文科类教学的课堂上,往往出现教师事先定好的重难点,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重点、难点,也难以突破的尴尬局面。这是因为现在的时代知识爆炸,信息、网络遍布社会各个角落,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倍增。因此,我们常常在备学生这一关上失误,特别是有些教师闭门造车,思路闭塞,所使用的备课资料老化,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另外,课改后的教材,要求我们新时代的教师要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用教材”是以现有教材为依托,活学活用,扩大学生知识面,让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而“教教材”就是按部就班的把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原封不动地教给学生。也就是说,现在的教学方式应是以教材为一点向外辐射,让学生学到更广泛的知识。如只局限于教材,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固步自封、产生疆化的局面。
因此,新的讲授式教学所讲的内容与方式都应该适应这一教育新思潮。它不是由教师想讲什么而讲什么,而是由学生围绕课本这个点想要听什么而决定教师讲什么。也就是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自由提问,只要不脱离教材、具有共性的问题,学生又无法研讨的问题,都是本节要讲的重点或难点,由此确定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比如:学习语文教材中《田总赛马》一课时,课文内容一目了然,学生们读两遍都能理解赛马的过程,如在这方面下功大,就偏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轨道,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由提问,就很可能提出为什么孙膑想到了这个方法这一主题上,从而突出“智慧”的力量。学生能讨论出“智慧”,而教师相机举几个名人用智慧战胜所面临的困难的故事,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有能力的教师还可以用评书的形式讲一段“诸葛亮智算华荣道”的故事等。这就是教材为本,向外拓展,开拓学生视野,积累相关知识,对学生有百利而无一害。再如:历史课上学习《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中,学生读完一遍淝水之战内容,就已知道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经过与结果。而教师只把淝水之战的过程与结局影响作为重点,就会限制学生对苻坚为什么会失败的原因而进行有效研讨,此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就不好突破。这时就需要教师用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突破。当然讲授的时候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很多花样,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是“新讲授式”教学的两个典型讲授的实例。
综上所述,新讲授式,所讲的内容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联系上下几千年的社会背景及想象;也可以是横向联系,由文本生发出的人情事故及有关内容,不一而足、凡此种种。讲授的方式是根据所讲的内容而确定,可叙述、可抒情、可议论、也可朗诵、可歌唱、可讲评书……这就是所谓的他们想“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们什么,教师时刻为学生服务。一句话,讲是为了学生的学!课改后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独特,它应以学生想听为初衷,教师应把自己要交待的知识与学生想要听的知识融为一体,投其所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又调动他们的兴趣,宗旨是“以情动其心、以法促其学”。由教材向外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把教师积累的生活实践经验以及自身的学业,以讲授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少走弯路,最终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新的讲授式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多查资料,多做积累,不要局限于以往的重、难点、教学目标等框子里。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教师教育不再是灌满学生一桶水,而是将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一把火,让学生有热情去学习、有创造去学习。以往的“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说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讲授式教学法中教师的知识需求量了,一个教师所拥有的知识要尽量满足全班学生的所有要求,而教师在课堂上即要驾驭课堂,又要听命于课堂。驾驶课堂不要使课堂成一盘散沙,偏离轨道;听命于课堂,学生需要指导,点拔时要及时“出嘴”进行讲授。在课堂上教师又是一个摇控器,有效控制局面而又不成为主导者;教师还要是一台先进的电脑,及时储存现代化的知识,以备学生的查阅。另外,新的讲授式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达到让学生自己讲。教师讲只是一个引导,教师示讲要抓重点、讲精华,而学生要从最初的听,到慢慢的自己少讲,再由自己少讲到多讲,以至于能够完全自己讲。而学生自己讲只是一个表达形式,至此,他们已学会了学习方法,事先就会自己查阅大量的资料,运用老师备课的方式去自学,而不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讲了。
总而言之,“新讲授式”教学法在教学时还是可以利用的。但在教学时一定要突出一“新”字,要做到:所讲内容新,上课形式新,讲授方式新,教学目的新,这样才能花样翻新,而不是新瓶古酒”做表面文章。
关键词:讲授式;新思潮;兴趣
讲授式教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沿袭下来的教学方式之一,由最初的孔了坐(长跪)讲式,发展到近代教师的站讲式,虽然姿式不同,但理论相似,都是通过教者精僻的阐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及注意力,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接受、吸收新知识,一代代传承着中民族的文明,可以说这种教学方式在中国教育领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发展,过去那“满堂灌”似的讲授式教学已阻碍了教育前进的步伐。那么,是不是讲授式教学应彻底淘汰呢?不是的。讲授式教学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还是未成熟的、没有完全社会化的生命个体。从心理学角度考虑,未成熟的生命个体过渡到成熟的生命个体需要很多经验方法,这是学生无法自己领悟到的。这就需要有成熟经验的生命个体的老师,把自己的经验有效的转化为学生的新知识,而这种转化的最佳方式莫过于“新的讲授式”。因此,“新的讲授式”教学应在当今新的时代发挥其独特的、甚至更大的作用。而课改后的讲授式教学应讲些什么?怎样讲?这又是困扰讲课者的一大难题。
在教学教程中,特别是语文与历史等文科类教学的课堂上,往往出现教师事先定好的重难点,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重点、难点,也难以突破的尴尬局面。这是因为现在的时代知识爆炸,信息、网络遍布社会各个角落,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倍增。因此,我们常常在备学生这一关上失误,特别是有些教师闭门造车,思路闭塞,所使用的备课资料老化,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另外,课改后的教材,要求我们新时代的教师要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用教材”是以现有教材为依托,活学活用,扩大学生知识面,让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而“教教材”就是按部就班的把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原封不动地教给学生。也就是说,现在的教学方式应是以教材为一点向外辐射,让学生学到更广泛的知识。如只局限于教材,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固步自封、产生疆化的局面。
因此,新的讲授式教学所讲的内容与方式都应该适应这一教育新思潮。它不是由教师想讲什么而讲什么,而是由学生围绕课本这个点想要听什么而决定教师讲什么。也就是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自由提问,只要不脱离教材、具有共性的问题,学生又无法研讨的问题,都是本节要讲的重点或难点,由此确定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比如:学习语文教材中《田总赛马》一课时,课文内容一目了然,学生们读两遍都能理解赛马的过程,如在这方面下功大,就偏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轨道,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由提问,就很可能提出为什么孙膑想到了这个方法这一主题上,从而突出“智慧”的力量。学生能讨论出“智慧”,而教师相机举几个名人用智慧战胜所面临的困难的故事,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有能力的教师还可以用评书的形式讲一段“诸葛亮智算华荣道”的故事等。这就是教材为本,向外拓展,开拓学生视野,积累相关知识,对学生有百利而无一害。再如:历史课上学习《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中,学生读完一遍淝水之战内容,就已知道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经过与结果。而教师只把淝水之战的过程与结局影响作为重点,就会限制学生对苻坚为什么会失败的原因而进行有效研讨,此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就不好突破。这时就需要教师用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突破。当然讲授的时候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很多花样,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是“新讲授式”教学的两个典型讲授的实例。
综上所述,新讲授式,所讲的内容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联系上下几千年的社会背景及想象;也可以是横向联系,由文本生发出的人情事故及有关内容,不一而足、凡此种种。讲授的方式是根据所讲的内容而确定,可叙述、可抒情、可议论、也可朗诵、可歌唱、可讲评书……这就是所谓的他们想“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们什么,教师时刻为学生服务。一句话,讲是为了学生的学!课改后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独特,它应以学生想听为初衷,教师应把自己要交待的知识与学生想要听的知识融为一体,投其所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又调动他们的兴趣,宗旨是“以情动其心、以法促其学”。由教材向外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把教师积累的生活实践经验以及自身的学业,以讲授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少走弯路,最终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新的讲授式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多查资料,多做积累,不要局限于以往的重、难点、教学目标等框子里。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教师教育不再是灌满学生一桶水,而是将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一把火,让学生有热情去学习、有创造去学习。以往的“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说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讲授式教学法中教师的知识需求量了,一个教师所拥有的知识要尽量满足全班学生的所有要求,而教师在课堂上即要驾驭课堂,又要听命于课堂。驾驶课堂不要使课堂成一盘散沙,偏离轨道;听命于课堂,学生需要指导,点拔时要及时“出嘴”进行讲授。在课堂上教师又是一个摇控器,有效控制局面而又不成为主导者;教师还要是一台先进的电脑,及时储存现代化的知识,以备学生的查阅。另外,新的讲授式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达到让学生自己讲。教师讲只是一个引导,教师示讲要抓重点、讲精华,而学生要从最初的听,到慢慢的自己少讲,再由自己少讲到多讲,以至于能够完全自己讲。而学生自己讲只是一个表达形式,至此,他们已学会了学习方法,事先就会自己查阅大量的资料,运用老师备课的方式去自学,而不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讲了。
总而言之,“新讲授式”教学法在教学时还是可以利用的。但在教学时一定要突出一“新”字,要做到:所讲内容新,上课形式新,讲授方式新,教学目的新,这样才能花样翻新,而不是新瓶古酒”做表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