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践 ——以“运算律”教学为例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作者】 雷春月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课改不断推进中,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已经步入到高潮时期,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已经逐步深入到具体知识的学习。对此,本文就这个论点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主要从学习的意义,小学数学学习的特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运算律
小学数学学习,在我们整个的学习生涯中是一个开门步入的阶段。这个阶段,我们刚刚进入到正式的学习环境中,数学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这时的学生能够从这扇门中走入,能够走多远,选择那一条路,这些都不是家长或者老师能够替我们决定的。自身以外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因为,学习是一个自己的事情,是一个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的事情。在知识的国度从来都是“我为王”。
一、明白学习的意义
古人云“十年寒窗”。这句话是不假的,即使是在现在的年代。没有谁可以说学习是一件简单的不要投入时间、精力的事情,但是,我们要明白的是,学习是一个终身的、长期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要使它变得有趣味,让我们在兴趣中学习,这样或许它的苦就不算什么。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就是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它变得快乐。其次,俗语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也就是说,师傅只是引领你进入到一个行业中,但是日后的学习、修行还是要靠你自己个人的努力和奋斗。这就告诉我们第二个学习的意义,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他人、外在的一切都是起到辅助作用的,不能引领我们的一切。学习最需要的就是自己和主动。最后,学习的目的不仅仅为了好的大学,好的工作,这是学习的目标之一,但绝不是我们最终和所有的目标。学到老,活到老,所以,学习是我们思维和生存的必须。这就是学习之处最应该明白的三个意义所在,只有明白这三点才能正确定位自己学习的目标,态度和角色。
二、小学数学学习的特征
作为数学大家族中的一员,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既有整个数学家族的共性也有自己独特之处。它的特别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入门性
小学阶段的数学,就是数学的幼芽期,它和这一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都是相配的。所以,它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入门性,将正式步入学习期的学生引入到数学学习世界中来,让他们认识到数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有什么独特之处,可以解决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学习方法,这种种都是在学习的初期需要一一传递给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一个好的基础。从一开始就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全面性
由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对应的是成长时期的学生们,就是婴儿时期需要所有营养一样,在学习数学最开始阶段为了给后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现阶段应当必须对所有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接触和学习,深度自然是不深的,但是范围确实非常广的。不同于初高中为了高考的学习,也不同大学及以后的专业定向学习,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将数学中所有基础的,后期有可能需要的知识点都会一一包括进去。这样小学阶段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才是达到目标帮要求。
(三)情景性
为了更好地将学生引入到数学学习的换位氛围中来,为了增强其趣味性,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和导入大多具有情景性和故事性。通过一个小小的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引入要学习的知识点。这样对于定性不太稳定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可以吸引其注意力,提升其学习的效果和课堂效果。所以,情景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非常普遍和适用。
三、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发现问题的主动性
只有发现了问题才有可能去解决问题。所以,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性就先从发现问题的自主性开始。例如,学校需要为学生购买学习用具,本子1元、圆珠笔2元、橡皮0.5元、尺子5元一套,这些都是以图片的形式来展现,学生可以从中直接获取信息,同时全班有39名同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根据这些信息来提出自己能够想到的问题,然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统计和分类,其中肯定会有学生提出为全班同学购买所有的学习用具需要多少钱,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出乘法分配律:(a+b)×c=a×c+b×c通过计算学生就会发现等式的成立,这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最后还可以拓展到(a-b)×c=a×c-b×c这个等式。情景导入可以设定为十支铅笔比十块橡皮多多少钱?最后学生就会自发引导出其他诸如多多少的问题,这就是对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锻炼。同时提出问题主解决问题是紧密相连在一起,不可割裂来对待。
(二)纠正错误的主动性
提出了问题、解决了问题,这并不代表问题的完成。因为,只要学习就会出现错误,出现错误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知道去解决。还是上面的案例,在拓展后的等式:(a-b)×c=a×c-b×c,在这个等式中主之前简单的等式不同的是括号内部的是数值的相减,所以,括号一定不能丢,更重要的是两个数值前后的位置不能改变,否则就视为在小学阶段的错误。这个注意事项,教师可以不事先强调,而是等学生在学习、结题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和问题,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改正,这样才会影响深刻,不会再出现。因为是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自己主动解决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以实践中小学生学习数学为主题,站在运算律的角度去讨论,主要从学习的意义所在,小学数学的特征,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陈兴中.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策略的比较研究—以五年级与预初生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5.
[2]吴慧燕.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以“广州数字教育城”学习空间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7(6):77-80.
[3]崔小菁.核心素养在课堂—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6(9).
[4]李兵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陕西教育:教育,2017(4):57-57.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运算律
小学数学学习,在我们整个的学习生涯中是一个开门步入的阶段。这个阶段,我们刚刚进入到正式的学习环境中,数学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这时的学生能够从这扇门中走入,能够走多远,选择那一条路,这些都不是家长或者老师能够替我们决定的。自身以外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因为,学习是一个自己的事情,是一个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的事情。在知识的国度从来都是“我为王”。
一、明白学习的意义
古人云“十年寒窗”。这句话是不假的,即使是在现在的年代。没有谁可以说学习是一件简单的不要投入时间、精力的事情,但是,我们要明白的是,学习是一个终身的、长期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要使它变得有趣味,让我们在兴趣中学习,这样或许它的苦就不算什么。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就是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它变得快乐。其次,俗语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也就是说,师傅只是引领你进入到一个行业中,但是日后的学习、修行还是要靠你自己个人的努力和奋斗。这就告诉我们第二个学习的意义,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他人、外在的一切都是起到辅助作用的,不能引领我们的一切。学习最需要的就是自己和主动。最后,学习的目的不仅仅为了好的大学,好的工作,这是学习的目标之一,但绝不是我们最终和所有的目标。学到老,活到老,所以,学习是我们思维和生存的必须。这就是学习之处最应该明白的三个意义所在,只有明白这三点才能正确定位自己学习的目标,态度和角色。
二、小学数学学习的特征
作为数学大家族中的一员,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既有整个数学家族的共性也有自己独特之处。它的特别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入门性
小学阶段的数学,就是数学的幼芽期,它和这一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都是相配的。所以,它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入门性,将正式步入学习期的学生引入到数学学习世界中来,让他们认识到数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有什么独特之处,可以解决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学习方法,这种种都是在学习的初期需要一一传递给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一个好的基础。从一开始就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全面性
由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对应的是成长时期的学生们,就是婴儿时期需要所有营养一样,在学习数学最开始阶段为了给后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现阶段应当必须对所有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接触和学习,深度自然是不深的,但是范围确实非常广的。不同于初高中为了高考的学习,也不同大学及以后的专业定向学习,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将数学中所有基础的,后期有可能需要的知识点都会一一包括进去。这样小学阶段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才是达到目标帮要求。
(三)情景性
为了更好地将学生引入到数学学习的换位氛围中来,为了增强其趣味性,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和导入大多具有情景性和故事性。通过一个小小的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引入要学习的知识点。这样对于定性不太稳定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可以吸引其注意力,提升其学习的效果和课堂效果。所以,情景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非常普遍和适用。
三、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发现问题的主动性
只有发现了问题才有可能去解决问题。所以,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性就先从发现问题的自主性开始。例如,学校需要为学生购买学习用具,本子1元、圆珠笔2元、橡皮0.5元、尺子5元一套,这些都是以图片的形式来展现,学生可以从中直接获取信息,同时全班有39名同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根据这些信息来提出自己能够想到的问题,然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统计和分类,其中肯定会有学生提出为全班同学购买所有的学习用具需要多少钱,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出乘法分配律:(a+b)×c=a×c+b×c通过计算学生就会发现等式的成立,这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最后还可以拓展到(a-b)×c=a×c-b×c这个等式。情景导入可以设定为十支铅笔比十块橡皮多多少钱?最后学生就会自发引导出其他诸如多多少的问题,这就是对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锻炼。同时提出问题主解决问题是紧密相连在一起,不可割裂来对待。
(二)纠正错误的主动性
提出了问题、解决了问题,这并不代表问题的完成。因为,只要学习就会出现错误,出现错误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知道去解决。还是上面的案例,在拓展后的等式:(a-b)×c=a×c-b×c,在这个等式中主之前简单的等式不同的是括号内部的是数值的相减,所以,括号一定不能丢,更重要的是两个数值前后的位置不能改变,否则就视为在小学阶段的错误。这个注意事项,教师可以不事先强调,而是等学生在学习、结题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和问题,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改正,这样才会影响深刻,不会再出现。因为是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自己主动解决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以实践中小学生学习数学为主题,站在运算律的角度去讨论,主要从学习的意义所在,小学数学的特征,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陈兴中.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策略的比较研究—以五年级与预初生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5.
[2]吴慧燕.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以“广州数字教育城”学习空间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7(6):77-80.
[3]崔小菁.核心素养在课堂—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6(9).
[4]李兵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陕西教育:教育,2017(4):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