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中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作者】 王 丹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柏溪街道城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阅读与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中年级学生选读的文章篇幅不宜太长,其中蕴含的道理不要过深。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不太适宜太长时间的阅读,所以尽量选择篇幅短小、容易读懂的文章进行阅读。更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增强阅读兴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群文阅读;组文;教学实施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要求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诵读优秀诗文领悟其中大意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阅读习惯,总量不少于四十万字。
由此可见,阅读与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阅读教学,一节课专门处理一篇课文。老师往往是口若悬河、唾沫横飞、一讲到底,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习惯不能养成,阅读量也达不到要求,于是群文阅读横空出世。
一、什么是群文阅读
“群文”简而言之就是“一群文章”、多篇文章。可以是题材相同、主题相同、表达思想感情相同的两三篇或者更多的文章。“阅读”是让学生自己主动读,在读中学习和总结阅读的方法,并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二、群文阅读如何组文
小学中年级学生选读的文章篇幅不宜太长,其中蕴含的道理不要过深。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不太适宜太长时间的阅读,所以尽量选择篇幅短小、容易读懂的文章进行阅读。更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增强阅读兴趣。
(一)根据一个主题组文。
同一主题,可以用不同的写作手法、体裁表现。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其中有古诗、散文、记叙文以及备忘录。通过课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学习《燕子》时,可以用老舍的《猫》、丰子恺的《白鹅》、洛索夫的《白公鹅》、法布尔的《昆虫记》中的某些昆虫内容进行组文。
(二)根据一种体裁组文。
同样体裁的文章,既有相同之处,也各有特点。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寓言组织单元。编排了四则寓言故事,四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的选自《中国古代寓言》、有的选自《伊索寓言》、有的选自《克雷洛夫寓言》。学生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对寓言的基本特点及阅读寓言的好处进行总结梳理。例如,学习《守株待兔》,就可以选择《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寓言故事进行组文。
(三)根据一位作者的作品进行组文。
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写作风格互相影响。艺术来源于生活,每一位名家、大家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代背景下的政治经济、民风民俗,将其代表作进行整合,还方便了学生了解作者生平,以达到对作品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例如,苏轼年少入仕途之初作《和子由渑池怀旧》,此时的苏轼金榜题名,意气风发。屡遭贬嫡,调任任杭州通判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任密州知州时作《江城子》、《水调歌头》。贬谪黄州,游赤壁时作《念奴娇》、《前赤壁赋》等。后又入京重用,《惠崇春江晚景》作于汴京。贬居惠州作《西江月》。晚年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学习苏轼的诗文,可以选择其中几首进行组文。
三、群文阅读的教学如何实施
群文阅读教学与单篇文章教学实施略有不同。
(一)学生分组阅读。
学生分组通读全文,对本组文章进行大致了解,感知本组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文本特点以及故事情节等。如:学习《中国传统节日》,学生可分组阅读学习与不同的节日有关的诗歌。
(二)汇报交流。
交流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具体的文章内容、写作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制定交流形式。《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一个小组或个人,重点交流汇报自己最喜欢或者觉得最有意义的节日。
(三)小结课堂。
通过学习,学生学到了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更全面地了解了同一体裁文章可以表达不同的主题,同一主题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体裁呈现。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品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起止页码7、14、15.
关键词:阅读教学;群文阅读;组文;教学实施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要求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诵读优秀诗文领悟其中大意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阅读习惯,总量不少于四十万字。
由此可见,阅读与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阅读教学,一节课专门处理一篇课文。老师往往是口若悬河、唾沫横飞、一讲到底,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习惯不能养成,阅读量也达不到要求,于是群文阅读横空出世。
一、什么是群文阅读
“群文”简而言之就是“一群文章”、多篇文章。可以是题材相同、主题相同、表达思想感情相同的两三篇或者更多的文章。“阅读”是让学生自己主动读,在读中学习和总结阅读的方法,并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二、群文阅读如何组文
小学中年级学生选读的文章篇幅不宜太长,其中蕴含的道理不要过深。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不太适宜太长时间的阅读,所以尽量选择篇幅短小、容易读懂的文章进行阅读。更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增强阅读兴趣。
(一)根据一个主题组文。
同一主题,可以用不同的写作手法、体裁表现。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其中有古诗、散文、记叙文以及备忘录。通过课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学习《燕子》时,可以用老舍的《猫》、丰子恺的《白鹅》、洛索夫的《白公鹅》、法布尔的《昆虫记》中的某些昆虫内容进行组文。
(二)根据一种体裁组文。
同样体裁的文章,既有相同之处,也各有特点。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寓言组织单元。编排了四则寓言故事,四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的选自《中国古代寓言》、有的选自《伊索寓言》、有的选自《克雷洛夫寓言》。学生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对寓言的基本特点及阅读寓言的好处进行总结梳理。例如,学习《守株待兔》,就可以选择《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寓言故事进行组文。
(三)根据一位作者的作品进行组文。
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写作风格互相影响。艺术来源于生活,每一位名家、大家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代背景下的政治经济、民风民俗,将其代表作进行整合,还方便了学生了解作者生平,以达到对作品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例如,苏轼年少入仕途之初作《和子由渑池怀旧》,此时的苏轼金榜题名,意气风发。屡遭贬嫡,调任任杭州通判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任密州知州时作《江城子》、《水调歌头》。贬谪黄州,游赤壁时作《念奴娇》、《前赤壁赋》等。后又入京重用,《惠崇春江晚景》作于汴京。贬居惠州作《西江月》。晚年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学习苏轼的诗文,可以选择其中几首进行组文。
三、群文阅读的教学如何实施
群文阅读教学与单篇文章教学实施略有不同。
(一)学生分组阅读。
学生分组通读全文,对本组文章进行大致了解,感知本组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文本特点以及故事情节等。如:学习《中国传统节日》,学生可分组阅读学习与不同的节日有关的诗歌。
(二)汇报交流。
交流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具体的文章内容、写作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制定交流形式。《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一个小组或个人,重点交流汇报自己最喜欢或者觉得最有意义的节日。
(三)小结课堂。
通过学习,学生学到了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更全面地了解了同一体裁文章可以表达不同的主题,同一主题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体裁呈现。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品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起止页码7、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