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几点策略

【作者】 付德香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大观镇牟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同时推荐了小学生必背70首优秀古代诗词,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孟浩然的《春晓》、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这些古诗词都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是中国五千年诗歌史上的精华之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策略;情感
  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国人愈发重视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新版语文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古诗词课程内容,为小學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重视古诗词教学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一、重视古诗的背景资源,让学生融入古诗词的意境中
  每一首古诗都有它独特的历史背景,诗人的生活环境和人生的人生经历;诗人的创作灵感;古诗中所涉及的人或物等。我们只有结合作者的思想和诗文的背景,才能领会诗文的内涵以及它所要抒发的情感。学生只有走进古诗中,才能体会到古诗所要描述的某种意境。例如《己亥杂诗》一诗,诗人龚自珍在己亥也就是清道光十九年辞官南归,后又北上去接家人,在往返途中,他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触景生情,创作了《己亥杂诗》。《己亥杂诗》其七主要描述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朝廷腐败现象的不满,劝解皇上振作精神,破格录用更多的人才来改革政局,建设祖国。龚自珍是一个体恤民情、极具爱国主义情怀的诗人。学生了解了诗人的思想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后,才能更好地领悟古诗的内涵和情感。
  二、古诗词教学要以读为本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训学斋规》中说的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20遍,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的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该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联系旧知,迁移拓展
  在教学古诗时,一方面可以联系曾学过的该作者或该题材的诗,进行知识链接,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理解课文,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文本。如,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就可以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小池》,比较同为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荷花,它们有何不同?两首诗中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又有何区别?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品读、感悟。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延伸,整合相同题材、相同作者而学生又没有学过的诗,进行比较阅读,引读品析。如,教学《赠汪伦》一诗时,可以引出同为李白所作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来进行比较,诗人的情感和心境相同吗?也可以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比较。这样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就让学生跳出了文本,既丰富了他们的阅读经验,又使古诗的学习变得主动,渐渐地把学生引入到对古诗的思考和研究的道路上来。
  四、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中国的古诗词都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真实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欲望。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这是一篇描写诗人回故乡的情景的诗。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理解诗词的写作佳境。“少小离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具体理解这句诗,儿童或者更大一点的时候离开了家乡,是什么原因促使离开家乡的?为什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当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样和诗人打招呼的?说明了什么?乡音和鬓毛都说明了什么?这样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拾往日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诗词意境。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小学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尤其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感受古诗词的画面美,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理解古诗词的哲理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