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作者】 张文莉

【机构】 山东省济宁市第十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是多维度结合,多方面研究,需要采取“专业引领——学科联动——校际协作——家校配合”的心理辅导策略。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顺应学校教学需求,契合师生家长愿望,从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心理辅导理论和技术、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关键词:学习心理;综合素养;学科联动;校际协作;家校配合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是指中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参与学习活动、完成学业任务,经后天经验和练习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以及影响后学习心理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影响中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多,中学生的学习心理诊断也较复杂,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扬学生的良性学习心理,规避学生的恶性学习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中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繁杂且有意义的研讨过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各学科联手合作,让学生在课堂合作活动、小组研究活动以及课外探索活动中,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学习心理辅导策略和方法;研究促进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的具体方式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研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新路径、新模式。
  一、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主要因素
  学生的学习心理是主动获取知识,促进学生本人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的过程。在整个的学习心理过程之中的影响因素多且繁杂。下面从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及学生个人因素做如下分析。
  1.学校因素。一所优秀的学校,它不仅要用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还需要有较人性化的学校管理模式,为学生们高效有效的学习保驾护航。同时兼具一定份量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个人执行力,提升学生的积极心态。同时增强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心理的培养。
  2.家庭因素。心理学家说:“孩子生活在批评中学会谴责;敌视中学会好斗;恐惧中变得忧心忡忡;鼓励中学会自信;安全中学会理解相信。”家庭经济条件的优越或者贫寒,父母各种不良习惯对学生的耳濡目染,父母离异或者是单亲家庭的学生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因此,只有和睦友爱的家庭才能给予学生安全;开明讽趣的家庭才能给予学生幽默;不断上进的家庭才能给予学生自律;文明民主的家庭才能给予学生尊重。家庭的整体氛围,以及家人对学生的态度决定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
  3.个人因素。学生个人是否具备正常的智力能力,决定学生是否可以顺利完成学业基本知识。学生学习兴趣较高,可以促进学生拥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学生具备了较高的智力水平,克服了一定的学习心理保障,就会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当然,学生也具有非智力因素的不可控制性。如:学生学习的需要、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意志、自我观念、性格特征等。总之,学生身体状况的优差,学习兴趣的高低、学习动机的强弱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原因分析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许多教育专家、大学教授在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理论探讨,并著有大量专著论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学术观点。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围绕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做了富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辅导经验。但是,面对种种客观原因,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指学生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征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过度的考试焦虑会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影响考试成绩。
  2.学习倦怠。中学生学习倦怠是一种主观的学习心理感受,其主要表现是:情绪型地学习热情减退、学习精力耗竭,学习的行为出现降低趋势。任何休息或者药物都不能消除疲劳感受,只有心情愉快才能使疲劳减轻或者消失。学习倦怠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心理疾病。学生形成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一般归纳为学生自身学习压力较大,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校园学习生活单调,或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等主要原因。
  3.学习拖延。所谓学习拖延是指:中学生在学习中自我调节失败,没有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不断把学习任务往后推迟的一种学习行为。中学习拖延的问题,大多出现在学生智力中上等,学生主观意愿想要提升学习成绩,这类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成绩提高不上去。
  三、教师主动了解学生心理
  1.培养教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教书的技能,更需要兼顾育人的才能。每一位学生都是充满活力和张扬个性的个体。学生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做为教师不能只用成绩评价衡量每一位学生,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恩威并举、张弛有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常用积极的情绪面对工作,把“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作为事业奋斗的目标。用享受的积极心态迎接工作中的各种挑战,用策略协助自卑无挫的学生解决校园中的难题,用友善的话语批评学生犯的错误,用换位思考的方式鼓励学生挑战学习的难点,用自信的眼神解围学生交友中的矛盾。用平等的姿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为学生提供均衡的发展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充满爱与希望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就是教师事业心的体现。
  2.提升教师对责任心的重视度。教育的灵魂就是: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核心就是:责任心。教师培养的不是一个个考试的机器,而是一个个正在成长中的人。教师的责任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普普通通尽职尽责工作的日夜,是琐碎生活中体现出的对学生的关爱。教师的责任是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与知识体系的体现。是一份对学生、对学校、对每个家庭、对社会的负责承诺。。
  3.努力保持无限的求知欲。于漪老师曾经说过: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的不断成长不是源于外部激励机制产生的动力,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追溯其源头还是教师的心态和追求。教师需要树立一定的文化自觉能力,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开阔眼界拓宽自身的学科视域,夯实自身的专业基本功做有底气的教育者。保持教育者自身的无限求知欲。
  4.用积极情绪激发教学感染力。教师把自身的积极情绪运用到教育工作中,可以帮助学生得到安全、归属、求知、审美、自尊和受到尊重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同时教师散发出的新奇感、趣味性、愉悦感、兴奋感、被老师关注、关心和关爱的满足感等,也可以为学生培养出积极心态奠定基础。教师的积极情绪可以通过教师的表情、教态、教法、教学语言得到充分体现。
  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科教兴国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当今的中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快速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创新型人才,呼唤创新型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对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同样责任重大。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使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课的融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还可以引领学生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性格特征上。心理健康教育与各学科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的形成与全面发展,还可以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心理健康与体育相融合,不仅可以让心理健康依赖于身体健康,还可以让心理健康影响身体健康,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者不仅需要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更新教育观念,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要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成为一名有理想、有信念、有自己人生目标,并且在奋斗中不断成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中国真正需要的综合素养优秀的好少年。
  综上所述,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是多维度结合,多方面研究,需要采取“专业引领——学科联动——校际协作——家校配合”的心理辅导策略。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顺应学校教学需求,契合师生家长愿望,从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心理辅导理论和技术、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提高个人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