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

【作者】 胥淑芳

【机构】 四川南溪马家明英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精彩的课堂导入环节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快速投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有效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性。本文通过事例论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策略,旨在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环节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灵活的精妙的课堂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无限的潜力,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一、开门见山式的导入
  开门见山,即一上课就直接点题,说明这节课的目标要求,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学生所要做的事情,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上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是最简单的导入方法,也是应用较普遍的教学方法。
  二、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借助与新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舊知识,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测、设想,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如教学《可爱的小狐狸》,可以联系《狐狸和乌鸦》导入新课:“我们以前学习过《狐狸和乌鸦》,狐狸已经成为狡猾的代名词,可是,狐狸真的就是如此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可爱的小狐狸》。”新旧知识的联系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联系,如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与深化等,这种联系能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桥梁,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另一种是间接的联系,如旧知识与新知识有某种类似的特征等,温习旧知识对学习新知识具有启发作用。
  三、猜谜语导入
  通过猜谜语,直切主题。如教《我的影子》就可以引导学生猜谜语,引出课题:“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鸦身体乌黑头。灯前月下伴你走,却是哑巴不开口。”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踊跃猜谜语。然后,教师引导:有一位小朋友也对自己的影子产生了好奇。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我的影子》。这样开头激发了学生对自己的影子产生好奇,从而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
  四、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进行导入
  我们都知道多媒体具有集声音、视频、图片、文字为一体的作用,能够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化。语文的知识学习有一部分相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如果两者结合有效运用进行导入,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如何运用呢,可以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筛选相关的歌曲、视频、或者是动画做成多媒体课件进行导入,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学习三年级下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笔者首先用多媒体放音乐《草原》和相关风景图片,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听了歌曲和观看图片后的感受,有的学生说草原很广阔,有的学生说草原真美啊,有的学生说要是能在草原上骑马一定是快乐的享受。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引出课题《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例如学习二年级上册《他们这样过年》时,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歌曲《新年好》,让学生跟着多媒体学习,再播放一些过年的习俗文化图片,再引出课题《他们这样过年》。通过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理解。这对于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很有益处。不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只是辅助工具,教师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进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导入的作用。
  五、设疑导入法
  疑是提出问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可这样导入: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他为什么这样形容地球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找找答案。这种导入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创设出了探求知识的情境。
  六、利用中心句或重点段导入
  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我们可以设计以下的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阅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哪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它起什么作用。
  生:课文最后一句“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是中心句。
  师:这句话概括地揭示文章的中心,又总结了课文。下面我们围绕这句话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看看小兴安岭究竟美在哪里,从什么地方看出它是个巨大的宝库。
  七、简笔画,形象导入
  简笔画导入也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手段,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优化课堂教学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老师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根据课文的描述快速勾勒出一幅《桂林山水图》的简笔画,具体形象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并说道:“我们在以前课文中游览了祖国不少地方的壮丽景色,今天我们同样来欣赏以山水著称的桂林,请同学们看看桂林的山水有何特点。”教师扎实的简笔画基本功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借图理解课文内容,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氛围,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八、利用导游的方式导入
  这种方法适用于游记或参观访问类的文章。我们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当一名导游,把学生带入情景中,从而掌握课文的内容和记叙的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掌握观察方法是很有利的。例如,可把《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导入设计如下: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欣赏一下浙江金华双龙洞的神奇景貌。(教师边画路线示意图边说)我们从罗甸出发,到洞口,进外洞,再由外洞经过孔隙到内洞。按照这样的路线,我们去观赏一下那里的景致,你们说好吗?请同学们打开《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
  语文教学中,良好的课堂导入,能让课堂教学异常生动,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能优化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消除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恐惧感,快乐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深化学生的学习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