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作者】 孙天林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物理教师一直在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加强对实验部分的理解,但效果甚微。主要的原因便是物理中大多是计算题和实验题,而计算题也是建立在各种物理知识、公式的基础上,而实验题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学生对于实验中的各种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甚至是实验器材都处于一个懵懂的状态。这主要是由于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比较注重对学生实验原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对实验的实践操作,学生单纯地听教师讲实验原理,受学生年龄以及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对实验步骤不能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初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物理实验的教学,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全新教育理念的推出,使得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要求教师注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观看实验中的数据、现象、变化等得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摒弃以前只看理论知识、只是记忆实验结果的恶习。这对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也可以真正的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进入社会”。而物理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界中的物质结构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一门以观察为主、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学生不断在实验中发现物理奥妙,掌握物理知识。因此,实施实验教学具有十分积极地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讲授物理知识过程中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实验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实验过程当中,自主研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手能力,丰富他们知识蕴含的内容体系,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就地取材,自制教具,促进实验教学
  随着教学仪器配套与达标活动的开展,教学仪器日臻完善,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教学仪器不可能一应俱全,特别是农村中学教学仪器远远不够,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自制教具应是老师备课的一个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内容的变化,原来有的仪器已经跟不上教材的变化和需要。就地取材,自制教具仍然不会过时。但是有些老师认为自制教具是在没有实验器材的情况下采用的,现在有那么多的器材就不用自己动手了,所以实验时完全依赖实验器材;有些教师明知实验器材不够,但他以为那是上面的事,实验室有器材,他就做,没有就不做。如果教师们有“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精神,实验课会丰富得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成套的专用仪器不一定最好。有时就地取材自制教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师生配合寻找规律、理解概念,使学生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在教“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概念时,我并没有采用教科书上的实验,我直接就让学生站起来,每两个同学之间手掌对手掌稍用力相互推,然后要求另一学生把手移开,问:“你们之间还有力的作用吗?”从而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采用不一般的实验器材,人人可参与,积极性特高。同学们亲身体验,想忘记也难。在教“弹力”这一概念,可先布置每个人买个大气球课前吹好做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大气球和一块塑料泡沫,教学过程中用塑料泡沫用力压气球,气球弹性形变明显,手松开,塑料泡沫片被弹出去。弹性形变,弹力的概念就容易学了,然后,每个人用手压自己的大气球,感受一下弹力的存在,进一步理解这些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进入有效的物理学习。通过就地取材,自制教具,将物理问题转化为趣味实验,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正如美国学者杜威说的:“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你给我看,我可能会记住,你让我做,我才能真正理解。”
  三、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物理教材中有多处设计实验的内容,教师要抓住教材的这种变化,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例如:电学部分,开始先做“串并联电路电流关系”的实验,随后又做“串并联电路电压关系的”实验,这个实验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模仿前面的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还应有所创新,例如“测小石块的密度”实验,需要的器材有:天平、量筒、水、小石块、细线。实验步骤为:①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②将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③用细线将小石块拴好浸没在量筒中的水里,读出体积v';④根据公式ρ=m/V'-V计算出密度。在此基础让我们可以改变实验器材,可以将实验器材改为:天平(无砝码)、烧杯两个、量筒、水、小石块、细线。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再次设计实验步骤。这些实验的开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包括仪器调节、观察操作、仪器整理。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首先,实验前都要对仪器进行预备性调节,根据需要,有的仪器位置安装底座要水平,有的要垂直。各仪器之间的联系也应满足一定要求,如:电学实验中,电路连接要正确,还要考虑到观察、操作、检查的方便。在光具座上的仪器应保持共轴。测量仪表必须先进行零点调节,当某些条件变化影响到零点时,要重新调整零点。如天平位置变动、弹簧秤拉力方向改变等,都必须重新调整零点。使用各种仪器必须按一定操作规范进行。对于违反操作规定的要禁止。
  五、建立综合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积极改正,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及时、客观的评价,使学生及时对学习进行调整,建立起综合性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效率的提高。
  俗话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事物的真理。而实验的过程便是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并且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好信心,从而学好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