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静待花开

【作者】 郭小华

【机构】 湖北省秭归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我的QQ空间里,保存有一篇私人日志。这篇日志记载了我和一个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也记载着我——一名小学教师对教育的思考。
  那学期,我教小学二年级。开学初,班上新转来一名女生。个子挺高,长得又黑又瘦,特别是一颗当门黑牙挺显眼,时不时嘴角还会挂上一点涎水。看了进校的考试成绩,语数都在60分以下,“哎!咋这倒霉,恰恰分到我们班上”,我在心里暗暗嘀咕。
  开学后,由于她个子高,一直编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有时上课点她回答问题,她也总是诚惶诚恐,一副受惊之雁的样子,结结巴巴,答不上来。久而久之,我对她渐渐失去耐心。哎,终究是扶不上墙的泥巴,由她去吧!
  开学两月有余,举行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她语文考了52分,数学考了40分,全班倒数第一。放假那天,家长打来电话,希望我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给她补一补。家长既有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也只好答应,虽然有些勉强。星期一早自习,我走到她面前,轻声说:“放学后到办公室去。”也许家长早有交代,她望望我,点点头。下课后,已走出教室的我,被她追上,她手里攥着两个石榴,语音不很清楚的对我说:“老师,给你。”我回头望望她,不相信地说:“给我的?”“嗯。”说完,她就低着头走了。我手里拿着两个石榴,有一番异样的滋味涌上心头。
  就这样,每天放学后,她就背上书包到办公室补课,从不需要我提醒。渐渐的,她的字写得好些了,作业也能按时交了,偶尔,作业还会全对。那天,她又背着书包到办公室补课。作业做完后给我看,我看后不禁大发脾气,“怎么把贫的拼音写成了qin,,给你说多少遍了,到今天还是“p”“q”不分,明天你就不要再来补课了。”她当时就哭了,连忙低着头拿着本子去改。等她的作业全部做完离开后,我的气才消。收拾她用过的书桌,突然发现两个石榴放在桌子上,咦,怎么掉在这儿了?女儿告诉我,是那个学生给我的。她不敢亲自将石榴交给我,只好悄悄地放在书桌上。得知这些,再看看两个已有些发蔫了的石榴,想想她是一个住读生,这可是家里带来的小零食呀,她自己节约不吃却省给我吃,她的用意何在呀?还不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老师的喜爱呀!摩挲着这两个石榴,我的脸红了。一向觉得对学生无愧的我,这时满心沉甸甸的。我不禁自问:我能算一个称职的好老师吗?
  回头想想我们平时面对孩子“错误”时的情景和心态: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给学生带去一阵阵的“狂风暴雨”,而我们的学生在久经此种情形后变得麻木,因此出现了下一次的“暴风雨”会来得更猛些的恶性循环。很少有老师会静静地坐下来“和风细雨”地用真诚去和学生交流,用等待的心态理智的去接受孩子的“犯错”,用乐观的态度采取恰当地行为去引导孩子——那主要是我们对孩子缺少一份等待。
  我想说:“教育,需要等待!在“等待”中,教师才会更加冷静,更加理性;在“等待”中,学生才能自我纠正、自我提升。“等待”是一种健康的教育心态,“等待”是一门无声的教育艺术。等待更是一种境界,只有用心灵滋润孩子的老师,才会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倾听生命的拔节,从含着露珠的嫩芽中嗅出果实的芬芳,“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把学生塑造成有精神有思想的大写的“人”。对于特殊的孩子,让我们学会等待!慢一点,放慢欣赏的脚步;等一等,等到迟来的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