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班级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反思

【作者】 黄小花

【机构】 广东省肇庆鼎湖逸夫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学校与家庭教育目标要一致,家校合作要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在家校共育过程中,学校也应做好相应的总结反思工作。
  关键词:家校合作;目标;微信;反思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起到不同的作用,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能形成有效合力,将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一、家校合作要志同道合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提到:“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不少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了,教育就是老师的事情了;而部分教师则认为,教师主要负责教育文化知识,家长主要负责教育子女如何做人。以上这两种认知偏差,往往导致学校与家庭教育目标的不一致性。一旦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一致,就会无法形成教育的有效合力,甚至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
  我认为,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目标的达成要善于利用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家长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同时了解家长的诉求,实施适度对家长进行现代教育理论培训,邀请家长代表分享成功的育儿经验。除此之外,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以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目标的形成。
  二、家校合作要建立多种沟通渠道
  当今信息技术飞快发展,在网络时代,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校讯通等手段与家长进行信息交流,将班级情况及时汇报给家长;家长也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班级开展的活动等。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各异,每一位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教育习惯和教育期望也不尽相同,利用微信群可以在跟家长的私聊中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在后进生转化方面,我实时拍照其中一位后进生C同学在校的动态,上课、考试、集会、校运会剪影等素材,我借助微信把该生的点滴进步传送给家长,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教师同步。由于沟通及时有效,该生各方面的表现有了长足进步。
  家长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表达诉求,参与班级管理。我班有几位热心家长通过微信群或微信私聊,为班级管理提建议,也为集体活动献计献策,带动其他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
  三、家校合作要及时反思与改进
  学校与家庭是教育共同体,对家庭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家校共育过程中,学校也应做好相应的总结反思工作。不少教师总是抱怨现在的学生不懂事,难以调教,喟叹现在的家校关系越来越难搞。诚然,过去的家长是60后家长,他们对子女的教师心存敬畏,一般对老师言听计从;70后家长开始有家校对话的渴望,尝试着含蓄地向学校表达诉求,80后在处理家校关系时更在乎自身感受,表现得更为强势。社会在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家长也在变化,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也在变化。因此,教师要正视这些变化,反思自己与家长的关系是否处理得当,学校教育与家长能否产生共振,合作是否有效,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及改进。老师对学生,就像母亲对儿女,应该充满爱,这种爱既是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又是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儿童。”马卡连柯也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爱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一)坚持问题导向,妥善家校关系
  很多教师在与家长交谈时,大道理张口就来,教师对自身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妥善解决问题;还要对家长的反馈进行及时总结反思,主要是根据家长的教育反馈,及时总结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在班级管理中,需要处理学生行为失范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涉及学生本人,还涉及他们的家庭,也涉及学校和学生群体。比如,对违纪学生的处理结果是否公平公正?如何让学生及其家长信服处理结果?如何协同家长对受处理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必要的教育?这些都需要教师及时反思。
  (二)关心弱势群体子女
  一位退休的老教师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将来记得你的,一定是那些被你批评无数次的差生!”老教师话中有怎样的深刻哲理,我们无需去深究,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悟出差生也有他的可爱之处的道理,其实大多数差生都是问题家庭的原因造成的,或者是父母亲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或者是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不和等等,因为得不到家的温暖,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所以他们很敏感,很偏激,心情古怪。热爱差生,要从了解和尊重开始,了解他的家庭,了解他的原因,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的个性,注意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差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用爱心去精心呵护。
  学生的教育应该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进行,三者缺一不可。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先导,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基础。通过家校合力教育,孩子受到学校、家庭两方面的合力教育。这两方面的教育是相辅相成、各有特色的,其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健.家校携手合作,共普育人新篇[J].教育研究,2019
  [2]胡铁坚.一个好老师的四个专业身份[J].教育研究?中旬,2019(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