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材料组织策略

【作者】 罗江欣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嘉州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群文阅读是一种富有创意的阅读教学模式,它的实施改善了传统单篇阅读阅读面窄、阅读量少的弊端,使学生在对多篇文本的纵横比较中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提高阅读能力。群文阅读教学环节紧凑,为我们呈现了一场浩大的阅读盛宴。其中组织材料是首要环节,决定着群文阅读教学的成败与有效性的高低。因此,语文教师有必要探讨群文阅读材料的组织策略,确保群文阅读顺利而高效地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材料组织
  群文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对多篇文本的阅读,这里的“群”不是简单的多文本叠加,而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课内外多文本融合。学生围绕某一议题对多篇文本展开立体式的自主阅读,形成共识和个性化的见解,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力,并在多方面的语言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实现认知的有意义建构。基于此,群文阅读材料的整合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立足课内进行课文重组
  选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丰富多彩,从体裁看,有行云流水的散文、也有童真童趣的童话、还有描写生动的说明文......;从情感看,有感人至深的亲情、也有纯洁如水的友情、还有赤诚忠烈的爱国之情......;从作者看,有语言大师老舍的作品、也有白话美文朱自清的作品,还有民族之魂鲁迅的作品......。庞大的教材体系为实施教材组合、更好地进行群文阅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些文本中有不少课文或题材相同、或情感相似、或结构吻合......。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大语文观”理念的支配下深入解读部编教材,善于从不同的文本中捕捉共同点,将看似毫无关联的文本按照某种线索整合在一起,打开群文阅读良好的开端。
  1、将主题相同的课文整合在一起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主题相同的课文,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可以使学生发现同一主题在写作手法、语言风格、题材结构上的却迥然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主题。
  例如,关于“秋天”主题的课文有三年级的《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五年级的古诗《山居秋暝》等,这些课文有散文《秋天的雨》、诗歌《听听秋的声音》、古诗《山居秋暝》,把这些课文整合在一起进行阅读,可以让学生掌握多角度描写秋天景色的方法,如可以描写秋天的雨、秋天的声音、秋天的颜色等,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做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抓住描写秋天的重点句子进行赏析,如“黄黄的叶子像一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感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这样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会发现,同样是描写秋天,选择的角度不同,表达的秋之韵也不相同。《秋天的雨》从以雨这一视角展现了秋之美、《听听秋天的声音》从声音的角度体现了秋之情、《山居秋暝》从人与物的角度表达了秋之静。对秋天的感悟要比单篇阅读深刻得多、全面得多。
  2、将结构相同的课文整合在一起
  部编版低年级语文中有许多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看似毫无关联,深入剖析后会发现它们有着相同的结构,即相似的情节在故事中会出现3到5次,这是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教师就可以按照这一结构将低年级中的《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小马过河》三篇课文整合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找出故事中相似的情节,体会反复结构在强化人物形象、推动故事进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此外,具有“总—分—总”结构的课文有《海底世界》、《美丽的小兴安岭》、《藏戏》等,在对比阅读中体会其“结构简明、意思突出”的优势。
  3、将题材相同的课文整合在一起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山水田园诗,如《山居秋暝》、《过故人庄》、《清平乐村居》、《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等。教师就可以将这些同一题材的诗词整合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学生找出田园诗中的典型物象,如景物、人物、农具、植物、动物等,体会山水田园诗以美丽的自然景物为意象、以作者独特的情感活动为核心的创造特点。
  除此以外,还可以将同一作者、同一情感的课文组合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对不同问题作文的写作水平。
  二、立足课外进行教材组合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毕竟是有限的,仅靠教材有限的课文开展群文阅读会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因此,教师需要以教材为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更好地发挥群文阅读的功效。
  如在学习了五年级的《草船借箭》一课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小说《三国演义》、学习了《少年闰土》后阅读《朝花夕拾》......。这样通过以篇带书的方式进行深度阅读,既能加深学生对教材课文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在将教材课文进行组合整理时也可以加入课外读物。如上面提到的“将同一作者的课文进行整合”时会发现,同一作者的教材作品数量有限,难以满足教学需要,这时将课外作品引入进去就很有必要。如部编版朱自清的作品只有一篇《匆匆》,无法对其语言风格做出全面的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加入课外作品《背影》、《踪迹》等。这样不仅丰富了阅读内容,还为学生理解主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总之,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时,要重视对阅读材料的整合,以此提高群文阅读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艳.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A3):45-46.
  [2]刘颖.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程资源整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