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
【作者】 谢兴敏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樟海镇永乐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直接决定整节课程的教学节奏。课前导入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课堂导入过于单调、导入随意性较强、导入环节过于喧闹影响课程主体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分析入手,剖析当前课堂导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略阐述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策略方法,希望可以进一步增强导入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导入;技巧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课堂学习时存在小动作不断的问题,尤其是在课堂开始阶段,很多小学生难以有效集中注意力,有时会交头接耳,有时还沉浸在课间游戏中,还有的小学生完全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对教师的提问毫无回应。这些都会影响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伊始,教师就要通过技巧性的课前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着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欲望。
一、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导入
在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比如,在导入小学数学加减基础运算的教学时中,老师可以创设一个活泼的课堂环境,将一些小学生们喜欢的动画角色或明星人物导入到课堂中,通过这些人物的引入来提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小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老师可以向学生发出提问:“假设灰太狼抓了5只羊,喜羊羊救出其中2只,灰太狼又抓回4只,请问灰太狼手里一共有多少头羊?”这样的导入方法能够很快引起学生兴趣。通过这样有趣的导入,学生们也能够从中发现加减基础运算的规律,进而引发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悬念导入,回味无穷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我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浪”,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比一比,谁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的导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这样就有助于后面新课的教学。
三、猜谜游戏,寓学于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游戏是最重要的教育,它的确是儿童时期意见原则性大事。”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小学生好动、喜欢猜谜语、做游戏,导入时可以创设一种游戏情境,使学生心情愉悦,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高高兴兴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领悟数学知识的乐趣。例如,在给学生讲授“1”或“0”的认识之前可以分别口述如下两个谜语:“横看像支尺,竖看像根棒,年龄它最小,大哥它来当。”(打一数字)“像个蛋,不是蛋,说它圆,不大圆,说它没有它也有,成千上万连成串。”(打一数字)又如,在讲《可能性》这一课时,可以设计一个“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导入新课:请两个同学上台进行游戏,其他的同学记录这两个同学各自胜负情况,让学生感受到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这一游戏活动,寓学于乐,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状态,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身心潜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可谓一举多得。
四、生活导入
数学教师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平时不断地启发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关心未来,用数学的眼光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感悟、内化和概括,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教学“利息”时,教师可先围绕“如何用好压岁钱”展开讨论,再围绕“钱存到银行有什么好处”各抒己见,最后引导学生思考“钱存在银行为什么会增加收入”顺势导入课题。这种导入法一改以往数学抽象、枯燥,令人生畏的面孔,使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更贴近,为学生养成与人合作和交流的习惯提供了宽松的课堂气氛。
五、练习导入
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者可以这样设计导语:
(引子)读题说运算顺序,再分组计算。
①(21+32)×2 21×2+32×2
②(16+24)×3 16×3+24×3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
师: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乘法的又一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学生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初步感受到知识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六、故事新编,导入新课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设计了一个故事:“取经路上,唐僧拿出3个饼分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把第一个饼给孙悟空。这时,猪八戒说,一个饼太少,他想要多点。于是,唐僧把第二个饼切成两半,把两块都给猪八戒。再把第三个饼切成4份,给沙僧4块。你知道谁分得最多吗?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大的纸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故事导入是学生很喜欢的形式,很容易形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状态中。
总之,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时应围绕多元化的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提供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究,积极地发现的素材或情景,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权和选择权,使学生能在新课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有利于后续学习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的探究性学习,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导入;技巧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课堂学习时存在小动作不断的问题,尤其是在课堂开始阶段,很多小学生难以有效集中注意力,有时会交头接耳,有时还沉浸在课间游戏中,还有的小学生完全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对教师的提问毫无回应。这些都会影响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伊始,教师就要通过技巧性的课前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着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欲望。
一、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导入
在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比如,在导入小学数学加减基础运算的教学时中,老师可以创设一个活泼的课堂环境,将一些小学生们喜欢的动画角色或明星人物导入到课堂中,通过这些人物的引入来提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小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老师可以向学生发出提问:“假设灰太狼抓了5只羊,喜羊羊救出其中2只,灰太狼又抓回4只,请问灰太狼手里一共有多少头羊?”这样的导入方法能够很快引起学生兴趣。通过这样有趣的导入,学生们也能够从中发现加减基础运算的规律,进而引发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悬念导入,回味无穷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我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浪”,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比一比,谁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的导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这样就有助于后面新课的教学。
三、猜谜游戏,寓学于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游戏是最重要的教育,它的确是儿童时期意见原则性大事。”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小学生好动、喜欢猜谜语、做游戏,导入时可以创设一种游戏情境,使学生心情愉悦,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高高兴兴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领悟数学知识的乐趣。例如,在给学生讲授“1”或“0”的认识之前可以分别口述如下两个谜语:“横看像支尺,竖看像根棒,年龄它最小,大哥它来当。”(打一数字)“像个蛋,不是蛋,说它圆,不大圆,说它没有它也有,成千上万连成串。”(打一数字)又如,在讲《可能性》这一课时,可以设计一个“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导入新课:请两个同学上台进行游戏,其他的同学记录这两个同学各自胜负情况,让学生感受到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这一游戏活动,寓学于乐,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状态,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身心潜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可谓一举多得。
四、生活导入
数学教师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平时不断地启发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关心未来,用数学的眼光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感悟、内化和概括,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教学“利息”时,教师可先围绕“如何用好压岁钱”展开讨论,再围绕“钱存到银行有什么好处”各抒己见,最后引导学生思考“钱存在银行为什么会增加收入”顺势导入课题。这种导入法一改以往数学抽象、枯燥,令人生畏的面孔,使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更贴近,为学生养成与人合作和交流的习惯提供了宽松的课堂气氛。
五、练习导入
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者可以这样设计导语:
(引子)读题说运算顺序,再分组计算。
①(21+32)×2 21×2+32×2
②(16+24)×3 16×3+24×3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
师: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乘法的又一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学生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初步感受到知识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六、故事新编,导入新课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设计了一个故事:“取经路上,唐僧拿出3个饼分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把第一个饼给孙悟空。这时,猪八戒说,一个饼太少,他想要多点。于是,唐僧把第二个饼切成两半,把两块都给猪八戒。再把第三个饼切成4份,给沙僧4块。你知道谁分得最多吗?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大的纸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故事导入是学生很喜欢的形式,很容易形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状态中。
总之,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时应围绕多元化的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提供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究,积极地发现的素材或情景,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权和选择权,使学生能在新课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有利于后续学习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的探究性学习,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