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体育教学中开展核心力量训练的实践探究

【作者】 田 甜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护安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核心力量训练。作为新时期伯体育老师,我们要提高认识,更要创建平台,让学生在体育动作技能训练中得到切实有效的训练,主要包括训练学生的身体核心肌群,训练学生肢体的整体协调性和学生的平衡力以及身体控制力。
  关键词:初中体育;核心力量;训练;开展;实践策略
  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是落实学生终身运动、形成健康体魄,体现“健康第一”的重要学科。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我们常常把形成运动技能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忽视身体素质培养。而新课标践行的今天,人们逐渐意识到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各个学科都在倡导强化核心素养培养的当下,体育教学强化核心力量的培养就成为当下一个紧迫的实践课题。下面,我结合这几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谈谈强化学生核心力量训练的实践策略与教学思考。
  一、核心力量的概念界定
  核心力量训练就是对人体中的核心肌肉群(包括腰、髋关节以及骨盆组成的一个整体)的训练,特别是核心肌群(肌肉)在稳定重心,产生和传递力量的基础上,以发展神经支配和控制能力,整体协调用力和本体感受性能力等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能力的训练。核心力量是与四肢力量相对应的人体力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的协同工作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是人体运动的主要“发力源”。核心力量训练最好源于体能训练,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与健身房的核心力量训练又有了本质的不同。也与最初应用在医疗和健身领域的康复性训练不同,再后来经在竞技体肓训练尝试和实验,人们发现核心力量训练不仅仅适应于康复训练领域,而且对几乎所有竞技运动顶目都很重要。核心力量训练的理念和方法开启了人们训练新视角,弥补了传统力量训练的不足。
  二、强化核心力量训练的实践策略
  核心力量训练的主体内容即包括核心稳定型性训练和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两个训练。我们知道,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用力还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创新策略,搭建平台,运用多种有助于身体平衡、促进上下肢协同配合的力量训练,让学生得到切实有效的综合身体素质训练。
  (一)训练学生身体核心肌群。所谓核心肌群就是指我们躯干周围的肌肉,包括腹肌,髋部肌群,与脊椎,骨盆联结的肌肉。这些肌肉是“能量来源地”,加强核心肌群的训练,就是针对核心力量的训练。我们知道,任何一项运动技术或动作都不是一块肌肉来完成的,正常的运用都需要众多肌肉群来共同完成。因此,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把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有效整合于体育力量训练的活动中。例如,在三级跳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核心区域力量训练,在起跳前控制起跳的角度,把握垂直速度和水平速度。通过对身体的核心力量进行控制,可保障学生身体中的脊柱部位、骨盆可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从而有效避免出现身体过度摆动的情况,可帮助学生完成肢体的协调能力,高质量完成教学中的高难度动作。
  (二)训练学生的平衡力和身体控制力。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始终需要保持力量的平衡,一旦身体的某一部分出现失衡情况,则会影响整体的平衡力和控制力。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大多数教学动作均需要上肢和下肢的协调与平衡。而要想完成相关的训练动作和教学内容,则需要对学生进行核心力量的强化训练,例如,屈膝半蹲、跪地弓背支撑、仰卧两头起、仰卧屈膝抬腿、交叉腿侧身斜起坐、俯卧支撑换姿势等等。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可使骨盆肌群与下肢的肌群形成良好的协调用力,并保持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在力度和方向上均可保持一致。
  (三)训练肢体的整体协调性。初中学生的身体还处于发展阶段,运动技能也相对较差,没有专业运动员的耐力和定力,表现为力量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原因就在于缺乏这样的专门训练。因此,在倡导学生核心力量训练的今天,我们要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实践培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扩大核心力量训练时间和机会,并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保障学生肢体的整体协调性的培养,加强核心力量在身体协调中的作用。当学生掌握了核心力量的精髓,在体育运动和锻炼中可体现出身体的稳定性和固定性。例如,在短跑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在于学生起跑前,可对学生起跑时腿部起到支撑作用,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和速度。同时,在短跑中可保持腿部肌肉群适度放松,在冲刺时可瞬间爆发出巨大力量。经核心力量训练后,学生不仅可用最佳的肢体运动状态参与体育竞技,可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同时,也可降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生意外损伤的发生率。在单腿蹲训练中,要求学生单腿站立,屈髋向下蹲,膝盖不要超过脚尖,保证支撑脚全脚掌着地。再增加难度,可以站在平衡垫或软垫上完成下蹲动作。这样,就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协调性的提升。
  核心力量的训练不是离开体育教学内容而另搞一套,而是整合于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技能的提升过程中的,即使就是“三大球”的训练,我们同样可以将学生核心力量训练整合于其中,如将核心力量训练放在准备活动、整理活动或者负重抗阻训练的前期,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核心部位的力量与稳定性,还能调动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我们要提高重视程度,把学生核心力量的训练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强化核心力量提升的过程中掌握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春平,初中体育教学核心力量训练的实践探究[J].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