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郭海东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石盘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以增强其内驱而使他们成为美术学习的好之者,是我们乡村美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必然前提。本文从增强老师教学魅力、创新教学手段和让学生体验成功三个方面阐述了培趣之策。
关键词:初中美术;学习兴趣;培养
作为素质教育平台的美术学科教育与人的发展息息相关,担当着以美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为主的教学责任,在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协调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初中美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一种路径和突破口,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一样起着重要的教学意义。但是,我发现目前很多学校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却并不乐观,特别是像我们乡村学校,由于没有“应试”压力,学校不重视,老师不专职,学生也认为反正不考学也无用考。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导致美术教学在学校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而不能成为老师、学生心中的“主科”。课堂上老师对美术课不重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自然就没有,表现为积极性不高而缺乏主体性。在全面践行“五育合一”新教改的今天我们要让课堂在“三活课堂”“活力展现”理念指导下促进学生主体能像其他学科学习那样表现为“我要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加强他们这种表现所需要的动力生成,那就是要多激趣,使课堂趣味浓,活跃,把美术的教与学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学与用,多开展美术实践,从而让学生在体验美术学习实践成功中增强学习兴趣,并由此爱上美术而乐于美术素养培养的追求。
一、提高教师教学魅力
教学中所散发的魅力是直接吸引学生参与美术学习并产生较强美术学习兴趣的诱因。现实中很多老师照本宣科,把美术教学当成讲解式教学的主阵地,自然不能吸引学生参与。而一个真正具有教学魅力的老师,在言谈上有幽默的特质而又不失分寸,举止大方又得体而高雅,面带微笑上课总能给人亲切感,话语中的热情总能催人再努力。最重要的是其教学专业能力和美术功底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其在课堂能通过其自身仪表、语言、提问、范画、演示、辅导,激励评价等一系列教学举措而让学生感受时老师时时有一股无形有力量在吸引着他们。这就是教学魅力彰显着老师的人格魅力的力量。有这样的老师,其课堂自然是趣味生成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更是学生乐于向往的学习场所。在这样的学习平台上学生能从师爱中感受到心理自由而产生“信其道”的需求并进而“乐其学”。这就是典型的利用学生爱屋及乌的心理而使学生爱上学科学习并产生兴趣的实践做法,这在学生不重视美术学习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直接诱趣策略。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二、灵活选择教学手段
在基于学情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是我们增强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途径。活用教法和资源是我们老师在践行新课改中的基本要求。乡村学校的学生美术教育可以说没有得到持续有连贯的开展,总是断层缺链的,甚至几周都没有与美术见面。这样背景下的学生其美术素养自然就差。这时如果我们老师仍然照教材编排去开展美术教学,自然就不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而使教育拔高而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引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我认为有效的美术教育应该多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学情,了解他们现有学习状况和认知心理,灵活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手段选择,从学生美术现实出发施教。我们知道,美术是视觉艺术。学生是通过视觉观察来学习美术的,他们通过多看而获取信息,获得物体在美学上的突出特征。因此,为了便于学生视觉观察我们就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智能一体机这样的多媒体化解枯燥乏味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趣味性,并通过三维动画在放大、定格、慢放和旋转、聚光灯等功能下让学生获得更具有美术意义的特征信息,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听觉来参与感知,这样学生就可获得更多有意义的信息而助力他们美术感知。比如《中国山水画》的教学,为了激发学生对山水画学习兴趣而我使用了多媒体,在课课伊始处播放了《桂林山水》《黄山风光》风光记录片断,让学生在影音共同刺激下获得了大自然山水之美的直接感知,产生了兴趣而生“我要学”之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山水画的作画方法进行感知。这时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及解说下,自然就可以充分理解山水画的作画流程入步骤。这样的教学,学生兴趣浓,主体性强,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欲望自然就得到了激发与满足。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有强烈的美术学习兴趣就要使他们觉得美术学习并不太难,只要用心坚持,就可以将成功纳入囊中。为此,作为一线老师的我们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展开,让学生觉得只要有“跳一跳”的努力就会换来成功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美术课堂上的成功并不完全是美术创作中的成功,还有思维上的创新、态度上的转变、课堂活动参与,欣赏美中的独特体验、感受美中的观察有效果等都可以是成功获取的平台。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老师应清楚地知道成功的含义而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学生闪光点的及时捕捉,只要他们在自身纵向发展上有进步就是成功,这样就有利于学生体验到成功而带来的学习快乐,而由此产生追求进步的美术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应成为课堂教学常态,决不能以完成任务和讲究进度而忽视趣味性,特别是我们乡村美术教育更应把种趣味性坚持到底,让学生受到激发与培养而不断产生“我还学”需求,进而通过自身内驱发展成为一个好之者。而我们老师也要改变拿书便进课堂没有作准备就上课的不负责任的做法,在非常重视“教什么”和“怎么教”上下足功夫而创新课堂实施,使学生学有兴趣获得深度体验,自然他们就会在连续不断的美术培养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为民,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
关键词:初中美术;学习兴趣;培养
作为素质教育平台的美术学科教育与人的发展息息相关,担当着以美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为主的教学责任,在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协调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初中美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一种路径和突破口,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一样起着重要的教学意义。但是,我发现目前很多学校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却并不乐观,特别是像我们乡村学校,由于没有“应试”压力,学校不重视,老师不专职,学生也认为反正不考学也无用考。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导致美术教学在学校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而不能成为老师、学生心中的“主科”。课堂上老师对美术课不重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自然就没有,表现为积极性不高而缺乏主体性。在全面践行“五育合一”新教改的今天我们要让课堂在“三活课堂”“活力展现”理念指导下促进学生主体能像其他学科学习那样表现为“我要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加强他们这种表现所需要的动力生成,那就是要多激趣,使课堂趣味浓,活跃,把美术的教与学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学与用,多开展美术实践,从而让学生在体验美术学习实践成功中增强学习兴趣,并由此爱上美术而乐于美术素养培养的追求。
一、提高教师教学魅力
教学中所散发的魅力是直接吸引学生参与美术学习并产生较强美术学习兴趣的诱因。现实中很多老师照本宣科,把美术教学当成讲解式教学的主阵地,自然不能吸引学生参与。而一个真正具有教学魅力的老师,在言谈上有幽默的特质而又不失分寸,举止大方又得体而高雅,面带微笑上课总能给人亲切感,话语中的热情总能催人再努力。最重要的是其教学专业能力和美术功底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其在课堂能通过其自身仪表、语言、提问、范画、演示、辅导,激励评价等一系列教学举措而让学生感受时老师时时有一股无形有力量在吸引着他们。这就是教学魅力彰显着老师的人格魅力的力量。有这样的老师,其课堂自然是趣味生成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更是学生乐于向往的学习场所。在这样的学习平台上学生能从师爱中感受到心理自由而产生“信其道”的需求并进而“乐其学”。这就是典型的利用学生爱屋及乌的心理而使学生爱上学科学习并产生兴趣的实践做法,这在学生不重视美术学习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直接诱趣策略。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二、灵活选择教学手段
在基于学情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是我们增强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途径。活用教法和资源是我们老师在践行新课改中的基本要求。乡村学校的学生美术教育可以说没有得到持续有连贯的开展,总是断层缺链的,甚至几周都没有与美术见面。这样背景下的学生其美术素养自然就差。这时如果我们老师仍然照教材编排去开展美术教学,自然就不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而使教育拔高而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引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我认为有效的美术教育应该多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学情,了解他们现有学习状况和认知心理,灵活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手段选择,从学生美术现实出发施教。我们知道,美术是视觉艺术。学生是通过视觉观察来学习美术的,他们通过多看而获取信息,获得物体在美学上的突出特征。因此,为了便于学生视觉观察我们就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智能一体机这样的多媒体化解枯燥乏味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趣味性,并通过三维动画在放大、定格、慢放和旋转、聚光灯等功能下让学生获得更具有美术意义的特征信息,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听觉来参与感知,这样学生就可获得更多有意义的信息而助力他们美术感知。比如《中国山水画》的教学,为了激发学生对山水画学习兴趣而我使用了多媒体,在课课伊始处播放了《桂林山水》《黄山风光》风光记录片断,让学生在影音共同刺激下获得了大自然山水之美的直接感知,产生了兴趣而生“我要学”之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山水画的作画方法进行感知。这时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及解说下,自然就可以充分理解山水画的作画流程入步骤。这样的教学,学生兴趣浓,主体性强,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欲望自然就得到了激发与满足。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有强烈的美术学习兴趣就要使他们觉得美术学习并不太难,只要用心坚持,就可以将成功纳入囊中。为此,作为一线老师的我们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展开,让学生觉得只要有“跳一跳”的努力就会换来成功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美术课堂上的成功并不完全是美术创作中的成功,还有思维上的创新、态度上的转变、课堂活动参与,欣赏美中的独特体验、感受美中的观察有效果等都可以是成功获取的平台。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老师应清楚地知道成功的含义而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学生闪光点的及时捕捉,只要他们在自身纵向发展上有进步就是成功,这样就有利于学生体验到成功而带来的学习快乐,而由此产生追求进步的美术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应成为课堂教学常态,决不能以完成任务和讲究进度而忽视趣味性,特别是我们乡村美术教育更应把种趣味性坚持到底,让学生受到激发与培养而不断产生“我还学”需求,进而通过自身内驱发展成为一个好之者。而我们老师也要改变拿书便进课堂没有作准备就上课的不负责任的做法,在非常重视“教什么”和“怎么教”上下足功夫而创新课堂实施,使学生学有兴趣获得深度体验,自然他们就会在连续不断的美术培养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为民,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