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有效化解的探讨

【作者】 龚小妹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水南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数学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与计算能力。数学的逻辑性非常强,并且其也有较强的开放性。因而让教师在教学中容易产生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教师把握数学的知识体系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益处。但是不利于让学生用开放的眼光看待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成长。因此数学教师早教学中需要不断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达到思维定势正迁移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有效化解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定势;有效化解
  思维定势也可称之为学习心向和学习定势,其在心理学说中被认为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是人们过去的记忆和思维等对当前认识所产生的影响。其影响具有双面性,对当前认知的形成既有正面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思维定势的正面作用可以让人们的本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同时也可以促进内驱力提高。但是其消极影响会让人们产生惰性,对学习产生方面效果,并让人们的思维走向误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突破思维定势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
  1.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克服思维定势
  数学非常注重逻辑思维的锻炼,教师在教学中也非常容易产生思维定势。传统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让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教学方法下实施的教育。造成了数学教学的单一化,让学生的思维发展被抑制。从而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也会一己之见而一概而论,看待问题时只研究出了表层现象,而没有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因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让教学方法多样化发展,如采用对比法突破思维定势时。在三年级数学上册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一节时。可以布置相当似的数学作业让学生练习,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米,其长是5米,宽是多少米?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米,长为3.5米,宽是多少米?教师根据数学中的概念性知识设计相似却不同类型的数学题目,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长方形的知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对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做易混淆的题目。让学生开动脑筋区分其中的异同点,进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的思维定势起到正面作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教学上注重思考题目的不同解法
  小学生受到其此阶段心理和身体发展的影响,其生活经验并不丰富。因此学生在解决数学题目时会受到自身不全面的生活经验所影响,从而对题目有片面的理解,不能对数学知识有准确的把握。因而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将数学问题从多个角度分析。不但可以让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更加深入,并且不同的解法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中,学习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下题目,如,62×25×4=?,50×(15×8)=?,39×5×2=?学生在解题中可以按照题目中的顺序计算出答案。但是其也可以采用简便算法,如第一题中先计算25×4=100,第二题中先计算50×8=400,第三题中先计算5×2=10,在计算过程中先计算出容易得出答案的算式,从而让看起来很复杂的算式得到轻松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计算问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进而思考出最佳的解题方式。学生在解题中突破了以往乘法中学习的知识,结合新课程的内容更好的解决了问题,让自身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有更深刻的理解。
  3.加强反思突破思维定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习惯,而其习惯也可以算是思维定势的一部分。小学知识的学习 一般都比较简单,并以计算题居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因延用以往的教学手段,而让教学课堂固定化。不但教师用重复机械的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也是在做重复运动。而固定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发生消极影响。固定化的教学方式为教师省去许多麻烦,而让其养成惰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反思,阳澄湖评价的习惯,可以从解题方法上开展反思,优化自身的思维模式。例如,在二年级上册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本章节的教学目的需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并实际应用。如,有12颗樱桃,4颗穿成一串,可以穿多少串。6颗穿成一串,可以可以穿多少串。让学生在做题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且可以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穿,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4.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势必会养成自身的思维定势,但是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克服其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教学中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不同的课堂体验,进而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开放性发展。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思维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尽量免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观念。
  参考文献:
  [1]王文英. 转变认知视角 突破思维定势——“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教学思考[J]. 小学数学教育, 2017,18(11X):22-24.
  [2]黄政英. 浅谈思维定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消极影响及其克服[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20(23):157.
  [3]陈忠璠. 多向引导 巧除数学“思维定势”的干扰——从一道数学操作题引发的思考[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 v.19;No.202(5):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