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笛声中飞出欢乐的歌

【作者】 简洪岩

【机构】 江苏省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谈小学竖笛教学

  摘 要:竖笛走进音乐课堂,是儿童音乐教学的一个新突破。学生学习竖笛,可以通过手、眼、耳及思维的协调,同时更能使学生智力得到开发和培养。更深角度上讲,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读谱视奏能力;促进学生准确掌握音值,为合唱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儿童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培养音乐鉴赏水平。
  关键词:竖笛;兴趣培养;教学形式;培养能力
  器乐进课堂是深化音乐教学改革的一重大举措,学习竖笛又是器乐教学中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八孔竖笛是一件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结构科学、音质甜美的欧洲木管乐器。它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16—18世纪盛行于欧洲各国。它具有入门容易、音色明亮、有固定音高、能演奏十二平均律、可任意转调等特点,目前是我国中小学开展器乐教学的首选乐器。将竖笛引进课堂,不仅给音乐课堂注入了活力、丰富了音乐课堂,更是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使不少学生通过竖笛学习对音乐有了更多理性的把握,也为他们今后更好地接触音乐,理解音乐打开了一扇门。根据笔者多年的竖笛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
  1、要重视兴趣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对象本身的趣味性对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音乐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自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更多的是形象思维,单纯的技能训练对其来说是枯燥无趣的。因此,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游戏中收获,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我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丰收之歌
  1=C  丹麦民歌
  i 53  ▏1 35  ▏1 35  ▏i i ▏46  66  ▏35 55  ▏24 32  ▏1 -  ▏
  i 53  ▏1 35  ▏1 35  ▏i i ▏4   -   ▏3  -   ▏2  -  ▏1 -  ▏
  通过自身对旋律深层次的理解,巧妙地将不同声部的旋律赋予不同的形象,启发学生对音乐旋律的认识,提示学生要关注自己声部旋律的情绪表现,我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吹奏“do、mi、sol”三个不同的音,当三个音同时吹响时,那和谐丰满的音响使孩子们有一种神奇美妙的感觉,激发他们对竖笛强烈的学习兴趣,我将本课的竖笛吹奏的重难点设计成“我吹你学”、“我正你反”的游戏活动,将音乐基本要素的掌握融于游戏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又熟悉了“do”的指法,轻松地掌握了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的吹奏方法。用教师艺术的魅力激发孩子的音乐兴趣。
  2、要重视扎实的基础
  初教学生学习竖笛,要普遍重视并加强基础练习,为以后的更深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同时,演奏技巧是表现音乐的必要手段,掌握扎实的吹奏技巧也是竖笛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正确的吹奏姿势,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指法。在教学中,我们要纠正学生的不良吹奏姿势,具体有低头,坐立不直,按孔手指部位不正确,吸气浅,吹奏时过分用力等等。我们一旦发现了学生的问题,一定要及时纠正,用语言和手势去引导学生,如抬头、挺胸、手指自然放松、强调气息要轻轻吹气、微笑等。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学习吹奏竖笛的重点也是难点,吹奏竖笛呼吸与唱歌的呼吸方法相同:深呼吸,把气吸到腰腹间。运气要平缓,柔和,有力,平时要加强锻炼肺活量,增加气息的力量,有利于吹奏长音。
  对待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把教学目标放小,即课堂教学化整为零,要求他们只吹好一个新的音,或者是只要求掌握好某个特殊的节奏,还可以单独抽出作品中的重难点部分进行系统训练,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母亲教我的歌》片段,这首乐曲片段曲调抒情委婉,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旋律充满了淡淡的哀愁。所以在这节课我设计切分节奏为重点练习,通过一系列的强化训练如演唱、击拍、吹奏等,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切分节奏的吹奏,再以此向外辐射,进而掌握一小节,乃至一个乐段的吹奏。
  3、优选教学策略,重视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音乐教学形式太单一,长此以往,势必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竖笛教学中,老师要重视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比如与唱歌、舞蹈、其他乐器和创作相结合。例如我在教苏教版四年级缅甸民歌《海鸥》片段时,我先让一部分学生律动海鸥飞翔的动作,一部分学生吹奏竖笛,然后交换。学生热情洋溢、兴趣盎然,整个课堂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之中。比如《啄木鸟》竖笛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分组自由创作模仿“鸟鸣”,有布谷鸟(re’ti),有杜鹃鸟(sol mi)等等。这样,在练习竖笛的同时,又对学生的视唱、歌曲的学习以及合唱合奏的学习有所帮助,经常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的表演欲望强烈,适度的表演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积极性。在竖笛教学中适当地设计一些比赛,发挥他们的能力,例如举行小型比赛,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各组队员的依次演奏,评出优胜小组,这样,不仅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激活了课堂气氛。还可以通过录像的方法记录学生的演奏情况,让学生通过看自己的演奏,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召开班级、校级演奏活动,都能极大地激励学生学习竖笛的热情,并有利于更快地提高他们竖笛的演奏技能。
  4、重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培养学生“练耳”的能力。音乐是听觉艺术,为使学生获得敏锐的听觉能力,我每节课坚持对学生进行“练耳”训练,我用竖笛吹奏二至三小节旋律,请学生用竖笛模仿吹奏。当学生训练有一定基础后,我再用钢琴弹奏旋律,请学生直接听唱出来。
  培养学生“视唱”的能力。我在教学一条新的视唱曲,让一些学生直接用竖笛吹奏曲谱,另一些学生视唱,然后交替进行;对把握不准的音高,借助竖笛一吹,让竖笛帮助找到准确的音高,再进行练唱。这样就帮助了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概念,帮助他们提高视唱能力。
  培养学生“合奏”的能力。竖笛合奏练习,如同桌、同组间的吹奏,领奏与伴奏等等,竖笛合奏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密切合作、团结向上的优秀品质,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感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我们在器乐教学中,要遵循认知规律和心理、年龄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和学生身边的有利资源,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参与听、唱、记、奏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器乐活动中提高了视唱、练耳、读谱等能力。这不仅能更快的学会竖笛的演奏,也为将来学习其他乐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三华.小竖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大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
  [2]赵旭.竖笛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 
  [3]丁存麟.朱泽平.中小学器乐教学法. [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7)
  [4]陈鹏程.浅谈竖笛教学[C].读与写杂志,2010(6)
  [5]孙岩.在竖笛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尝试与收获[J].林区教学,2012(12)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构建生命场的小学器乐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XC-b/202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