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作者】 赵岩红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北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生正处在道德认知模糊的阶段,道德和法治的知识和经验都不充分。所以,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他们容易感到困惑,教师要本着从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出发,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中的道德现象,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思维,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的应对能力。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扎实的从学生生活入手,让学生感知生活,贴近生活,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学会生活。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离不开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生活化策略的实践。所以,研究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有重要意义。
  二、搜集整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宝贵资源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可以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的宝贵资源,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意识的进行搜集和挖掘。生活当中很多真实的事件,对于这些真实事件的收集和整理,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一些道德和法治现象的理解。当然,我们现在所用的部编教材,也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进行了编排,教材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感觉到非常的熟悉和亲切。但是教材是面向全国,不一定适合我们孩子的实际,所以,教师一方面挖掘课程当中现有的资源,另一方而也要将课堂之外的生活资源融合进来,这样,小学生所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才是立体的,生动的,有用的。在四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我根据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化工厂、药厂、造纸厂较多,让孩子分组去调查我们周围的环境有哪些污染,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亲自在调查中发现我们周围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严重危害着我们的健康,让孩子小组合作制作一份改善家乡环境质量的建议书,递交给当地环保部门,受到了政府的关注。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当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仍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反映出了目前这门学科教学的困境。学生、家长认为不是考试学科,不够重视。同时,有的教师过分重视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不感兴趣。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生活当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调查、探究的形式,结合学生自己身边的事例分析、讨论,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们多思考,多分析,多实践,而不是教师简单的把道理告诉他们就可以了,一定要加强教学目标和内容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活性。在四年级上册《网络新世界》一课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春节回家购票,同学们排着长长队等待购票,等了好几天了,又冷又饿,现在却不一样了,让学生当场用手机体验了网络购票的方便。接着我又把小度请到现场,让他们像小度提问题,点歌曲,孩子们可喜欢了,同时深切感受到了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这样的生活化课堂学生怎能不喜欢?
  四、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教师要积极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利用生活化模式,需要教师改变授课方式、积极开展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可以在有趣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助于改变现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的道德品质真正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将原本的说教变成一种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在真正的生活中,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这样不仅改善课堂的古板,促进教学课堂的多元化,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能够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6课《班级生活有规则》这课时,先让学生观察班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交流违反规则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再让学生针对问题小组讨论制定适合本班实际的班规。这样将课堂与学生生活积极融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反思认识到自己的一些错误行为,同时也能让学生明辨是非,学会在班级中生活要遵守哪些班规,培养了孩子的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
  五、采用家校合作模式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依靠教师,也需要家长、社会的配合和教育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为了使课堂氛围更加生活化,老师就要积极采用家校合作模式,引导家长配合开展教育、体验活动,形成正确的认识,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在学习《秋天的节日》这一课时,周末正值重阳节,我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周末时间做一件尊老爱老的事,然后我再通过微信与家长进行联系,让家长把孩子做的尊老爱老的事拍照或以小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再让孩子以写话的形式把自己做的事记录下来,写出自己的感受,课堂上交流自己的感悟。这样不仅很好地将学生的生活真正融入课堂,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会尊老爱老,学会感恩,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自主参与课堂。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提高了小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更健康地成长,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公民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