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实践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作者】 赵 刚

【机构】 吉林省榆树市新立镇青顶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我们进行学科教学的目的是实践应用,培养历史时空观素养不仅是为当下,也是为将来。要了解学情,关注好初中学生的能力要求要了解学情,关注好初中学生的能力要求,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好兴趣活动,把握好兴趣活动的良好契机。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最佳阵地,要运用好考试测评的评价机制。在实践中虽教无定法,但贵在有效。
  关键词:实践;时间;空间;素养
  我们进行学科教学的目的是使让学生学科知识在未来生活实践得以应用,当代教师培养学科素养是让学生们走出学校不再接触所学习的知识时,也能将学科知识泛化与联系实际而应用。所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为了教师完成学科任务和学生完成中高考,也是为学生将来培养出更好的综合素质。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的方法和路径,不仅提高学生对时空观念这一学科素养的认识,也为教师在这一素养的培养中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在初中课本内容的编制上是通史式教与学,它强调是历史学习的基础。这对我们教师在制定和实施计划提供方便.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往往为学生成绩而教学,却忽视学生对历史时空观念构建培养。教师实践中虽教无定法,但贵在有效。
  要了解学情,关注好初中学生的能力要求
  首先对学生时空观念的了解情况进行调查,学生对历史学科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认知程度.针对初中不同年级的学生,我们培养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刚刚参与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至关重要。结合课程标准,针对于初中学生能力培养的的要求,我们也要制定针对初中生的能力培养要求,不过分拔高,也不过于放松,而采用与之相应培养策略和方法。时空观念素养特点就是以时间和空间为依据,通过对历史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形成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得能力。时空观念素养有相对比较抽象,对于初中学段的学生这一素养的培养,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他们的能力要求。
  针对性开展好兴趣活动,把握好兴趣活动契机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教师教育不再是灌满学生一桶水,而是将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一把火,让学生有热情去学习、有创造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初中生的学情和对他们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活动前进行地图绘制、时间轴纪年表绘制等方法讲解,在实践中开展相应的历史兴趣活动,如“时间轴纪年表”制作活动、历史地图绘画及故事演讲活动、课堂知识竞赛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效果良好。同时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也会逐渐形成一定的活动课程模式。
  在空间培养方法中,各年级学生可以采用手绘地图形式,包括路线图、疆域图和形势图。例如进行“画图讲故事”活动,先让学生在大脑中绘制地图,进一步增强学生空间想象力,之后让学生对地图相关事件进行讲解活动。比如对丝绸之路,玄奘西行之路,八年级中的红军长征路线等均可让学生画图后讲解时间和自己的感受教育。秦与汉时期,唐宋元明清各朝时期的疆域图画好,然后同学之间在不同教学时段进行对比较讲解。形势图利用中以战国后期秦统一;三国鼎立的形成中的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两晋南北朝演变和淝水之战;两次鸦片战争国共两次合作与分裂等等较为学生感到容易做到且为代表性内容开展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培养时空观念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有效时间开展分组你问我答、知识大比拼等形式的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每个单元学习后要完善自制的大事时间轴纪年表。制作多样化形式不限,来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建立学生整体史观,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阶段和时间。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历史时期数轴上,采用“点—线—面”结合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例如:在“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时,因为本课朝代更迭频繁,学生容易混淆各个朝代,教师可利用历史年代尺使学生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树立时空意识,梳理历史的发展进程和内在联系。
  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最佳阵地
  时空观培养是要通过长时间获通得的。自然课堂教学就成为最主要的阵地。教学中最常会用到的是多媒体课件、影视资料、图片、地图、模型、雕塑等,这些形象化的工具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时空意识。通过绚丽多彩的画面,有利于学生精力集中,理解深刻。历史教学也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对培养学生的时空意识有极大的帮助。
  历史课堂教学也要形式要多样化。如利用陕西方言,“我”读成去声“额”,用以评价《秦统一中国》的秦始皇:秦灭六国、确立集权、统一文字、货币与度量衡,车同轨道同宽。北击匈奴筑长城,开凿灵渠拓岭南,雄才大略傲视宇内,八个字形象的概括秦始皇的一生,“我的,我的,都是我的”。再比如秦皇陵至今没有盗墓贼敢挖,和挖掘的疑惑,可以采用师生对话秦始皇形式:“咋!你们想挖我的陵,你们想咋!我有百万大军和汞水,你们能把我咋!”教师还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对小专题的总结。小专题在涉及本次课堂教学中知识点而小结可称为小时空观专题,而在学期末进行的专题教学可称为大时空观专题。在小专题中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动态的演变情况,在不同的时空下认识历史对象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如“中国古代地方边疆的管理、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共召开的重大会议等等。教师利用历史年代纪元尺课件、历史地图地域演变过程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使学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同时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教师还要注意课后时间的训练环节。适当及时的复习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针对时空观念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深入课内,更要延伸到课外。
  要运用好考试测评的评价机制
  在新的课程改革进程中,对于核心素养的关注,是与评价机制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近年来,中考在各地都在进行一些有益的改革探索。平时的期中期末试题测评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同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指明方向。因此,在试题的命制中对于时空观念素养的渗透,也有助于对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培养时空观的同时也要注意人物或事件是否具有重大影响意义;是否具有代表性及独特性;?是否具有时代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