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 张 毅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航天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兴趣既是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人一旦由爱好而产生这种积极的情绪,做任何事情都会十分专注。那么学生有了愉快的学习情绪一定会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效果明显。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相对于美术、音乐、体育乃至于语文学科,数学学科的学习就显得尤为枯燥而乏味。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数学学科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笔者愿将在实践探究中的点滴做法与之分享。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让数学课堂更加轻松、活跃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就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课堂的生机勃勃,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数学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平等和谐地相处,与此同时,更应该积极地相互沟通和交流,只有学生充分信任老师,把老师当作是真心的朋友,才能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数学课堂中才能不断收获知识、掌握技能技巧,自己的学习兴趣也会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得到有效的激发。
  二、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有趣的、巧妙的设计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的、巧妙地创设恰当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例如:一位教师教《圆的认识》,在解释圆心的位置时,布置了这样的思考题:老师买了一个圆形的锅盖,要安圆柱形把手,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把手应该安在什么位置上?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个个跃跃欲试,争相发言,结果得出来了应安在圆心处,把手的位置就是圆心。
  再如:我在教《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节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实际生活中,物体的表面积并不都是要求6个面的面积,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学校要对我们教室重新进行粉刷,为了不浪费涂料,请同学们观察要粉刷教室需要粉刷几个面,需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还要减去那些部分的面积?”问题一出,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有的抬头观察、有的互相讨论、有的比比画画,最后得出粉刷教室只需要刷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和上面5个面,还要减去黑板和窗户的面积。课前的问题,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教师精心设计,紧紧把握学生感受到的生活现实创设了问题情境,学生始终在愉悦、欢乐但又不紧张的气氛中学习。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秘诀”。
  三、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说:“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四、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
  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授课方式统治了课堂许多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也走进了老师的课堂教学,成为老师授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小学生是儿童,天性就是爱玩、好动,如果我们老师讲教学与多媒体有机的结合,将会大大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追击问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比老师空口说,在黑板上画图要形象生动得多,也便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解。此外,利用多媒体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
  五、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1. 让学生“进入”课本中的练习题 
  我在让学生练习时,喜欢让学生把书本中出现的人物当作自己。因为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这道题目更贴近自己,感觉更亲切。
  2. 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天鹅头饰,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利用学生好动及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于中等的学生影响最大,因此大部分孩子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若采用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就会使先进的学生更先进,后进的学生也变先进。这样还有利于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和自卑心理。  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再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安排层次性强,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也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前提和动力源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法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有动力,教师的数学教学才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