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幼儿园的“食育”探究

【作者】 黄远容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柏溪街道长沙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和《幼儿园管理条例细则》中提出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任务是为了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因此,体育、智育、德育、美育成了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最受关注的四大核心教育,然而提及食育却很少有人知晓。所谓“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幼儿园开展食育是从幼儿入园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幼儿的艺术想像力和人格健康的培养上。在实践中,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很容易被儿童所接受,因此这项教育非常有必要推广到广大幼儿园及幼儿家庭中。
  关键词:幼儿;食育;实践探究
  为让孩子们了解我们国家的各地小吃及历史民俗文化,提高孩子们的饮食兴趣,每逢民族节日家园积极配合,利用家长职业和周边资源,让他们走进课堂,共同实施“传统食育文化”主题活动。
  一、挖掘美食文化资源,渗透幼儿园教育课程
  著名的教育家马斯基曾经说过,教育必须反映本民族、本地方的特色、精神、传统和特点。我园处于泉州洛江区双阳街道,这里是东南亚归侨、侨胞聚集地,拥有亚热带岛国民俗风情、风味小吃、名果品尝等独特的多元文化氛围,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侨区的人文资源、本土文化资源和非遗传承资源,从多个角度去开发与利用这些资源,构建生活化、适宜化、可操作性的美食课程体系。我们的政策是将本土的传统饮食文化引入到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并逐步渗透,在探索中不断地生成新的课程。例如,邀请侨眷入园进行印尼美食制作,将美食“搬”进幼儿园,除了有享誉盛名的东南亚美食千层糕、糯米条、沙爹,有飘香四溢的西式美点木糠杯、爆米花,还汇聚了闽南各大特色小吃炸春卷、海蛎煎、醋肉等,让幼儿品尝美食,感受东南亚的异域风情,并引导幼儿感受到家乡美食文化的多样性,从而极大地激发幼儿对印尼美食制作的兴趣。这样可以有效丰富幼儿园主题活动教育内容,同时也体现了学习与了解美食文化内涵的教育质量。生活即教育,让教育回归生活,更好地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开发。
  二、在生活中教育中开展健康饮食文化教育
  如何促使幼儿能够吃得健康、吃得科学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幼教的对象是年龄小的幼儿,仅凭理论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行实践教学,让幼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明确食育的内容。鉴于此,幼儿园应该定期开展生活体验馆活动,在生活教育中来卡站健康饮食文化教育。结合幼儿身心特点可知,幼儿年龄小,对未知事物好奇,适当开展生活体验馆活动,让幼儿对饮食文化产生兴趣。幼儿在参与该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幼儿教师应该引导帮助幼儿一一认识各项食材、配料,为幼儿穿搭好相应的服装,随后引导幼儿进行食材备料、食品烹饪,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相互配合,互相协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幼儿能力,并且树立了一定的安全意识、操作意识。幼儿通过自己努力做出来的食品,相互之间进行分享,这样一来,随着时间发展,幼儿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做一些小饼干、包饺子、小点心、披萨等等,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由于幼儿自身付出了努力,幼儿能够明确“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能够明白平时教师、父母对他们的付出,学会感恩。
  三、利用特定时间进行食礼教育
  在幼儿园里都会提供餐点服务,这样我们可以在幼儿们的饭点来进行饮食教育。我们可以在孩子们用餐之前进行一些饮食教育,比如观察今日菜品来组编一些朗朗上口的小音乐或者游戏,通过游戏环节来进行食育。在幼儿们用餐的时候进行食育是很恰当的。同时这是的饮食教育可以分类分为直接饮食教育以及间接饮食教育,前者就是老師们在幼儿们用餐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一些饮食错误以及坏习惯,去干预孩子们的饮食行为;后者可以是通过营造一定的饮食环境将孩子们挑食的菜品换种烹饪方法、夸奖其他小朋友以及采取游戏奖励等来进行引导。
  四、培育幼儿良好饮食习惯贵在持之以恒
  托尔斯泰说:“家长的责任是不能托付给任何人的,金钱买不到成功的孩子。”孩子们需要时间??家长的时间、大量的时间。教育的成败贵在坚持。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可能一段时间信心十足,雄心勃勃,但好景不常,就半路夭折,结果全盘落空。所以,培育孩子良好的习惯,需要时间,需要原则,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时松时紧的迁就结果只能是推波助澜,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百害而无一利。在幼儿园日常的饮食习惯教育中,老师就要责无旁贷的持之以恒,对幼儿及时进行提醒引导,使之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总之,良好饮食习惯是生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来说,良好的饮食习惯是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维持生命、保证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是通过吃来取得的。平衡的膳食,吃进去才能发挥其作用。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关系着儿童的身心健康,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不断重复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同时,家园配合,要求一致,就能取得好的效果。通过家园配合正确引导幼儿,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其茁壮成长!让我们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