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物质崇拜与精神诉求相对峙的 生命悲剧需要诉诸完整的生命教育

【作者】 孟 琪

【机构】 山东临沂第九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让人们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这就需要发挥悲剧精神的教育价值,在生命意识的体悟中,拓展自己生命的深度,领悟生命的真谛,摆脱世俗的羁绊,重拾完整的生命教育与博雅的人文教育,使教育真正成为培养“人”的活动。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命价值;悲剧艺术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但不幸的是它也使人们对物质的欲望急遽膨胀,使人们在盲目的物质追求中丧失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身心之间或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之间分为两端”。
  在这个物质泛滥、金钱崇拜的社会,教育也越来越偏离人的生命本质,不能真正的指导人完成自我实现。教育的失误所造成的后果不是我们所能承担的,“错误的观念使教育者最善良的心灵步入歧途”,多年的应试教育将部分学生的个性磨平,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我们只是尽可能的满足家长对我们的期望,满足学校的教学目标,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怎么做”的知识较为缺乏,这使得我们一旦走上社会,便发现我们学到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当我们真正的步入其中的世界,便发现自身与现实的差距,我们没有自信面对这个世界,遇到挫折,便想要逃避,甚至结束生命。教育在人的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夸美纽斯说过“人不受教育就不能成为一个人。”教育应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存在,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
  1.在生命教育的反思中明确生命价值
  教育必须加强生命教育,让学生真爱生命,作出正确价值判断,让人们能够具有妥善处理生活中各类繁杂事务的知识与能力。纵观当下教育,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现代教育系统“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那就是生命教育的缺位。”3一方面自杀现象严重,当前许多学校,从高校到小学,每年都会有很多学生自杀,令人深感震惊。由于对死亡认识的不充分,使他们缺少了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据网上统计,全球每年因自杀而死亡的人数近100万,从年龄上看,15岁-25岁之间的青少年自杀率则呈上升趋势。这么多鲜活生命的丧失,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社会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也引起人堆生死哲学和生命教育的重新重视;另一方面更为令人震惊的是,近年来弑师惨剧的上演,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承担者,非但没有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爱,却遭受学生如此强烈的反抗。这些都说明教育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牺牲生命总是违反常理的,因为生命是一切财富的条件”4,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存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人认清生命的价值,珍惜自己的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如今,在大力倡导和谐社会理念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坚定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理念。我们要重新构建生死价值观念,肯定每个人的生命价值。生命教育迫在眉睫,教育不仅仅要将生命可贵的一面展现给学生,也要将生命中黯淡的一面揭示给他们看,让他们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美好与磨难,能够正确的尊重、敬畏和真爱自己的生命。
  2.在悲剧艺术的熏陶下提升生命质量
  教育必须致力于提升人们的生命质量,让学生主动构建有意义的人生价值观。多元价值观的存在,让我们面临多重选择,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忽视让我们恣意挥霍自己的生命,错误价值观的引导让我们要么在人生苦短的悲叹中,过着及时享乐的日子;要么在死亡的惧怕中,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沉沦于虚无主义的深谷。这一切都需要教育来加以纠正,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对生命有个清醒的认知,从而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悲剧艺术为生命教育提供了素材,西方悲剧特别是古希腊悲剧,大都以生命为主题,从《荷马史诗》到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作品,他们都热情的讴歌生命,展现生命的活力和价值,以深刻的语言诠释生命,让我们感受生命的律动,体会生命的顽强。无论是普罗米修斯还是俄狄浦斯,无论是精卫还是夸父,他们展现的都是生命的魅力。可以说悲剧艺术是非常重要的集教育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生命教育资源,它既提供了提供了众多个性鲜明的悲剧英雄榜样,以他们的人生经验为我们进行示范,从而使我们更好的把握人生;而且以深刻的语言对生命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感化心灵,启迪我们活着的价值,认清生命的高贵。特别是当下,人们疲于生计,以金钱为指标,追求物质,而丧失对生命意义追求的情况下,更需要在教育中更要加深对生命教育的诠释,而不是肤浅的讲解,更需要借助悲剧艺术重新激起人们内心的崇高追求,感化心灵,在实践中把握自己的人生,主动走出象牙塔,在真实的世界中,演绎最美的人生。
  3.在教育的塑造中完善自我 
  当下,我们很难真正的获得全面、完整的发展,社会的急速发展,给我们的生存也带来极大的挑战,我们往往会为了职业、前途而接受教育,我们的发展往往只是为单一的职业做准备,而得不到全面的发展。教育应该要注重对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教导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各方面的知识,避免在杂乱的社会中迷失自我。教育不是把一个人的理智认知分割的支离破碎,而是要综合一个人各方面的因素,包括智力、体力、伦理等,“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5。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洛克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所以教育可以完善人性,对人起到促进作用,通过教育改善人的愚昧、无知,净化人们心存的嫉妒和诡诈,陶冶人们的心灵。悲剧精神向人们传达的就是一种勇敢、正义、节制的教育理念,去除人们的胆怯、轻佻,在悲剧精神的氛围下,发掘潜力,完善自我。教育要让学生时刻反思,“让他问自己:他活着是为了什么?他是像一个自由人那样充分地活了吗?还是他只是满足于存在着?当他死时,他究竟活过与否有什么要紧吗?”只有对死亡有了一个完整正确的认识后,我们才会主动自觉地安排人生,谨慎而又充实的把握自己的人生。
  在这个价值观混乱、物欲泛滥、精神贫乏的社会,我们或许能意识到自己是存在的个体,可是我们却意识不到人之为人的存在,这需要我们用生命教育去解决,让学习者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为生命个体的作用,实现对自己生命的观照,生命教育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2] [德]O?F?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
  [3] 郑晓江.生命与死亡:中国生死智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2.
  [4] 黄定华.论席勒的悲剧观[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注释: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2] [德]O F 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
  [3] 郑晓江.生命与死亡:中国生死智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2.
  [4] 黄定华.论席勒的悲剧观[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