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作者】 冯 欢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丰禾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教育事业已不再只注重文化素养的培育,对体育素养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国家对于体育的发展关注度也在逐渐增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小学体育则是学生体育教育的开端,其发展好坏对学生将来的体育生涯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育与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了当今小学体育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培养与引导
  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学生进行其他活动最为基础的条件。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这些产品对小学生的影响较大,让他们对网络的沉迷较深,身体素质愈渐低下。同时,国家对体育事业的支持使体育教学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怎样摆脱传统体育教学的无聊与乏味,培养学生的兴趣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结合教学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小学体育教师在制定相应教学目标过程中,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结合学生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要保证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适当放低要求,确保基础较差学生群体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和自信心。而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能力,提高教学目标,促进这部分学生在原来基础上身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从而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目标不要制定的过高,避免学生以为完成不了任务而出现消极情绪。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教师一定要深入学生群体,与学生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体育需求,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30米直线跑教学时,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调整学生考核标准,并要不断鼓励学生努力练习,对于学生进步,教师要提出表扬。对于不愿意参与到教学中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90米直线跑接力比赛,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最终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二、调整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实践中,教师都要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水平为依据调整教学内容。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合理设置体育锻炼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比如有时因为学校体育器材有限,教师可以采取轮流锻炼和相互配合的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实践锻炼中来,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配合,实现团队协作发展。
  另外,在学校运动会举办期间,改变以往由教师承担全部工作的局面,将宣传、编排、主持、裁判员工作、器材借还、奖品发放等工作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负责咨询,把握大局,当好参谋和训练裁判工作。
  三、适时进行语言激励
  在现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语言常常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教师来说,教学中如何使用语言艺术变得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使自己授课使学生更好理解,还可以通过语言激励学生上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表扬手段激励学生,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拥有良好兴趣。例如在进行跳远这一项内容教学时,由于跳远姿势直接决定着最后成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使用语言将跳远技术进行讲解,并在讲解基础上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由于很多学生在进行模仿之后存在着知识不足缺点,因此教师应当对这些学生进行及时指导,对其进行语言鼓励,使学生更有信心完成整个锻炼。对于一些模仿得非常好学生,可以对其进行及时表扬,使他和其他学生一道进行跳远训练,让更多学生学会跳远基本技能,提升全班体育学习兴趣。
  四、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的营造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面对众多的课程内容,学生在学习时面对的压力往往较大。因此,会产生烦躁、厌倦的情绪,这就要求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职工作人员更应该通过探索新的方法并进行总结,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学习,而不是让学生带着消极的情绪、厌烦的态度去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课堂上,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掌握。师生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可以加大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打造了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同时,教育工作者不能只凭表面现象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只是单纯地用学生的成绩来比较学生的优劣,不仅会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厌恶,更不利于发掘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优势,因而从长远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考察,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体育课程。
  总之,小学生体育兴趣的提升是一个多方面的系统工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措施,发挥学生课堂参与性,最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