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
【作者】 曾红英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学苑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数学课程改革以来,情境成为课改后数学课堂一道亮丽风景线。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西师版数学教材在这方面为教学提供了范例,也为教师灵活性的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空间。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关键词:教学情境创设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数学,越来越成为每个数学教师的追求,有效数学教学情境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现实性;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情境,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地去参与、去体验,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游戏情境的创设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因其抽象化的特点就难免感到枯燥乏味,也正因如此,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阻碍。针对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点内容,在教学环节中,老师需让学生们加入各种形式丰富且新颖的游戏活动或是竞争当中来,在此过程中巩固自身所学,把机械化、繁杂枯燥的训练转化成具有数学意义的小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快乐,同时也学到了知识,不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老师的教学目标也更容易达成。例如,可以开展对口令、找朋友等小游戏,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加与减”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蚂蚁搬家的游戏。老师在教学环节中,结合教材内容在黑板上张贴几张蚂蚁洞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来扮演蚂蚁,每名同学从老师那里领取“一袋米”,上面会写着一道算数题。游戏开始以后,每个同学拿着米袋找到与米袋上算数题答案相符的蚂蚁洞。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在巩固了加减法的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出了学生之间协同合作的精神。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产和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实例或模拟场景,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学生产生迫切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可以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入景,才能生情。让学生溶入到教师创设的情景之中,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翁,我们的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超市购物”时,可在教室里设置一个模拟超市,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进行买卖。通过活动,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了学好数学的欲望。又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就创设了一个实际情景,与学生一起做开汽车的游戏。我当司机,让学生做乘客,先上来5个学生。汽车开动,我问学生现在汽车上有几个人?(5)个。新安庄到了,停车,又上来几个阿姨,汽车再开动,我问又上来几个人?(3个),现在汽车上一共有几个人(8个)。又到一站,停车,下去了4个学生,我问现在汽车上还有几个人?(4个)。这样抽象出算式5+3-4=4。游戏如此反复轮流做了几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探索新知,为新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三、巧妙设问,创设情境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适当地选择、安排提出好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好胜心和创造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紧接着我又追问:“为什么圆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的也很牢固。
四、创设有效操作情境
只有动手操作,才能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手脑之间本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动手意识,创设实践操作情境,以积极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由于“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生认识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后,我引导学生用手中各种形状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其他分数。学生操作后反馈:“我用正方形纸折出了六分之一”、“我用正方形纸折出了八分之一”、“我用圆形的纸片折出了十二分之一”、“我用长方形纸折出了十六分之一”等等。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中,一个个新的分数在学生自己的手中诞生了。
综上所述,有效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实施有效的情境教学法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要想深入推进有效情境教学法,跟紧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学校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努力和改革,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师也要进行进一步的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教学情境创设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数学,越来越成为每个数学教师的追求,有效数学教学情境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现实性;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情境,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地去参与、去体验,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游戏情境的创设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因其抽象化的特点就难免感到枯燥乏味,也正因如此,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阻碍。针对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点内容,在教学环节中,老师需让学生们加入各种形式丰富且新颖的游戏活动或是竞争当中来,在此过程中巩固自身所学,把机械化、繁杂枯燥的训练转化成具有数学意义的小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快乐,同时也学到了知识,不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老师的教学目标也更容易达成。例如,可以开展对口令、找朋友等小游戏,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加与减”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蚂蚁搬家的游戏。老师在教学环节中,结合教材内容在黑板上张贴几张蚂蚁洞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来扮演蚂蚁,每名同学从老师那里领取“一袋米”,上面会写着一道算数题。游戏开始以后,每个同学拿着米袋找到与米袋上算数题答案相符的蚂蚁洞。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在巩固了加减法的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出了学生之间协同合作的精神。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产和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实例或模拟场景,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学生产生迫切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可以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入景,才能生情。让学生溶入到教师创设的情景之中,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翁,我们的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超市购物”时,可在教室里设置一个模拟超市,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进行买卖。通过活动,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了学好数学的欲望。又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就创设了一个实际情景,与学生一起做开汽车的游戏。我当司机,让学生做乘客,先上来5个学生。汽车开动,我问学生现在汽车上有几个人?(5)个。新安庄到了,停车,又上来几个阿姨,汽车再开动,我问又上来几个人?(3个),现在汽车上一共有几个人(8个)。又到一站,停车,下去了4个学生,我问现在汽车上还有几个人?(4个)。这样抽象出算式5+3-4=4。游戏如此反复轮流做了几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探索新知,为新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三、巧妙设问,创设情境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适当地选择、安排提出好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好胜心和创造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紧接着我又追问:“为什么圆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的也很牢固。
四、创设有效操作情境
只有动手操作,才能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手脑之间本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动手意识,创设实践操作情境,以积极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由于“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生认识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后,我引导学生用手中各种形状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其他分数。学生操作后反馈:“我用正方形纸折出了六分之一”、“我用正方形纸折出了八分之一”、“我用圆形的纸片折出了十二分之一”、“我用长方形纸折出了十六分之一”等等。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中,一个个新的分数在学生自己的手中诞生了。
综上所述,有效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实施有效的情境教学法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要想深入推进有效情境教学法,跟紧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学校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努力和改革,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师也要进行进一步的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