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培养中职酒店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策略

【作者】 欧阳程敏

【机构】 四川省成都石化工业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服务型经济的到来,服务成为酒店行业在酒店竞争中的命脉,酒店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中职酒店专业学生作为酒店行业一线员工的生力军,其服务意识是衡量酒店是否提供优质服务的标准,直接影响着酒店的服务质量,而服务质量是酒店竞争的关键因素。在选择专业时中职酒店专业学生是看好“酒店管理”才选择这个专业的。无论是在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中还是真正的对客服务过程中,中职学生的服务意识都比较薄弱。酒店不仅要给客人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还要提供优质的“软设施”,这样才能在快速发展的旅游市场中有立足之地。达到高质量的服务的根本所在,则是服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为酒店输送了大量酒店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但是近年来的一些行业声音不得不引起重视,“找不到合适的人”、“不能吃苦”、“要求高”,这些充分暴露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教育中激发学生的服务意识才是教育的关键。
  一、影响学生服务意识的因素
  (一)家庭环境影响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劳动观念弱、劳动习惯差、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部分学生甚至没有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更别说为别人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现阶段,很多在校生以及毕业了三、四年的中职毕业生,大都是00后出生,多为独生子女,有着比较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得他们存在一些共性的缺点,如怕吃苦、劳动意识不强、很难胜任服务工作等,并且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无法将客人放在首要位置,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住挫折。这些共性的缺点恰恰影响其服务意识的提高。
  (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重视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缺乏对礼仪、职业道德、服务心理等课程的重视。目前各类职业学校办学一般都注重产学研结合和教学实践环节,单单注重对书本知识的传授以及一些专业技能的训练,满足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却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心理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对职业精神、职业理念、职业意识有所忽略。尽管学生都会在毕业时得到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实际上在对客服务时仍存在懈怠、不能坚持、以自我为中心等诸多问题。
  (三)、学生习惯不好
  学生在实训时缺乏服务意识,例如中西餐摆台时拉椅让位不规范,礼貌用语没跟上;茶艺实训时重操作程序轻对客服务,咖啡制作和调酒都缺乏对客服务技巧。
  (四)、有关中职酒店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研究相当匮乏
  课题组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进行搜索发现以“酒店服务意识”为篇名的相关文章仅有五篇,以“酒店服务意识”为主题的相关文章也仅有十余篇,以“中职学生酒店服务意识”为主题的相关文章几乎没有。中职酒店专业学生服务意识淡薄的现状与相关研究的稀缺状态,相对比于服务意识对酒店服务质量的重要性,这一问题值得一线教师深思。
  (五)、服务行业大小用工条件门槛高低不一
  学生暑假工寒假工在低门槛服务行业工作,造成职业意识淡薄,随意应付,养成不良习惯。
  二、当前中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教学的不足
  (一)就职业教学而言,不够合理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应当具备渊博的知识,对于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知只都应有所涉猎,这也是同其职业需求相关的,然而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当前中职院校中大部分的旅游专业毕业生知识面储备有限,甚至对于专业课程知识难以掌握,不利于个人的就业。
  (二)就师资力量而言,相对薄弱
  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使得全世界的旅游行业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就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而言存在着起步晚、进程快效益显著的特点,同时,我国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也存在起步晩、发展快速的特点,教学体系不够健全,教学师资相对匮乏,从而直接导致了整体教学水平发展受限。
  (三)就教学对象而言,年龄层较低
  同普通高等院校的旅游专业对雪对象相比较而言,高校大都是身心发展比较健全的大学生,并且在高校中学习了系统完善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素养明显较高;而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是年龄层次较低、身心发展不够完善的学生,在课程的学习方面不够系统,导致职业素养明显偏低。
  三、关于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现学生能力提升的对策
  (一)注重培育学生的服务意识
  旅游业作为典型的服务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同时良好的服务也是实现利润提升的重要保证。并且服务意识的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课程教学而言新生入学就应当明确其服务意识的塑造教师对于学生职业行为规范的习惯养成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礼仪规范以及敬业精神等都要开展相应的培训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刻意识都服务意识对于旅游职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与服务观念。同时,服务意识的培育不仅仅是职业课程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服务培训平台与机会,如通过餐饮部门协作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服务水平,在实践教学中实现提升
  (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旅游服务涉及诸多学科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旅游产品与服务,对于中职旅游专业的课程教学而言也应当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切实注重学生综合知识以及素养水平的提高,以满足旅游职业的就业需求,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首先,在教学內容方面,坚持实用、适用的原则,适当调整中职旅游专业的教材结构,真正做到有所需、有所学,同市场动态相一致,同时还要避免过度繁杂的教学内容重叠,减少学生不必要的重复学习,为实现高效率适度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教学实践的力度提升,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为后期就业提供必要的保障;最后,强化学生的职业化素养培育,多角度、全方位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强化学生人际礼仪交往的培训
  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的重点,其特色在于为人们提供舒适与便捷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其中,职业礼仪成为旅游服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礼仪礼貌对于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强化礼仪培训成为教学的重点。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礼仪规范的重要性,从内心深处自发学习旅游礼仪及交往行为规范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过失;其次,培育学生的报务气质,良好的气质对于服务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正面作用,主要教授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等细节过程;最后,要求学生树立尊重他人,服务为先的职业意识,学会忍耐,在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
  (四)实现专业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伴随着当前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与之相关的旅游服务也日趋多样化,。因此,就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课程教学而言,也应当同旅游市场的服务需求相契合,以旅游市场的需求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实现专业课程的多样化教学。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在专业课程教授上要转变教学思路,在教学内容上贴近现实生活与学生的职业化需求,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服务技能的提升;在教学方式上摒弃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采用合作、探究及互动教学的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视听教学或是案例教学,目的在于多元化教学的实现与课堂效率的提高。
  (五)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重视校企合作
  增加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培训,与时俱进,提升教师的服务意识和专业业务能力。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培养和实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现代酒店服务行业有正确的认识,提升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获得最佳教育效果为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