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 周国琼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崇文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语文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培养或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交往和审美的过程。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便于他们人人参与,相互激励和共享信息。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语文;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在总体上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互助性学习。①而它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织形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对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课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科学的小组分配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将组织工作做到位。首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高、中、差的层次划分小组,这样才能使各个小组的水平相当,竞争才具公平性。其次,教师要重视对每个小组长的选用和培训。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担负着小组的领导者,教师教学的协助者,同学学习的帮助者等角色。小组长必须要让综合素质好,学习能力强,会和同学相处的学生来担任。教师要在小组长开始工作之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能够胜任自己的职责。组长在接受了教师的培训之后,还要对本小组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各司其职,相互合作,提升课堂合作学习的质量。
  二、对小组合作学习题目进行合理的选择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进行了明确分工之后,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与环节,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要求。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与环节上,教师应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原则,以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学习为目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
  以《蛇和庄稼》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与环节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对课文中的所提到的两种主要事物进行分析,然后从自己所理解的角度进行阐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经过小组探讨之后,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表述出来。其中有很多小组的思考角度不同,那么他们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他们会争先恐后地展现自己,并且在积极的准备过程中更加活跃地进行思考。由此可见,教师选择一个合理的学习题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进而可以更好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深入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学习内容,从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以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
  三、合理注重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
  好钢用在刀刃上,良好恰当的运用具体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的发挥出具体教學形式的增进推动作用,更好实现预期教学效果。在实际开展相关课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学生之间相互探究分析过程中出现较大意见分歧的情况,针对具体分歧争论而开展实施合作学习形式,能够有效解决困难症结的同时形成较为浓厚优良的学习研究氛围,并在学生积极参与以及思想摩擦碰撞的过程中有效强化提升学生理性思维缜密性以及语言理解表达准确性。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进行《诺贝尔》这一部分课堂教学知识内容时,诺贝尔凭依自己的聪明才干发明创造了诸多成果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其对于武器战争方面而言却是对人类文明以及宝贵生命造成了巨大毁灭。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两种观念到底哪一个正确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进行合作分析探究,在学生之间相互思想交锋以及思维智慧碰撞摩擦下,学生终于体会认知到这两种观点的各自可取之处。科学技术本就对于时代发展以及人类文明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怎样合理运用发挥。
  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
  1.明确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
  2.合作探究。
  确立学习任务之后,小组要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特点,分工合作,探索交流。在此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引导。
  3.交流学习。
  小组成员通过探究,阐述各自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对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4.反馈结果。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探讨,教师指导学生逐步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
  五、科学合理评价
  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恰当而科学的评价意义重大,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并解决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帮助教师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以便设计更加合理的合作的学习预案。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情和学情对评价体系及时地做出调整和补充,评价体系要始终保持科学正确的方向,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教师在教学评价当中不能一味地赞美,也可以适当的批评教育,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对问题的探究、发现解决的深度和方式上,由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控制以及完成。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内在的需求,它使得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使得学生思维相互激励,语言训练不断得到强化,养成了合作的良好习惯,不但丰富了情感,而且增强了在教学中的人际交往,并最终促进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