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有效路径探寻

【作者】 田 野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长田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课外作业是促进学生知识转化为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要达到育人提能效果,我们必然进行创新,探寻有效路径,优化设计实践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作业实践快乐而更有主体参与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有效路径
  课外作业并不是离开语文课堂而另搞一套,而是转移了时时和空间的育人的延续,是转知为能的拓展。在实践中不仅担当着促进学生知识巩固内化,技能提升发展的重要任务,还肩负着学生创新思维、反哺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任。而传统语文教学观把作业视为抄写、读背的一种强化记忆策略,这种看法在实践中得以否定,因为多年的实践非但没有实现良好效果,还伤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渐渐厌倦了这种作业,由不感受不到学习快乐,而作业就成了课业负担加重的筹码。在全面推进“优教优学”新课改的今天,课外作业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培养平台,我们也要对其探寻路径以进行优化设计,使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担当起更多的育人责任来。
  有效路径之一:设计创编式课外作业
  创编式作业是基于原文所作的进一步思考而形成的作业模式。这样的作业常常是在古诗词或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后。实施这类作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加深认知,对原文理解更有新意,实现写法和思想的整体构建,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解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促进其深思反思和知识内化,形成网络性知识结构。因此,这种作业在实践中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模式。例如,《两小儿辩日》这课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比较早的文言文,由于没有文言文基础理解起来较困难。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单个字词理解和读背译句上。这样的效果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因此,在教这个动作完成之后,为了促进学生更好更深理解,我利用课外作业这个平台进行再次进行。实践中我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编式作业设计,充分想象,对课文内容以及教学讲解进行内容上的深化拓展,并创编出一种形式新颖的作业来。作业可以是绘画、也可以课本剧表演,也可以采用作文方式进行拓写或扩写。结果,很多作业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第二天,我以作业展示为名开启了这一课的拓展教学,引导学生展示作业成果。结果,我们看到有的读念自己的作文,有的以小组为单位时行课本剧表演,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作业设计,不论是作业的内容还是作业形式的选择,都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效路径之二:设计想象性课外作业
  小学生只要不受思维束缚,其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教学中只要教师不对学生的标新立异进行嘲讽他们都会无限制地放飞自我想象的翅膀。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让想象这种思维得到锻炼和发展。落实到课外作业设计中,我们必须设计一些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完成的作业练习,以便学生可以“举一”中类比而“反三”,在作业完成中触类旁通,实现知识的拓展,见识的扩大和思维的锻炼。例如,学习完文本《花木兰诗》后,我要求学生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回到家后会发生什么事情来,然后写出以《花木兰回家》为题来扩展课文的内容。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来看,一些学生写了关于花木兰回家后对父母和村民的进行交往互动的事。村里人都来看望访问花木兰,并请她谈谈当兵作战中的故事。这样的作业设计,全凭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想象才能完成。加强这类作业设计,在读和写之中架起了一座互通的桥梁,有利于读写结合中实现内容理解的深化和方法的模拟构建,还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又如在学完了《凡卡》那课后,我们同样可以设计一个想象性课外作业,以《爷爷收信了》为题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写作。同样可达到上述效果。
  有效路径之三:设计专题性课外作业
  又称主题性作业。设计这类作业,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根据某一特定主题来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对特定主题的理解有更多的资源辅助。在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时应告诉他们可以在校内图书馆、阅览室,也可以利用手机上网百度搜索,找到相关主题资源,并以纸质保存或以电子文本进行保存下来,以作为学习所需。除了搜索路径要告诉小学生外,我们还要引导他们在收集资料过程中要注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式处理,把我们需要的内容整理出来,不能“一把抓”和“全盘收”。我们知道,现行教材都是以主题式为单元进行编排设计的,一个单元主题相对集中。因此,在课外作业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一单元学完之后进行主题式作业设计。例如,四年级语文上册中有一单元,其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本组收录的课文有《白鹅》《猫》和《母鸡》等几篇文章。当我们要进行这组课文教学时,我们就可布置前置的主题性课外作业,让学生搜集与这些动物有关的图片、影像、等介绍性资料。在教学展开时结合这些资料理解来文章内容,以获得更深更广的认识。这样的作业设计有利于学生拓展见闻,增大视野,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发展整理和处理能力。
  总之,要使语文课外作业发挥出良好的育人效果来,在我们全面践行“优教优学”的新课改实践中也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设计而不断的探寻实践路径,尽可能拓展作业方式,让学生从机械重复而又单一枯燥的的作业做作中解放出来,能体验到作业快乐,学习快乐,进而在快乐中完成作业,实现能力的转化提升。
  参考文献:
  [1]肖全胜,语文家庭作业变、变、变[J].小学教学参考,2016年。
  [2]陈玲玲,作业形式的革命:给学生自主的空间[J].师道,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