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现代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作者】 谢雪华 王 娟 彭代国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长乐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现代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还能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身同感受情感体验,体会文中意境,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代多媒体;运用;有效性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推进,以多媒体领衔的现代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有效运用。特别是近年来,在新课改媒体教学常态化的呼声下,现代多媒体与学科教育教学整合态势越来越明显有效。小学语文也走上了现代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之路。在这几年的现代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现代多媒体功能的优势性,为语文高效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都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现代多媒体整合于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有效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也是其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儿童观察事物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他们观察事物比较笼统,缺乏顺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针对其观察的不足加强弥补,通过现代多媒体的直观呈现功能,让学生仔细观察,在观察中获得对事物的感知,形成表象,为以后语文实践的口头表达或作文写作输出奠定素材基础。因此,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有了一定的顺序,才能对事物进行仔细、全面的观察,才有可能把观察对象说清楚。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不论是电视还是多媒体,都可以实现这一效果,特别是现在的电子白板或智能电视,其屏大、色彩丰富的呈现优势,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展示事物的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及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落叶》一课中,课文中有一幅描绘秋天落叶飘下来的景象的彩图,要求学生看图学习句子。教学时,我们可先出示动画,演示落叶的过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黄叶一片片飘落下来,像一只蝴蝶在天空飞舞,又像……”这种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既丰富了学生感知性,又抓住了事物特征教学,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帮助他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催生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高了语文教学有效性。
二、现代多媒体整合于语文教学中,有利于渲染文中情感氛围
没有身临其境,难有真情实感。虽然能披情入文,但缺乏情感体验基础的小学生也是难以体会文中情感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情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内心情绪受到外界触发而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理解文中情感的作用——感同身受。为此,我们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以情带情、以读促情等方法,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为学生融入课文的分析和理解创造条件,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审美感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例如,在一次语文拓展教学中,我选择了一篇名为《十里长街送总理》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情感浓郁,是学生以情解文的典范作品,但学生理解不了人们崇敬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于是,我在引导学生解释课题之后,便打开录音机,让学生倾听播音员在深沉的哀乐声中朗读课文的录音。在朗读“等灵车”时,我映出“等灵车”的幻灯片,让学生边听边看人民等灵车时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人们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当朗读到“望灵车”一段时,我又打出了预先自已设计的抽拉式幻灯片,显示灵车的情形和灵车缓缓前进的情景,让学生感受那庄严肃穆的气氛,初步体会人们眼睁睁望着灵车悲痛欲绝的心情,为学生情感的升华作了聚积。当朗读到“送灵车”时,又采用活动拉片演示人们追灵车时的情景,使课文声、情、图俱茂,相互融合,相互映衬,这样学生仿佛感受到人们失去总理而撕心裂肺的心情,由于哀乐的渲染,加上幻灯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心随着播音员的话语而产生情感的变化,对周总理肃然起敬。课文的范读录音播放完毕之后,我没有立即讲授课文,而是又播放了《总理爱人民》这个录像片断,此时学生的情感再一次激发了,再一次产生了共鸣,得到了升华——啊,周总理,你爱人民,人民更爱您!至此,学生对总理敬仰、爱戴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通过这样的电教策略,不仅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得到了沟通,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便于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产生丰富的联想,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现代多媒体整合于语文教学中,有利于促进学生体验意境
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地理位置较广,而小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认识较少,知识面窄、不易理解。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小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具体、形象地显现出来。因此,在介绍地理位置时,运用现代多媒体,适时投影,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黄鹤楼”、“扬州”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再如《泊船瓜洲》中“京口”、“钟山”、“瓜洲”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这些假如弄不清楚,就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在学这两首古诗之前,我先画了一条由西向东流的长江,再画出有关地理位置,用投影的方法放映地理位置图,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地理位置,便于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性,如“西辞”。还便于学生理解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心境和“孤帆远影碧空尽”所表达的诗人对老朋友依铱惜别的情意。通过运用幻灯手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了诗歌中的地理位置及其关系,便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总之,现代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相整合,作用巨大,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不二选择。特别是在当前教育信息化大力推进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以新的理念指导我们进行媒体化教学实践,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语文教育。
参考文献:
[1]夏斐艳,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浅谈[J].新课程,2017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代多媒体;运用;有效性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推进,以多媒体领衔的现代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有效运用。特别是近年来,在新课改媒体教学常态化的呼声下,现代多媒体与学科教育教学整合态势越来越明显有效。小学语文也走上了现代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之路。在这几年的现代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现代多媒体功能的优势性,为语文高效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都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现代多媒体整合于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有效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也是其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儿童观察事物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他们观察事物比较笼统,缺乏顺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针对其观察的不足加强弥补,通过现代多媒体的直观呈现功能,让学生仔细观察,在观察中获得对事物的感知,形成表象,为以后语文实践的口头表达或作文写作输出奠定素材基础。因此,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有了一定的顺序,才能对事物进行仔细、全面的观察,才有可能把观察对象说清楚。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不论是电视还是多媒体,都可以实现这一效果,特别是现在的电子白板或智能电视,其屏大、色彩丰富的呈现优势,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展示事物的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及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落叶》一课中,课文中有一幅描绘秋天落叶飘下来的景象的彩图,要求学生看图学习句子。教学时,我们可先出示动画,演示落叶的过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黄叶一片片飘落下来,像一只蝴蝶在天空飞舞,又像……”这种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既丰富了学生感知性,又抓住了事物特征教学,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帮助他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催生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高了语文教学有效性。
二、现代多媒体整合于语文教学中,有利于渲染文中情感氛围
没有身临其境,难有真情实感。虽然能披情入文,但缺乏情感体验基础的小学生也是难以体会文中情感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情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内心情绪受到外界触发而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理解文中情感的作用——感同身受。为此,我们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以情带情、以读促情等方法,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为学生融入课文的分析和理解创造条件,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审美感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例如,在一次语文拓展教学中,我选择了一篇名为《十里长街送总理》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情感浓郁,是学生以情解文的典范作品,但学生理解不了人们崇敬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于是,我在引导学生解释课题之后,便打开录音机,让学生倾听播音员在深沉的哀乐声中朗读课文的录音。在朗读“等灵车”时,我映出“等灵车”的幻灯片,让学生边听边看人民等灵车时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人们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当朗读到“望灵车”一段时,我又打出了预先自已设计的抽拉式幻灯片,显示灵车的情形和灵车缓缓前进的情景,让学生感受那庄严肃穆的气氛,初步体会人们眼睁睁望着灵车悲痛欲绝的心情,为学生情感的升华作了聚积。当朗读到“送灵车”时,又采用活动拉片演示人们追灵车时的情景,使课文声、情、图俱茂,相互融合,相互映衬,这样学生仿佛感受到人们失去总理而撕心裂肺的心情,由于哀乐的渲染,加上幻灯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心随着播音员的话语而产生情感的变化,对周总理肃然起敬。课文的范读录音播放完毕之后,我没有立即讲授课文,而是又播放了《总理爱人民》这个录像片断,此时学生的情感再一次激发了,再一次产生了共鸣,得到了升华——啊,周总理,你爱人民,人民更爱您!至此,学生对总理敬仰、爱戴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通过这样的电教策略,不仅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得到了沟通,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便于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产生丰富的联想,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现代多媒体整合于语文教学中,有利于促进学生体验意境
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地理位置较广,而小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认识较少,知识面窄、不易理解。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小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具体、形象地显现出来。因此,在介绍地理位置时,运用现代多媒体,适时投影,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黄鹤楼”、“扬州”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再如《泊船瓜洲》中“京口”、“钟山”、“瓜洲”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这些假如弄不清楚,就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在学这两首古诗之前,我先画了一条由西向东流的长江,再画出有关地理位置,用投影的方法放映地理位置图,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地理位置,便于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性,如“西辞”。还便于学生理解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心境和“孤帆远影碧空尽”所表达的诗人对老朋友依铱惜别的情意。通过运用幻灯手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了诗歌中的地理位置及其关系,便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总之,现代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相整合,作用巨大,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不二选择。特别是在当前教育信息化大力推进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以新的理念指导我们进行媒体化教学实践,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语文教育。
参考文献:
[1]夏斐艳,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浅谈[J].新课程,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