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作者】 段正丽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五友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往往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减负”的实施,对数学作业进行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的设计,使数学内容丰富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以此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作业设计;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作业与教学活动息息相关,它是课堂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学生每天必须进行的最基本的活动,更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科学评价的依据。作业是每个新知识的必需品的,是学生学习的生长点,它既能衡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新的数学教育观是以人为本,将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作业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有效地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智力活动处于高峰状态,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出发,选择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因此,设计作业时,我们除了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以外,还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更能使他们亲近数学、热爱数学,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轻松的活动过程。如,在教学“数的整除”这个单元时,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当侦探,破译密码ABCDEFG。A:能被5整除的最小一位数;B:最小的自然数;C:既是偶数又是质数;D:只有公因数1和7;E:2与最小的合数的乘积;F: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5;G:它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这样的作业设计就能够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趣味处理,学生充分被作业“吸引”,对作业趣味盎然,充满乐趣。又如,在学习了“一位数的乘法”后,可以设计“帮小猫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猫接到小熊的电话,邀请它到家里做客,并且告诉小猫自己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是当小猫来到小熊的住所一看傻眼了,原来小区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让学生解决的问题是:你们能帮小猫找到好朋友的家吗?这样就将原本枯燥、单调的数学题目融入生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学生的兴趣不断高涨,跃跃欲试。?
二、发扬课后作业的创新性
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提醒教师对课后作业进行创新,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比如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有很多教师要求学生绘制手抄报,于是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也完成数学手抄报的绘制。对于手抄报内容的选择,学生可以补充相关的数学小故事,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避免学生成为一个只会识记知识定理的书呆子。学生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内没有涉及的知识定理,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另外学生还可以在手抄报中增添一些经典的习题,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扩展。并且在编排、排版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与想象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课后作业进行有效的创新,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有整合、有活力
华罗庚有句名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作为教师,我们应有“大数学”的概念,不能把学生的思维框在数字、符号、公式、计算、图形里,而应考虑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同构。数学本身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们不能只注重本学科的内容,不能把各门学科完全割裂开,而应从立体的、多维度的角度进行各学科之间的重组与综合,增强趣味性,让学生觉得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注重体现实用性,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作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数学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非常注重贴近生活,寓于生活,服务生活。因而,除了在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小学生的生活入手,在作业设计环节也应该融入更多的现实生活,提升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比如,学完关于“元角分”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一个表格,然后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假如家长给了你们5元钱让你们去超市购物,大家都打算买什么东西呢?买几件?应该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致非常高。这种作业设计方式不但让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还让他们掌握了一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方法,一举两得。
五、富有开放性
作业设计应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纳入其中,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因此,我们提倡进行设计开放性作业。开放性作业是在新课标下相对于原来的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问题而言的。它注重发挥学生作业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多角度,多方面去完成作业,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开放性作业难且偏,是不是只能优生会做。其实并不这样,反而开放性作业因为它形式多样化,层次多元化,答案不唯一,因此评价是多维的,更适合全体的学生,学生更容易入手,并能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自己合适的切入点进行回答。如: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后,让学生统计自己每单元的成绩,并用折线统计图画出,可以看出自己成绩的高低起伏。又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后,展示商品和价格,让学生自主购物,算一算30元你想买什么,能买什么?这种开放性的作业使得学生不再用固定的思维模式,而是开始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作业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各种能力。
数学作业的布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抓课堂教学的同时,绝不能忽视作业的布置。要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出科学的、合理的、最优化的作业,才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享受作业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作业设计;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作业与教学活动息息相关,它是课堂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学生每天必须进行的最基本的活动,更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科学评价的依据。作业是每个新知识的必需品的,是学生学习的生长点,它既能衡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新的数学教育观是以人为本,将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作业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有效地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智力活动处于高峰状态,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出发,选择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因此,设计作业时,我们除了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以外,还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更能使他们亲近数学、热爱数学,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轻松的活动过程。如,在教学“数的整除”这个单元时,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当侦探,破译密码ABCDEFG。A:能被5整除的最小一位数;B:最小的自然数;C:既是偶数又是质数;D:只有公因数1和7;E:2与最小的合数的乘积;F: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5;G:它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这样的作业设计就能够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趣味处理,学生充分被作业“吸引”,对作业趣味盎然,充满乐趣。又如,在学习了“一位数的乘法”后,可以设计“帮小猫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猫接到小熊的电话,邀请它到家里做客,并且告诉小猫自己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是当小猫来到小熊的住所一看傻眼了,原来小区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让学生解决的问题是:你们能帮小猫找到好朋友的家吗?这样就将原本枯燥、单调的数学题目融入生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学生的兴趣不断高涨,跃跃欲试。?
二、发扬课后作业的创新性
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提醒教师对课后作业进行创新,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比如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有很多教师要求学生绘制手抄报,于是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也完成数学手抄报的绘制。对于手抄报内容的选择,学生可以补充相关的数学小故事,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避免学生成为一个只会识记知识定理的书呆子。学生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内没有涉及的知识定理,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另外学生还可以在手抄报中增添一些经典的习题,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扩展。并且在编排、排版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与想象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课后作业进行有效的创新,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有整合、有活力
华罗庚有句名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作为教师,我们应有“大数学”的概念,不能把学生的思维框在数字、符号、公式、计算、图形里,而应考虑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同构。数学本身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们不能只注重本学科的内容,不能把各门学科完全割裂开,而应从立体的、多维度的角度进行各学科之间的重组与综合,增强趣味性,让学生觉得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注重体现实用性,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作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数学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非常注重贴近生活,寓于生活,服务生活。因而,除了在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小学生的生活入手,在作业设计环节也应该融入更多的现实生活,提升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比如,学完关于“元角分”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一个表格,然后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假如家长给了你们5元钱让你们去超市购物,大家都打算买什么东西呢?买几件?应该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致非常高。这种作业设计方式不但让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还让他们掌握了一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方法,一举两得。
五、富有开放性
作业设计应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纳入其中,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因此,我们提倡进行设计开放性作业。开放性作业是在新课标下相对于原来的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问题而言的。它注重发挥学生作业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多角度,多方面去完成作业,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开放性作业难且偏,是不是只能优生会做。其实并不这样,反而开放性作业因为它形式多样化,层次多元化,答案不唯一,因此评价是多维的,更适合全体的学生,学生更容易入手,并能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自己合适的切入点进行回答。如: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后,让学生统计自己每单元的成绩,并用折线统计图画出,可以看出自己成绩的高低起伏。又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后,展示商品和价格,让学生自主购物,算一算30元你想买什么,能买什么?这种开放性的作业使得学生不再用固定的思维模式,而是开始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作业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各种能力。
数学作业的布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抓课堂教学的同时,绝不能忽视作业的布置。要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出科学的、合理的、最优化的作业,才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享受作业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