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除法技巧
【作者】 陈 梅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五友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除法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再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滁法就容易类推,而且能为学习小数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除数;两位数;除法;技巧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关键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是试商的方法。试商的能力如何直接影响除法计算的速度和正确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必要在学生练习、感悟的基础上,总结出各种试商方法,让学生在多种试商方法中,分析、比较,确定快捷、省时、省力的有效方法,尽快达到计算的快、对、巧的目的,从而提高数学的趣味性,更好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标。下面就是我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分析与总结。
一、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与熟练程度的制约。因此,必须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
小学口算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基本口算和简单速算。作为笔算基础的基本口算,要求学生做到准确熟练、脱口而出。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每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用3-5分钟时间进行基本的口算训练。学生熟记使用频率高的有关数据,在四则运算中能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使他们能更准确、快速而灵活地计算。
二、讲授试商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材中主要讲述了“四舍五入”试商法和“一般口算”试商法,学生除了对“四舍五入”试商法比较明确外,对“一般口算”试商法没有明确的概念,几乎是模糊的。因此,应教会学生以下几种试商方法。
1、“同头无除”商8、9。“同头无除”是指被除数的最高位与除数的最高位数字相同,且第二位比除数小,这就是所谓的“同头无除”。如240÷26就是“同头无除”,被除数和除数的最高位都是“2”(叫同头),前两位“24”比除数“26”小(叫无除,即不够商1),这时在被除数的第三位上商8或9(少数特殊情况除外),再检验确定。
2、折半商5法。当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是除数的一半时称为折半。如618÷12,6恰好是12的一半,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一定是5;如1248÷24、2448÷48,被除数的前两位恰好是除数的一半,就在第三位上商5;当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而它又接近除数的一半时,同样可以考虑在被除数的前三位上商5,如3328÷64、1352÷27。
3、“25”试商法。根据2个25是50,4个25是100的特征,凡是除数接近25的除法都可用25很快试出商。如除数是24、25、26的除法。
4、“凑尾”试商法。当做混合运算中的除法和一些能除尽的应用题的除法时,商的个位的商都可以采取“凑尾”试商法。就是用除数个位上的数字和商相乘得到被除数的尾数,通过检验很快试出商。
5、“比较”试商法。做商是多位数的除法时,利用“比较”试商法试商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如9045÷27,第一次商3的积是81,第二次的被除数是94,94比81不大27,因此第二次的商也只能是3。
三、差数试商法
当除数是11、12??19,被除数的前两位又不够除,初商估为9,往往要下调好多次才能找到合适的商,太麻烦了,为此我们可以在试商时先看除数与被除数前两位的相差数,(简称为差数)来定初商。
如果差数是1、2,则初商为9;
如果差数是3、4,则初商为8;
如果差数是5、6,则初商为7;
如果差数是7、8,则初商为6。
如132÷14=9?6
除数14与被除数前两闰“13”差数是1,初商估9;经过除数个位上的4调商后,商定为9。
四、分割法确定商
有了口算的基础,怎样才能很快的确定商的位置,找到准确的商呢?在教学中运用分割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的分割法就是把1至9这九个数先从5开始进行分割,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5以下的数,另一部分是5以上的数,这样就可以先用5试商,然后确定商是5以上还是5一下的数,因为5乘一个数特别容易口算。这样就缩短了找商的范围,也很容易确定商。如:2808÷36用前三位280除以36 先商5结果是180,这样用5分割就能确定商是5以上的数,那么就在6至9这几个数中去找,如果差数是1、2,则初商为9;
如果差数是3、4,则初商为8;
如果差数是5、6,则初商为7;
如果差数是7、8,则初商为6。
如132÷14=9…6
除数14与被除数前两位“13”差数是1,初商估9;经过除数个位上的4调商后,商定为9。
再如10336÷17=608
17和“10”差数是7,初商估6。经除数个位上的7调商后,商定为6。17与136前两数“13”的差数是4,初商估8。经个位调商,商定为8。这样用缩短范围的方法来确定商,也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的有效途径。
五、大胆、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这节课中,由于自己过于“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学生有好的试商、调商的方法,而没有及时地让学生展示、总结。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使我意识到,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将例7、例8的教学放在一节课上进行,让学生尝试,经过探究,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这样再经过练习巩固几种方法,掌握方法,在巩固中选择最优的方法。
六、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
在四则运算中,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要做到不急不躁、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计算。计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及检查时的方便明了。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是小学计算教学当中的一个难点,试商是这一块的教学难点也不假,这是我通过调查分析取得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希望能够引起同行的深思,对自己及他人今后的计算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除数;两位数;除法;技巧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关键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是试商的方法。试商的能力如何直接影响除法计算的速度和正确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必要在学生练习、感悟的基础上,总结出各种试商方法,让学生在多种试商方法中,分析、比较,确定快捷、省时、省力的有效方法,尽快达到计算的快、对、巧的目的,从而提高数学的趣味性,更好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标。下面就是我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分析与总结。
一、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与熟练程度的制约。因此,必须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
小学口算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基本口算和简单速算。作为笔算基础的基本口算,要求学生做到准确熟练、脱口而出。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每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用3-5分钟时间进行基本的口算训练。学生熟记使用频率高的有关数据,在四则运算中能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使他们能更准确、快速而灵活地计算。
二、讲授试商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材中主要讲述了“四舍五入”试商法和“一般口算”试商法,学生除了对“四舍五入”试商法比较明确外,对“一般口算”试商法没有明确的概念,几乎是模糊的。因此,应教会学生以下几种试商方法。
1、“同头无除”商8、9。“同头无除”是指被除数的最高位与除数的最高位数字相同,且第二位比除数小,这就是所谓的“同头无除”。如240÷26就是“同头无除”,被除数和除数的最高位都是“2”(叫同头),前两位“24”比除数“26”小(叫无除,即不够商1),这时在被除数的第三位上商8或9(少数特殊情况除外),再检验确定。
2、折半商5法。当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是除数的一半时称为折半。如618÷12,6恰好是12的一半,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一定是5;如1248÷24、2448÷48,被除数的前两位恰好是除数的一半,就在第三位上商5;当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而它又接近除数的一半时,同样可以考虑在被除数的前三位上商5,如3328÷64、1352÷27。
3、“25”试商法。根据2个25是50,4个25是100的特征,凡是除数接近25的除法都可用25很快试出商。如除数是24、25、26的除法。
4、“凑尾”试商法。当做混合运算中的除法和一些能除尽的应用题的除法时,商的个位的商都可以采取“凑尾”试商法。就是用除数个位上的数字和商相乘得到被除数的尾数,通过检验很快试出商。
5、“比较”试商法。做商是多位数的除法时,利用“比较”试商法试商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如9045÷27,第一次商3的积是81,第二次的被除数是94,94比81不大27,因此第二次的商也只能是3。
三、差数试商法
当除数是11、12??19,被除数的前两位又不够除,初商估为9,往往要下调好多次才能找到合适的商,太麻烦了,为此我们可以在试商时先看除数与被除数前两位的相差数,(简称为差数)来定初商。
如果差数是1、2,则初商为9;
如果差数是3、4,则初商为8;
如果差数是5、6,则初商为7;
如果差数是7、8,则初商为6。
如132÷14=9?6
除数14与被除数前两闰“13”差数是1,初商估9;经过除数个位上的4调商后,商定为9。
四、分割法确定商
有了口算的基础,怎样才能很快的确定商的位置,找到准确的商呢?在教学中运用分割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的分割法就是把1至9这九个数先从5开始进行分割,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5以下的数,另一部分是5以上的数,这样就可以先用5试商,然后确定商是5以上还是5一下的数,因为5乘一个数特别容易口算。这样就缩短了找商的范围,也很容易确定商。如:2808÷36用前三位280除以36 先商5结果是180,这样用5分割就能确定商是5以上的数,那么就在6至9这几个数中去找,如果差数是1、2,则初商为9;
如果差数是3、4,则初商为8;
如果差数是5、6,则初商为7;
如果差数是7、8,则初商为6。
如132÷14=9…6
除数14与被除数前两位“13”差数是1,初商估9;经过除数个位上的4调商后,商定为9。
再如10336÷17=608
17和“10”差数是7,初商估6。经除数个位上的7调商后,商定为6。17与136前两数“13”的差数是4,初商估8。经个位调商,商定为8。这样用缩短范围的方法来确定商,也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的有效途径。
五、大胆、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这节课中,由于自己过于“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学生有好的试商、调商的方法,而没有及时地让学生展示、总结。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使我意识到,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将例7、例8的教学放在一节课上进行,让学生尝试,经过探究,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这样再经过练习巩固几种方法,掌握方法,在巩固中选择最优的方法。
六、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
在四则运算中,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要做到不急不躁、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计算。计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及检查时的方便明了。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是小学计算教学当中的一个难点,试商是这一块的教学难点也不假,这是我通过调查分析取得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希望能够引起同行的深思,对自己及他人今后的计算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