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者】 王文和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大河苗族乡大河民族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凸显语文综合素质。小学生如果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具备一定写作能力。小学生假如没有作文兴趣,没有作文经验,没有作文习惯,以及没有一定作文能力,即使有人拿着鞭子硬逼着他们写,也很难写出好文章。诚然,小学生初步学习作文,他们作文心理不成熟,作文经验不丰富,写作能力欠佳,写不出好作品就不足为奇。小学生作文素质较差,在一定程度上使“作文教学”受到一定影响。那么,小学作文教学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
  1.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
  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
  开学不到一个月,班级已有两位同学在《作文大王》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当这两位学生拿着刊登着自己作文的书的时候,我大力地表扬了他们,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他能发表,你们也能一定行!这不仅调动了发表优秀作文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
  3.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
  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帐”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寻找作文源泉,积累写作素材。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离开社会生活,文学作品不复存在。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既要多读书,又要积极体验生活,引导他们从书本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作文经验,或汲取更多作文营养。叶圣陶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这说明作文和生活密不可分,日常生活就是小学生作文之源泉,离开生活谈作文,就会使之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价值可言。因此,教师在从事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重视课文教学,引导小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内容,背诵、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子、自然段和课文,做到多阅读多记录,以便收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效;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学会在社会生活中观察事和人,要求他们把大自然中万物和生活琐事都纳入观察范围,把自己对外界所见、所闻和所感牢记心中,并把自己认为最美东西写成心仪作品,从而实现思维和自然界和谐统一。法国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教师作文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小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走进大千世界,去观察、探究,以及发现美、创造美和再现美的过程,最终目的就是指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写成好作品。这正如鲁迅所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当然,小学生在积累素材过程中,离不开教师正确指导。教师应教给小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小学生从小养成仔细观察良好习惯,促使他们学会积累作文素材,助其写出真情实感文章。综上所述,小学生作文素材既来源于生活,又来源于书本,二者皆不可忽视。小学生一方面通过读书,得到思维锻炼,提高思维水平、认识水平和写作技巧;另一方面通过感受生活,使自己所学知识得以运用于实践,便于书本知识融于生活,实现生活与知识的统一,达到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三、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习作教学中必不可缺的环节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课内阅读,要求学生熟读课本上的每一篇文章,却忽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小学时期,学生不仅要参与教材的学习,而且更喜欢阅读课外的书籍.为了满足学生极强的求知欲,这时,我们应该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去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从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适时做一些读书笔记,学习别人的一些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课内课外阅读,学生的知识增多了,在习作时,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逐步从被动的“要我写”变成主动地“我要写”,那么写出来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丁有宽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巧,注重作文评改,让学生从“厌”写变“乐”写,真正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