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实现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作者】 陈宗燕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高店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从茹毛饮血到信息技术主导生活空间,我们可以发现,正是一步步的创新实现了人类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希望用知识的传承与人类文明的传承实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让学生成为人类发展、生活进步的主要因素。而我们实现这些教育目标,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先进行创新。把创新理念与方法同时传递给学生。本文中笔者就对初中语文如何实现创新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上。但事实上,我们培养的却是需要创新,需要开拓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完成相反的两种教育活动,一种是好好的继承,尊重传统文化,为发展奠定基石。另一种是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拥有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让他们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感悟到人类文化文明的魅力,还需要让学生在创新的语文课堂中,快速成长并且成为可以创新的人才。
  一、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
  1.变“教师主导”为“师生合作”,激发学生兴趣。把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互动式的探究合作学习;把教师一言堂变成师生群言堂;鼓励学生多疑、多思、多探讨、多合作、多发现。
  2.变“狭义读写”为“广义读写”,拓宽学生视野。必须在“阅读”和“写作”这语文教学的两大板块内容里进行新的探索;大胆尝试、拓展视野、多出成果。教师既要立足课内,适时地对课内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和学生自主阅读训练。
  3.变“注重德智”为“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既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突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生理和心理。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有机的渗透于现代的语文教学实践之中。初中语文课本集中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在教学中渗透美学理论,使学生体会到《春》是描绘的一种自然美;《斑羚飞渡》是歌颂的一种生命美;《驿路梨花》是赞扬的一种心灵美;《麦琪的礼物》是表达的一种爱情美;《菜园小记》是抒发的一种社会美……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细致分析理解过程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艺术美等。从而不但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美,最终提高审美的综合素质。
  教育理论上曾说过:“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品德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教师要严于律己、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二、语文创新教学研究的途径 
  1.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2.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三、树立新型的学生观
  很多初中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都已经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并且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了高度尊重。同时,也只有正确对待学生、认识学生,才能够使课堂教育活动得到更好的优化。因此,教师要树立起新型的学生观,从而使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一定的优化。
  首先,教师在展开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将学生看作是不以自身意志为表象的客观对象,主要是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提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以及理解更加客观。其次,教师还应该进一步提升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过程有更加清晰具体的认知,也使得学生对事物的变化规律有更加系统化的掌握。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落实教学的方式,不仅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应该使学生自身的学习观念得到优化,让学生主动加入到学习的氛围当中。
  四、优化教学评价模式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在教学态度上,应当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但是在选择教学方式上,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标准的教学情境、教学方法与教学的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压力,并能够使学生变压力为动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当今的教育模式中,教学评价的标准是学生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的依据也只是分数的高低。于是,教师还是以应试为目的来教育学生的,分数的高低成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这同时加重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负担,这跟教育发展规律是相悖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评价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摒弃那些不合理的标准,注重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观察谁的学习效率高,观察谁的学习效果理想,观察谁的综合素质高,观察谁的实践能力强,观察谁的思想觉悟高等,只有这样,才可以优化整个过程教学。
  要想形成新语言、新感情、新思想,就必须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语文精神的再创造。所以改进传统教育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进行创新的初中语文教育、建立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创新教学模式、增加具有创新性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改善,也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的热爱,从而增加教师教学的高效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初中语文的知识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