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做好家园互动

【作者】 赵 娥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天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前教育是一种综合的社会互动,成功的学前教育不仅仅只是幼儿园教师的任务,它应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达到比较完满的效果,尤其是家庭教育能否配合极大程度决定了教育的成败。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园合作;配合
  我国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得好:“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教机构只有与家庭互相配合,才能提高对儿童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然而,反思我们在家长工作中的观念和态度之后,不难发现我们在传统家园合作中的误区所在:一是在家园合作中地位的不平等.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的多,考虑家长需要的少;使家长始终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二是家长工作中重形式,缺少对家长实际意义的指导和帮助.表现为使家庭教育指导缺乏科学的引领和有的放矢,更多的是应付过程、流于形式;三是由于幼儿教育更多的局限于园内教育,而忽视家庭对幼儿发展的教育。定期或随时与家长联系,互通情况信息,个别交换意见、建议,分享对幼儿情况的观察和了解,共同探讨个别教育的计划与措施,增进家园共识。
  一、根据家长需求,找准沟通的切入点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用接送孩子的时间,这时候,我们要充分的对家长观察进行观察,如果家长一副急匆匆的样子,这时候我们就不要追着家长谈话,因为家长或许有事要急着上班或去做其它事情,即使家长耐着面子和你说话,也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如果不是特别着急的事情,就可以以后再找时间,如果是简单的交流与沟通,比如说几分钟就能解决的,可以用这个时间,所以我们在沟通之前,自己心里要明白我们要做的事和要说的话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如果几分钟以后没有达到共识,那老师要先行结束谈话,可以这样说:“某某家长,这样吧,您先去上班,等您有时间的时候我们再继续探讨这个问题好吗?”老师可以和家长预约下次谈话的时间,在老师和家长时间都很充裕的时候,沟通起来能更从容、彻底一些,这样处理能让家长感觉到老师的体贴入微,甚至联想到老师对成人都如此体贴耐心,那对孩子就会更好了,这样对今后开展工作更有利。其次是地点的选择。如果是谈论孩子的优点,那可以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如果是和家长沟通要改正孩子的缺点,那地点的选择就十分的重要。
  第一、要避开其它的家长,给家长以充分的尊重。避免当着其他人的面让家长难看、尴尬,下不来台,老师也会给家长留下不好的印象,以后的工作就难以开展了,因为有的家长会尽量的避免和老师接触,如果是这样还怎么进行家园沟通达到共识呢?第二,要避开孩子,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和家长谈论孩子的缺点,避免孩子产生老师在向家长告状的误会,这样孩子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产生良好的师幼关系,破坏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不利于老师在孩子心目中产生威信。第三,不同类型的家长对孩子关心的方式不同。老人关注孩子的生活、饮食,父母关注孩子学习方面多些;母亲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过问的多些,而父亲则很少过问;小班孩子的家长关心生活事多些,大班家长关注孩子学习方面的事多些;体弱儿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方面多些,而新入园的家长则每天都想从教师那里了解到孩子在园的一切表现,这时的家长对教师还不够了解,还没有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感,担心孩子在园受委屈,担心教师对自己的孩子不够尽心,教师与家长、孩子之间正处于磨合期。
  教师要关注家长所担心的问题,以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为由头,展开沟通,进而再引导家长关心孩子其它方面的教育问题,以保障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使用聆听技巧,积极耐心的聆听家长
  对家长表达的感受要有同理心,作为老师尽力去理解家长的想法,而不是反驳愤怒打断,要做到积极聆听家长的表述,就能成功的搭建起跟家长们有效沟通的桥梁,对于家长认真听从老师的表述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尊重和信任家长,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个家长
  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距,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放下“教育专家”的架子,学会与任何类型的家长交流,对他们一视同仁。因此,在与家长沟通时,我们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平等的概念,以平等、尊重、虚心的态度对待每位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激发他们的积极合作的态度。只有这样,幼儿园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理解和配合,从而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好幼儿。
  四、家长助教
  请家长来园和孩子上课或游戏是实现家园合作的一个不粗的渠道,这可以说是为教师与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提供了一个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机会。教师从家长所拥有的专业知识、生活经验中获得帮助,家长从教师身上获取教育经验技能,而且更加了解老师的工作。孩子们也在活动中倍感亲切。我在进行蔬果主题时,就发了一次英雄贴“请会制作果汁的家长报名来和宝贝们一起体验榨果汁的活动”当时Richard的妈妈就主动报名了,妈妈说为了这次课她还特意上网百度了一下,还特意提前组织了自己的语言。活动后很多妈妈都说:我家宝宝说Richard妈妈做的果汁很好喝,让我也去幼儿园给小朋友们做。
  五、进行个别沟通
  由于幼儿家庭成长环境不同,家长文化素质不同,再加上每个孩子个性的不同;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抽出时间进行个别沟通。当然这种沟通要靠老师做出非常大努力,当遇到误会时要忍受委屈保持冷静,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时,教师要主动反思,寻求解决的良策。
  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趋势,我们将把家园合作视为我园的重要工作之一,在以后的幼教工作中我们也尽量争取到家长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创造性、积极性,使教育资源共享,形成家园教育合力,使家长有更强的责任感来积极参与,让家园携起手来共创美好的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