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打开心窗 拥抱阳光
【作者】 刘 敏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双谊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浅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摘 要:一切满足社会行为规范同时对人际关系或者社会交流有促进作用的社会道德行为称之为亲社会行为。幼儿园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作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幼儿道德教育中的热门课题。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进入社会后构建良好人脉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
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和他人更好的进行交往,而我国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溺爱,导致一些孩子根本没有为同伴谦让的习惯,也没有替他人着想的意识,再加上电子时代的高度发展,电子幼儿产品的大肆横行,减少了幼儿间的交流和沟通,严重可导致幼儿交流障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这对于发展幼儿优秀的人格,让幼儿学会与他人的分享,培养幼儿健康的品质具有深远意义。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应多注意观察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分析幼儿产生此行为的原因及其心理特点
多注意观察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这是教师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进行干预的前提条件,教师应有意识的加以注意。而且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进行观察,这样有利于对亲社会行为的分析。最后对幼儿产生的这种行为利用心理学或是教育学的观点进行分析,分析幼儿产生此行为的原因及其心理特点,以求能充分的了解幼儿,并以此来设计教育方式。
二、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强化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是极其不稳定的,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都需要得到外部群体的强化。这就不仅需要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体验、习得,而且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与引导,帮助幼儿逐渐形成自觉稳固的亲社会行为。例如,户外体育活动时,小朋友们正在进行“小推车玩接力运粮”比赛,突然有一个小朋友要小便,告诉老师后他就往厕所冲,走到小朋友的“接力区”时他突然刹住脚步,绕道去厕所了,于是老师就抓住这一闪光的举动,等他回来后,不失时机地问他:“你刚才去厕所怎样走的?”并让他重新走了一遍,展示给同伴看。“为什么要这样走?”“小朋友在玩游戏,如果我直直地走过去,很可能撞倒他们,还有他们就不能得第一名了。”老师鼓掌以示赞赏,孩子们也跟着热烈地鼓起了掌。看似不经意的一个举动,但孩子考虑到了他人的利益和安全,老师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有效地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共鸣。可见,教师应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介入、干预、鼓励和强化,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必然会逐渐增多。当午睡前幼儿毛衣太紧无法独自脱下时,当鞋带散了不会系时,当绘画用的水彩笔没有颜料时,当有人跌倒时,同伴间的互帮互助就会显得自然而及时。
三、加强移情训练和游戏活动
移情训练就是让幼儿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让幼儿接受别人的意见,使幼儿能从别人的立场出发,达到情感共鸣,不以自我为中心,更好的融入集体。移情训练能极大的增加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举动,增强内在约束力,要求自己能为他人快乐,共同快乐。教师和家长要通过各种活动为幼儿传递情感线索,使他们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考虑他人感受,从而产生积极的亲社会行为。
游戏是幼儿天生的玩伴,也是幼儿间交流的主要形式,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幼儿亲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幼儿在游戏中共同服从游戏规则,相互配合,学会与他人共处的正常模式。游戏为幼儿交流提供了平台,多让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我,体会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幼儿间深入交往。幼儿在游戏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也有利于亲社会性行为的培养。
四、密切家园合作,构筑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展示平台
家园合作是家庭和幼儿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幼儿教育任务的活动。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园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展示平台。
在幼儿园开展的亲子活动中,家长来园和幼儿一起唱歌、跳舞、画画、运动,扮演角色,参与游戏,这既让家长感受到浓浓的亲子之情,也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在“我为爸爸妈妈露一手”活动中,让幼儿亲手剥橘子、夹花生给爸爸妈妈吃,还为爸爸妈妈送上一句祝福的话,家长感受到了幼儿的进步和成长,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有些家长主动放弃休息,如:陆天宇的妈妈,为班级缝被子、做玩具、给鱼儿喂食等。在家也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家长的带动和监督下,“我为爷爷奶奶洗脚”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幼儿主动为爷爷奶奶端水、捶背、拿拖鞋、擦脚等,家长欣喜地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家中变得越来越懂事,越来越会体贴人了。
总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在幼儿与周围人、事、物的互动过程中隐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能时刻关注幼儿的生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就会发现生活就是一部活教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幼儿来说,无论是幼儿园生活,还是家庭生活,都是社会生活中较为有序的生活形式。对幼儿来说:其生活可从幼儿园家庭出发,向社会、向国家、向世界、向人类所能及的空间不断得延伸,但真正适合并能引发幼儿兴趣的还是最贴近的、最现实的、最感性的生活,我们要创立一个良好的亲社会的环境气氛,要用理智去爱孩子、管教孩子,让孩子在温暖、友爱的空间中发展和成长,增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努力使每个孩子成为可亲可爱的好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