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探幼儿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策略
【作者】 彭艳平
【机构】 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民族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幼儿时期就应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了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的策略:优化学习小组,形成团队活力,利用游戏、利用生活小事、利用集体活动等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关键词:幼儿;团队合作;策略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都偏小,他们还不懂得规矩,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的能力,不少孩子做事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行为及其散漫。如何使幼儿变得独立、勇敢呢?这就需要通过开展活动,逐步培养幼儿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其在团队合作的氛围中,去感受群体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这种团队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助于因材施教,进而实现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提高的教育目标。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团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依据幼儿差异进行优化组合
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孩子的性别差异、语言差异、动手能力差异、性格差异等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一个互补型的合作团队。小组成员的数量不宜过多,对于中、小班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一个小组人数不要超过5人,这个标准有利于幼儿积极地相互配合与支持,有利于面对面的进行促进性的互动。组建成小组后,教师要鼓励幼儿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根据组员的期望或者小组特色为自己的小组取名字,如腾飞队、科研队、葫芦队、鲜花队,等等。
二、实施组员培训,形成团队合力
小组成立后,由于队员存在着差异性,所以教师首先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每个组内幼儿都能认识到每个人的作用和责任的重要性,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意识到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是成功的关键要素。
对幼儿进行培训,一本正经的理论说教是不行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组织他们进行游戏活动,在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游戏活动,游戏具有可操作性和代表性,它能适用于活动的每个环节。例如,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使用一张画纸,组内成员共同合作完成一幅作品,然后进行评比。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幼儿能在小组内学会协调解决问题。因为这个活动的目的不是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所以在评价时主要看孩子们的合作效果。还可以组织传球活动,每个小组围成一个圆圈,每个组一个篮球,组内成员依次传递篮球,要做到不漏人、不掉球,看哪个小组坚持时间长则为胜利。这个游戏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使组内成员之间能够积极的配合与支持。
开展这些游戏的目的,是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让他们担负起在小组共同任务中的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幼儿的搭配和选择,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孩子们通过协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幼儿在小组合作及分工时出现一些因为游戏而导致的纠纷,教师要正确对待,不要过多地参与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这其实也是锻炼幼儿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的过程。
三、利用游戏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
孩子都喜欢做游戏,好多游戏都属于集体活动,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用这类游戏作为纽带,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记得我女儿小时候,很喜欢和我们一起玩搭积木游戏,用几盒不同的积木混在一起,随心所欲搭出不同的建筑物或小动物来。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如果三人配合不好,很容易导致前功尽弃。所以,每当成功的完成一件作品时,女儿都特别高兴,我想不用我细说,女儿已经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了。
再比如,和孩子一起画画,先明确分工,如让孩子画动物你画花草,孩子涂红色你涂绿色等等。然后开始你一比孩子一笔,或者你画一部分孩子画一部分,直至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这种作画更需要相互配合,既要考虑自己应该怎样画,又要考虑留好位置让别人如何画。孩子在这些身临其境的游戏中,慢慢体验什么是团队意识,什么是合作精神。
四、利用生活小事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从孩子身边熟悉的生活小事做起,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比如,节假日家长带孩子一起外出郊游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先定个活动计划,然后分配好每个成员的任务,让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无论大小一定要给孩子安排个合适的任务,像让孩子准备水果啦,烧烤的调料了,吃饭的小勺子啦等等,让孩子感知自己是家庭这个团队的一员。对孩子的任务,行动前不要再专门提醒孩子,让孩子自觉完成。如果某此由于孩子疏忽忘记了自己的职责,父母不要批评孩子,只是让孩子体验所带来的后果:想吃水果没有水果吃啦,烧烤的食物没味道啦,眼看着美味只能用手抓着吃啦等等。让孩子看到,由于自己的疏忽,不但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家人,还使本来快快乐乐的活动大为逊色。这样的教育,比任何语言都有效,让孩子懂得了作为家庭的一员,应该具有团队意识,担当好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相互合作才能使活动圆满成功。
再比如,和孩子一起看书或看电视时,遇到团队合作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让孩子分析原因,并让孩子设想自己是其中的一员,应该如何去做才有利于团队的合作成功。到公园里,和孩子一起观察蚂蚁搬东西,一只蚂蚁拖不动比它体积大许多倍的食物,但几只甚至几十只蚂蚁相互配合,就能拖得动了,这是蚂蚁团队的胜利。通过生活中这些小事潜移默化的影响,团队意识会在孩子的脑海中慢慢形成的。
五、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这与张扬幼儿个性并不矛盾,但个性一定要与团队的行动一致,教师要培养幼儿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要求团队成员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为集体的目标而共同努力。要建设一个优秀的小组,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借口不参加集体组织的活动,否则将只会是一盘散沙,优秀小组也难以形成,幼儿自己也不会从中受益。要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教师和家长家长还要注意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或者运动,或者游戏,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活动,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孩子不但要学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活动,已经列入孩子的课程标准中。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支持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活动,不断了解孩子在这次活动中所担当的任务,以及任务进展情况,还要了解孩子所在小组的其他成员的任务及完成情况。多关心、鼓励、表扬孩子,从而让孩子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主动性地位和不可缺少的角色,从而更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另外,通过让孩子参加夏令营、冬令营,对孩子团队意识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活动中,来自不同学校的不同性格的孩子相聚在一起,无论主题是学英语、游戏、素质培养还是体育拓展训练,都要求孩子在一个新的团队中进行。孩子在各种各样的团队活动中逐步获得了锻炼,团队意识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起培养起来。
总之,在幼儿时期就应该开展合作团队活动,培养团队精神,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能使幼儿从小就具有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不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更有助于实施因材施教,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交往、认识和审美的过程,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团队合作;策略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都偏小,他们还不懂得规矩,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的能力,不少孩子做事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行为及其散漫。如何使幼儿变得独立、勇敢呢?这就需要通过开展活动,逐步培养幼儿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其在团队合作的氛围中,去感受群体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这种团队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助于因材施教,进而实现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提高的教育目标。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团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依据幼儿差异进行优化组合
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孩子的性别差异、语言差异、动手能力差异、性格差异等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一个互补型的合作团队。小组成员的数量不宜过多,对于中、小班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一个小组人数不要超过5人,这个标准有利于幼儿积极地相互配合与支持,有利于面对面的进行促进性的互动。组建成小组后,教师要鼓励幼儿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根据组员的期望或者小组特色为自己的小组取名字,如腾飞队、科研队、葫芦队、鲜花队,等等。
二、实施组员培训,形成团队合力
小组成立后,由于队员存在着差异性,所以教师首先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每个组内幼儿都能认识到每个人的作用和责任的重要性,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意识到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是成功的关键要素。
对幼儿进行培训,一本正经的理论说教是不行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组织他们进行游戏活动,在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游戏活动,游戏具有可操作性和代表性,它能适用于活动的每个环节。例如,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使用一张画纸,组内成员共同合作完成一幅作品,然后进行评比。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幼儿能在小组内学会协调解决问题。因为这个活动的目的不是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所以在评价时主要看孩子们的合作效果。还可以组织传球活动,每个小组围成一个圆圈,每个组一个篮球,组内成员依次传递篮球,要做到不漏人、不掉球,看哪个小组坚持时间长则为胜利。这个游戏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使组内成员之间能够积极的配合与支持。
开展这些游戏的目的,是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让他们担负起在小组共同任务中的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幼儿的搭配和选择,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孩子们通过协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幼儿在小组合作及分工时出现一些因为游戏而导致的纠纷,教师要正确对待,不要过多地参与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这其实也是锻炼幼儿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的过程。
三、利用游戏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
孩子都喜欢做游戏,好多游戏都属于集体活动,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用这类游戏作为纽带,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记得我女儿小时候,很喜欢和我们一起玩搭积木游戏,用几盒不同的积木混在一起,随心所欲搭出不同的建筑物或小动物来。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如果三人配合不好,很容易导致前功尽弃。所以,每当成功的完成一件作品时,女儿都特别高兴,我想不用我细说,女儿已经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了。
再比如,和孩子一起画画,先明确分工,如让孩子画动物你画花草,孩子涂红色你涂绿色等等。然后开始你一比孩子一笔,或者你画一部分孩子画一部分,直至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这种作画更需要相互配合,既要考虑自己应该怎样画,又要考虑留好位置让别人如何画。孩子在这些身临其境的游戏中,慢慢体验什么是团队意识,什么是合作精神。
四、利用生活小事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从孩子身边熟悉的生活小事做起,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比如,节假日家长带孩子一起外出郊游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先定个活动计划,然后分配好每个成员的任务,让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无论大小一定要给孩子安排个合适的任务,像让孩子准备水果啦,烧烤的调料了,吃饭的小勺子啦等等,让孩子感知自己是家庭这个团队的一员。对孩子的任务,行动前不要再专门提醒孩子,让孩子自觉完成。如果某此由于孩子疏忽忘记了自己的职责,父母不要批评孩子,只是让孩子体验所带来的后果:想吃水果没有水果吃啦,烧烤的食物没味道啦,眼看着美味只能用手抓着吃啦等等。让孩子看到,由于自己的疏忽,不但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家人,还使本来快快乐乐的活动大为逊色。这样的教育,比任何语言都有效,让孩子懂得了作为家庭的一员,应该具有团队意识,担当好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相互合作才能使活动圆满成功。
再比如,和孩子一起看书或看电视时,遇到团队合作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让孩子分析原因,并让孩子设想自己是其中的一员,应该如何去做才有利于团队的合作成功。到公园里,和孩子一起观察蚂蚁搬东西,一只蚂蚁拖不动比它体积大许多倍的食物,但几只甚至几十只蚂蚁相互配合,就能拖得动了,这是蚂蚁团队的胜利。通过生活中这些小事潜移默化的影响,团队意识会在孩子的脑海中慢慢形成的。
五、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这与张扬幼儿个性并不矛盾,但个性一定要与团队的行动一致,教师要培养幼儿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要求团队成员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为集体的目标而共同努力。要建设一个优秀的小组,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借口不参加集体组织的活动,否则将只会是一盘散沙,优秀小组也难以形成,幼儿自己也不会从中受益。要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教师和家长家长还要注意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或者运动,或者游戏,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活动,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孩子不但要学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活动,已经列入孩子的课程标准中。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支持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活动,不断了解孩子在这次活动中所担当的任务,以及任务进展情况,还要了解孩子所在小组的其他成员的任务及完成情况。多关心、鼓励、表扬孩子,从而让孩子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主动性地位和不可缺少的角色,从而更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另外,通过让孩子参加夏令营、冬令营,对孩子团队意识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活动中,来自不同学校的不同性格的孩子相聚在一起,无论主题是学英语、游戏、素质培养还是体育拓展训练,都要求孩子在一个新的团队中进行。孩子在各种各样的团队活动中逐步获得了锻炼,团队意识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起培养起来。
总之,在幼儿时期就应该开展合作团队活动,培养团队精神,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能使幼儿从小就具有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不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更有助于实施因材施教,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交往、认识和审美的过程,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