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小学音乐课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 杨 怡

【机构】 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授音乐这门课,让学生去感知、理解、表现音乐,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认识生活和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的音乐教师才会受到小学生的普遍欢迎呢?怎样的音乐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做一名亲近学生的音乐教师
  课堂是师生学习知识,启智灵魂的主要场所。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上走近学生,多给学生一点微笑,尽量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音乐教学中。其次要通过轻松愉快地课堂教学,让学生逐步在教师与自己之间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再次,老师要能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歌唱,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回答得好的学生,教师要用肯定性语言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被赞誉的喜悦。回答得较差的学生,尽量不要用否定性语言加以评价,而是适当降低问题难度,引导学生正确回答,并进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热切的期望。
  “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不少学生说很喜欢听我说话,因为我总是给他们讲很多事:会讲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会讲我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也会说一些小笑话。在讲的过程中,我会结合内容,用不同语气和情绪诉说,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懂得更多道理。我还经常会和学生一起说说遇到过的有趣的事情,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总是有笑声。私底下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他们都说喜欢我。
  二、做一名基本功扎实的音乐教师
  古人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好书,音乐学科是一门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比如:丰富的音乐知识普及给学生;良好的演唱水平和熟练的自弹自唱,这样在教授新的歌曲时,才能很有自信地进行教学;除了熟练弹奏钢琴之外,还能会别的乐器,让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触钢琴,也可以聆听其他乐器的声音,感受不同音色特点,并给他们带来新鲜感;会基本的舞蹈动作和表演能力,在歌唱表演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律动,让他们摆脱拘束的课堂,在音乐中翩翩起舞。音乐教师要有专业的教学基本功,如驾驭课堂的能力、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教态和渊博的学识等。因此,我经常忙中偷闲,抓住点滴时间,苦练专业基本功和教学基本功。在这些基础下,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游刃有余,学生会被老师渊博的音乐知识和精湛的音乐技能吸引和征服,会不由自主地陶醉在这些课堂模式所带来的愉悦当中,也就愿意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音乐学习,做到主动学习、快乐学习,课堂就变成“我的课堂我做主”,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三、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氛围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那样,充分解放学生的脑、手、口、眼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在讲乐理知识“力度记号”时,教师不必对每一个记号做详细的讲解与诠释,而是先让学生想想生活中熟悉的与力度有关的声音,如火车由远而近的长鸣声,可让学生自己模仿,还可让学生通过模仿具体感受到声音的强弱变化。然后,老师再向学生出示相应的力度记号“渐强”或“渐弱”,这样教学音乐知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就会既深刻又清楚,而无须老师用过多的语言去讲做生硬的讲解。这样一来,既让课堂气氛活跃,又能让学生深刻记住力度记号。音乐教师要放弃以往音乐课老师唱主角、学生被灌输的旧模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老师来配以相应的讲解与引导,让学生自由愉快学习,这样的音乐教学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乐于并自主接受学习。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进行教学,这样既拉近了何学生的距离,又与他们有眼神交流。又如:课前把凳子摆放成弧形,然后带着孩子随着音乐轻松地走进教室,按次序坐好,这样让孩子对教室的布局已经有点新奇了,接着通过一系列教学设计让孩子接受学习,最后可以与孩子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让学生在这种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更好地接受学习。比如:在学歌曲时,经常与学生一起进行接龙唱歌曲或者是互动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同时能获得音乐知识、技能,一举两得。在课堂上我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和期望肯定的语言,既能让学生接受老师,又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这样一来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学生都很喜欢我的音乐课,说我是他们喜欢的良师益友。
  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兴趣是人们为求获得某种事物的稳定因素,也是人们寻求知识、钻研问题的高效催化剂。苏霍姆林斯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将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行为保证,是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教师,也应该是演员,更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导演。音乐教师要努力和学生一起体验音乐所带来的愉悦之感,还要指导学生模拟表演,口念节奏,手敲节奏,边念边打,这样的音乐教师会很收学生的欢迎。
  音乐教师在安排教学中每一个细节时都应向自己提出“是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假使学生们能主动投入学习,收集资料,并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自己选择的音乐,讲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那么他们对音乐的神秘感、陌生感就会消除,学习音乐的兴趣就会高涨。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美的艺术,在音乐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表现出美感,音乐教师的知识面要宽,要讲究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把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用教师的美去激发学生的美,用教师的热情去感染学生的热情,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这样,就会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积极性,使他们勤于动脑,乐于动口,喜于动手。
  总之,音乐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使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