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作者】 陶建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高店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每一个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总结和思考出来的。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理念,用实验来丰富物理课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科学素养
物理教学主要分为力学和电学两大模块,相对而言,力学稍加容易,电学是所有学生学习的一大难题。大部分学生被电学所打败,对于电学中的串并联、电功率、电压、电流等概念不能正确理解,而力学中对于力的判断也不清晰。无论力学还是电学,其中涉及到的实验有很多,基本是每一节知识点都会涉及到一个物理实验。而做物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一些实验器材,对于实验器材的使用以及计数也是物理学科中的一大考点。对于物理实验,学生缺乏的便是对实验的操作,学生在平时多数是听教师讲解,很少去进行实践操作,并且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学生没有抱以重视的心态,而是在实验过程中玩闹,没有注重操作以及计数上的细节,进行实验时也只是按照实验报告册上的步骤进行,没有自己去研究实验原理。针对实验教学中如此多的问题,我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帮助教师从细节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增强实验的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是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物理学习的需求,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用趣味性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水不易传热”的实验中,笔者在试管底部的水中放了一条小鱼,然后用酒精灯对顶部的水进行加热,在顶部的水沸腾后,小鱼仍然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这个现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现象进行探索和学习,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了实验结论,使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教学理念、打造优秀课堂
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为人师表,首先应该拥有正确合理的教学观念,好的教学观念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在进行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时,要明确教学的大纲,严格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教案的制定,端正态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进行初中物理实验的教授,发挥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作用。在课堂上,要营造活跃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浓厚的求知欲。例如:在进行“滑动摩擦力”这一课程的教授时,老师可以先设置合理的问题“小车在摩擦力不同的物体上运动会有什么不同的现象”,在课间提前将小车等实验工具以小组为单位分发下去,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经过思考与讨论之后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老师要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有意思的实验内容与探索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的爱上学习物理实验操作。
三、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教师避免干涉过多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干涉太多,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操作,学生变成了实验的机器,这种形式并不能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时,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抛下教材,自己去想每一步应该如何操作,如果操作错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例如,在进行《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想每一步如何操作,并动手实践,如果有一步操作错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让学生自己去想,而不是看着课本去做;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立合作小组进行探究,因为实验的器材和实验室的面积必定是有限的,如果一人一台实验桌,或者让学生独立实验,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通过共同的探究和努力来完成实验,这样更能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也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这两种实验教学的形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教学的,它注重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实验,自己去想每一步应该怎样做,无论实验的结果如何,学生都能从中学到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利用身边物品做实验,让物理实验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些时候就可以用“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其实就可以做实验,一些简单易行的替代性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些物理规律及物理现象。例如:我利用矿泉水瓶启发学生做很多的物理实验:①探究声音的音调;②光的折射现象;③浮力产生的原因;④液体压强的特点;⑤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⑥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等。例如,我利用废旧药瓶和吸管启发学生制成“温度计演示器”,用纸盒和凸透镜做成“照相机”;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输液管和木刻度尺制作U形压强计等。在讲授“惯性”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惯性现象,我会带领学生们去做加速跑、减速跑的实验,会用玩具小汽车再现发生交通事故时惯性带来的危害,强调乘坐汽车时系安全带及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让学生利用身边材料呈现物理现象,使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实验是物理的基础,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作为物理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为搞好实验教学而努力,让物理难学成为历史。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科学素养
物理教学主要分为力学和电学两大模块,相对而言,力学稍加容易,电学是所有学生学习的一大难题。大部分学生被电学所打败,对于电学中的串并联、电功率、电压、电流等概念不能正确理解,而力学中对于力的判断也不清晰。无论力学还是电学,其中涉及到的实验有很多,基本是每一节知识点都会涉及到一个物理实验。而做物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一些实验器材,对于实验器材的使用以及计数也是物理学科中的一大考点。对于物理实验,学生缺乏的便是对实验的操作,学生在平时多数是听教师讲解,很少去进行实践操作,并且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学生没有抱以重视的心态,而是在实验过程中玩闹,没有注重操作以及计数上的细节,进行实验时也只是按照实验报告册上的步骤进行,没有自己去研究实验原理。针对实验教学中如此多的问题,我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帮助教师从细节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增强实验的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是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物理学习的需求,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用趣味性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水不易传热”的实验中,笔者在试管底部的水中放了一条小鱼,然后用酒精灯对顶部的水进行加热,在顶部的水沸腾后,小鱼仍然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这个现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现象进行探索和学习,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了实验结论,使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教学理念、打造优秀课堂
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为人师表,首先应该拥有正确合理的教学观念,好的教学观念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在进行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时,要明确教学的大纲,严格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教案的制定,端正态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进行初中物理实验的教授,发挥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作用。在课堂上,要营造活跃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浓厚的求知欲。例如:在进行“滑动摩擦力”这一课程的教授时,老师可以先设置合理的问题“小车在摩擦力不同的物体上运动会有什么不同的现象”,在课间提前将小车等实验工具以小组为单位分发下去,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经过思考与讨论之后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老师要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有意思的实验内容与探索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的爱上学习物理实验操作。
三、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教师避免干涉过多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干涉太多,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操作,学生变成了实验的机器,这种形式并不能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时,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抛下教材,自己去想每一步应该如何操作,如果操作错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例如,在进行《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想每一步如何操作,并动手实践,如果有一步操作错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让学生自己去想,而不是看着课本去做;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立合作小组进行探究,因为实验的器材和实验室的面积必定是有限的,如果一人一台实验桌,或者让学生独立实验,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通过共同的探究和努力来完成实验,这样更能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也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这两种实验教学的形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教学的,它注重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实验,自己去想每一步应该怎样做,无论实验的结果如何,学生都能从中学到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利用身边物品做实验,让物理实验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些时候就可以用“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其实就可以做实验,一些简单易行的替代性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些物理规律及物理现象。例如:我利用矿泉水瓶启发学生做很多的物理实验:①探究声音的音调;②光的折射现象;③浮力产生的原因;④液体压强的特点;⑤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⑥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等。例如,我利用废旧药瓶和吸管启发学生制成“温度计演示器”,用纸盒和凸透镜做成“照相机”;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输液管和木刻度尺制作U形压强计等。在讲授“惯性”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惯性现象,我会带领学生们去做加速跑、减速跑的实验,会用玩具小汽车再现发生交通事故时惯性带来的危害,强调乘坐汽车时系安全带及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让学生利用身边材料呈现物理现象,使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实验是物理的基础,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作为物理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为搞好实验教学而努力,让物理难学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