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导入新课的艺术
【作者】 陈 霞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巡司镇武德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温故知新法
温故知新法是指在新的一节课开始时先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然后利用旧知识逐渐引出新知识。由于旧知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所以用它来导入新知识,不会一上来就带给学生陌生感。
二、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直接展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完整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如教学《回忆鲁迅先生》时,可用“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文章从哪些方面烘托出鲁迅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形象?”“你是否对他敬而远之?”直接导入新课。这种目标明确、直切主题的导入,是很常见的一种导入方法,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导入手段。
三、问题导入,深入浅出
宇宙就是一个神秘的大课堂,生活就是一本无字的书。从生活出发,能大大的缩短学生与文体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领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感受语文的美。教学一开始就以生活化的问题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如《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我投影设计好题目: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做作业、拖地板。假如每一项任务都须用一小时完成,请你想想: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这三项任务。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统筹方法》。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这样有亲切感的、熟悉的、有经验的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如新课程所倡导的:“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只有学生所熟悉的情境,才能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四、奇闻趣事导入法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奇闻趣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能专心致志地学习。如在教学王之涣的《凉州词》时,一开始就穿插王之涣的一段经历:“有一次,诗人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在一酒店饮酒,并听几名歌女唱歌。他们私下约定,谁的诗被歌女唱出,就证明谁的诗受欢迎。结果最好的一位歌女第一曲就唱了王之涣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千古佳作,同学们知道这是王之涣的哪首诗吗?”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并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探索诗中的意境。
五、实验导入
对于一些有实验性的或者实验性比较强的课文,不妨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导入。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导入,学生可以亲自“披露”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使课堂的导入环节更能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达到理解文章表达主旨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文章的时候,通过实验来导入,教学效果就很好。导入可以这样来设计:事先准备一瓶肥皂水、醋、一朵红色花、一朵蓝色花、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用以对比)。学生在实验中会发现,花的颜色变化有三种情况:有的变色比较快,有的变得比较浅,有的则不会变色。学生看到这些情况一定感到很奇怪。通过这个实验导入,学生的兴致不仅大增,一节课的气氛也会因此而浓厚起来,而且也学会了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了一节课的学习效率。
六、审题导入
上课伊始,教师先板书课题,然后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导入新课。一般来说,语文课题都有一定语法结构,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修饰语和中心语(题眼),中心语一般已指明文章的写作内容或中心思想。关键是教师善于针对教材,围绕课题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然后谆谆善诱,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讨。如教读茅以升《中国石拱桥》,我先板书“桥”,让学生说出自己所见过哪些桥;再写“拱”,看哪些是拱桥;再板书“石”,看哪些是石拱桥;最后板书“中国”:明确标题从地域、材料、形状三个方面对说明对象作了限制。有时可以引而不发,让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七、目标导入,条理清晰,有的放矢
一堂好课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目标导入教学法,这是当前教学中很提倡一种教学方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讲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如:我上《纪念白求恩》一课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议论中记叙的作用”几个字,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就真正达得“一得”,本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与技巧是灵活多样的,诸如作者导入、文体导入、游戏导入、古诗导入、图片导入、背景导入、名言导入、成语导入,等等。而教师在导入时,应该结合教材、学生和自身的实际,创造性地设计导入,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温故知新法
温故知新法是指在新的一节课开始时先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然后利用旧知识逐渐引出新知识。由于旧知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所以用它来导入新知识,不会一上来就带给学生陌生感。
二、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直接展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完整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如教学《回忆鲁迅先生》时,可用“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文章从哪些方面烘托出鲁迅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形象?”“你是否对他敬而远之?”直接导入新课。这种目标明确、直切主题的导入,是很常见的一种导入方法,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导入手段。
三、问题导入,深入浅出
宇宙就是一个神秘的大课堂,生活就是一本无字的书。从生活出发,能大大的缩短学生与文体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领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感受语文的美。教学一开始就以生活化的问题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如《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我投影设计好题目: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做作业、拖地板。假如每一项任务都须用一小时完成,请你想想: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这三项任务。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统筹方法》。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这样有亲切感的、熟悉的、有经验的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如新课程所倡导的:“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只有学生所熟悉的情境,才能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四、奇闻趣事导入法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奇闻趣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能专心致志地学习。如在教学王之涣的《凉州词》时,一开始就穿插王之涣的一段经历:“有一次,诗人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在一酒店饮酒,并听几名歌女唱歌。他们私下约定,谁的诗被歌女唱出,就证明谁的诗受欢迎。结果最好的一位歌女第一曲就唱了王之涣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千古佳作,同学们知道这是王之涣的哪首诗吗?”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并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探索诗中的意境。
五、实验导入
对于一些有实验性的或者实验性比较强的课文,不妨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导入。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导入,学生可以亲自“披露”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使课堂的导入环节更能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达到理解文章表达主旨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文章的时候,通过实验来导入,教学效果就很好。导入可以这样来设计:事先准备一瓶肥皂水、醋、一朵红色花、一朵蓝色花、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用以对比)。学生在实验中会发现,花的颜色变化有三种情况:有的变色比较快,有的变得比较浅,有的则不会变色。学生看到这些情况一定感到很奇怪。通过这个实验导入,学生的兴致不仅大增,一节课的气氛也会因此而浓厚起来,而且也学会了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了一节课的学习效率。
六、审题导入
上课伊始,教师先板书课题,然后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导入新课。一般来说,语文课题都有一定语法结构,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修饰语和中心语(题眼),中心语一般已指明文章的写作内容或中心思想。关键是教师善于针对教材,围绕课题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然后谆谆善诱,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讨。如教读茅以升《中国石拱桥》,我先板书“桥”,让学生说出自己所见过哪些桥;再写“拱”,看哪些是拱桥;再板书“石”,看哪些是石拱桥;最后板书“中国”:明确标题从地域、材料、形状三个方面对说明对象作了限制。有时可以引而不发,让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七、目标导入,条理清晰,有的放矢
一堂好课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目标导入教学法,这是当前教学中很提倡一种教学方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讲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如:我上《纪念白求恩》一课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议论中记叙的作用”几个字,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就真正达得“一得”,本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与技巧是灵活多样的,诸如作者导入、文体导入、游戏导入、古诗导入、图片导入、背景导入、名言导入、成语导入,等等。而教师在导入时,应该结合教材、学生和自身的实际,创造性地设计导入,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