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孩子,让我引着你叩开习作之门
【作者】 袁 瑶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关键词】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习作启蒙
小学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大多数语文教师来说,可谓尽心尽力:课前,能悉心引导学生搜集素材;课上,能耐心指导学生写作技法;课后,能精心批改学生的习作。尽管如此,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徘徊在初始阶段,写作热情悄然呈萎缩之势,写作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渐行渐远。马斯洛曾说:“几乎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段舞蹈,一幅画,一个剧本,一个游戏。”如此富有创造力的心灵,面对老师给出的习作题,为何举笔维艰,行文枯涩?我认为只有彻底解放了学生,解除了学生习作的种种心理束缚,根据自己的认识、感受,自由地表达,才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
一、精心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生活化的交际环境,才具有真实性。创设真实生动的交际情境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关键。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学校的垃圾箱里有一块咬了一点点的面包,我把它捡了起来。一个念头立刻萌发了出来,把它拿到了课堂上,让学生看看,说说自己的感受。上课了,学生们听了我的介绍,议论纷纷。我说:“如果你碰到了这位扔面包的同学,会怎么说?请思考一下,写个发言稿。”然后我借了一条红领巾戴在脖子上,扮演扔面包的同学,请大家“帮助”我。学生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我进行了批评,把我说得“心服口服”。有的同学说:“粮食来之不易呀!它是农民伯伯用血汗换来的。你把一个好好的面包扔了,我感到很可惜。”有的同学说:“你还记得我们学过那首《锄禾》诗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听听,同学们说得多好!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留心也皆“文章”,从生活中选取交际的话题,同学们就会有话可说,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把这个场景写下来,别提他们写的多么生动了。
二、指导学生写好“两记”,奠定良好语言基础
我们要让学生懂得文章可以表现生活,再现生活。所以知道学生写好“两记”就是一个好办法。“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我们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通过日记、周记、随笔等形式随时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存入自己的题材库,防止“材料用时方恨少”。
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不会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看着自己的“劳动所得”,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三、引导学生体验,自主反复修改
进行习作指导后,我认为写就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写。不要去打扰他们,有些老师会不自然地在巡回过程中把自己的写作思想强加于学生,使得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这样,学生永远都只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写作。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学生不受干扰地写,看看他们的小脑瓜里到底都有些什么?这样,教师才能对症下药,解决他们写作中的“疑难杂症”。今天看到三位老师,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宁静、和谐的氛围进行创作。
“桔子像一盏金灿灿的小灯笼。”多么贴切的比喻呀!“看着这个平静的水面,我的内心却不平静了。”多么真实的感受啊!“她总是一副‘大姐大’的风范。”多么深入人心的印象啊!当然,作文最终还少不了修改与推敲。有位名人说过: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一点都没错。古有贾岛“推敲”的故事,还有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都是作者在修改中得到的佳句。诗人尚且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更何况小学生呢?我认为,小学生修改作文应该三步走。第一步:学生自查。主要查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还有错的标点。这一步是修改的基础。你的作文首先得是一篇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的文章。第二步:老师复查。在复查中,纠正学生一些语法错误,和他们没能发现的错句,错字。当然也要对学生作文有个初步的评价,使学生知道自己好在哪儿?哪儿还有缺陷?从而可以在下次作文中有所改进。第三步:学生修改。学生综合老师所指出的缺点进行改正,当然,如觉得自己对的仍可向老师询问,以求最完美的结果。我们可以在第一次片段习作后,通过习作展示,学生对作品进行写作方法(如夸张、比喻等)、语气等方面的评价,集体总结出习作方法,然后学生自行修改。同样,在习作练习后也进行了或自我修改、或老师评价。总的来说,不管是圈圈点点,精彩点评,聚焦细节,都把修改作为习作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
小学生的所见,所识有限,学校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善于利用教材,注重语言积累,运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这样轻轻悄悄地把学生引进了写作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