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注重家风传承教育,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 张小芳

【机构】 江苏首朔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德育课观摩有感

  最近,经常看到各媒体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等相关言论。而我们的德育教育也不断重视发挥家校协同教育的最大作用。
  最近的苏州市德育活动中聆听的德育课、班会课,都相继涉及到家风传承教育主题,学校也开展了“晒家宝,传家风”相关活动。这类活动的开展很有意义地展示家风弘扬美德的同时,也扩展了学生们承班风校训助力成长。
  一门好的家风,胜过千万名校。我们都在好的家风的熏陶下成长起来。我们的父母秉承了诚实、劳作、善良。有的是治学严谨,踏踏实实做学问,惜时如金;有的是勤勤恳恳,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有的尊老爱幼,子承父志,家庭和谐;有的普普通通,却善良待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家庭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会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心态、意志、教养、价值观、生活习惯,这些都是我们无形的财富。在孩子们忙碌的学习中,发起寻家宝活动。其实就是让孩子们寻找自己家庭的渊源文化,从有形到无形,寻找自己家的精神文化。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家长从祖辈到父辈又一次开展了家族的心灵对话:我的孩子是怎样的?我的孩子应该怎样?我相信最终让我们的家长和孩子都足以明确:应该成为善良、孝顺、正义等传统美德的人才是头等大事。
  一、 感悟于家风的展示
  老师都在课程里设计了家风展示活动环节。一张张展示的图片上,有和美家庭的团圆照,有祖孙两闲庭信步的休闲照,亲子阅读,更有就是家庭一角的干净美好的等内容。这些照片均是来自家长和孩子自拍,全部是各自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每张图片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对这些故事的采撷,体现出了孩子和家长们对良好家风传承的内涵理解之广。同时,在德育课、班会课上展示出来,作为学习活动成果材料展示出来,这样的过程就散发着满满的正能量。
  展示除了照片展示,班会课还发起了每一位家长,学生家长事先写给孩子的一封信。家长把对孩子的期望,以及总结家规家训化成一句句真情实感的文字。孩子们阅读着自己的家信,也阅读着同学家的家书,具有较强的启迪作用,也让学校和家之间的德育充满了情感,醇香绵长。
  二、 感动于家长的真情告白
  德育活动是一场润泽教育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需要风景,而风景的创设除了老师,更需要家长的全心投入。在此次的班会课、德育课中,班主任设计的必备环节就是加入了家长的参与。或是音频中母亲深情款款地叙述着对儿子的期望,或是视频中父亲对女儿语重心长的教诲,更甚是当场连线父母,父母朴实的语言中简单深刻地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孩子泣不成声,旁边的同学也眼睛红了,听课的老师也位置动容。如果学习的节奏能够放慢一些,教育的步伐能够放缓一些,给我们多一点互诉心声的时机,也许我们的德育不会如此剑拔弩张!我们的孩子在这场真情告白中静静流淌出美好的情愫,去感受身边的幸福。德育教育的主体是孩子,而学校拉着家长的手一起润泽孩子成长的教育,才是幸福的教育。
  三、 感慨于“家”概念的延伸
  初二(5)班的主题班会由家风的传承延伸到班风建设。孩子们在优良的家风下健康成长,带着父母的殷切希望来到学校,这里也是他们的另一个“家”。在这个家里他们尽诚尽责,惜时笃学,一起铸造起属于我们的良好的“家”风,二五班!学生的成长主阵地是学校和家,如果说在一个优秀的家风 是一面镜子,那么加上优秀的班风,就是引导教育学生树立高尚道德情操的一份精神食粮。家风反映一个家庭的立身做人原则,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观缩影;优秀的班风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起着巨大的影响,所以两者的共建共联将会助力孩子在良好的环境里学习生活,让“正能量”萦绕在孩子的周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每个孩子就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沃土。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最初动力,尤其是家风传承是幼苗成长的精神雨露;然而,幼苗破土而出时更需要阳光、空气等滋养,那么在家风教育中渗透德育,这也是家庭和学校协同合作教育的一种新思路。
  学校通过开展“晒家宝,传家风,承家训”的育人活动,引导广大家长注重自身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将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延伸到班风建设,注重学校的一个个“小家”,拉近了学校和家庭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发现力,表达能力和对生活的思考力,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助推作用。 
  四、反思家校协同教育内容的拓展
  一直说要家校合作教育,助力孩子成长。我们在工作中过多的关注家校联系上,沟通上;然而效果却总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好像在实质的问题上总是得不到期待的效果。其实,我们没有从合作的内容上去深思,去思考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德育内容的延展、拓宽。而是各自顾着自己的开展着德育主题教育。其实,我们不但要把家风传承教育继续深入开展下去;还应该思考更多家校共同的主题内容开展德育系列活动,才能进一步拉近家校距离,联手教育,全面助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