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 刘世兰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大运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情感教学是一个价值不断内化的过程,教科书上陈述的价值标准,对学生来说是外在的,要变成学生信奉的内在价值,就必须重视情感教育作为学科教学的首要重点任务。而为要达到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就必须重视学科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重点从语言文字的品味、思路的理解、形象的活现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细微之处见真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细节为着手点,已是语文教师融入情感教育的重要利器。此时,教师要对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深入了解,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品味、阅读,并对文章细节位置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在细节之处体会情感、激发情感、升华情感等。只有这样才可完成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情感教育目标。为此,笔者将以语文教学课堂实践对如何融入情感教育作如下分析。
  一、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小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比较肤浅的,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老师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因此,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营造一个适宜的情感氛围,不但能有效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起点。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与课文内容协调一致,利用图像播放,语言描绘,实物摆设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激发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为“动情”到“晓理”打下情感基础。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老师运用情境教学渲染人物形象,首先用语言描绘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军号声、机枪声、喊杀声……敌人垂死挣扎,穷凶极恶,机枪口喷出火舌,战士们一个个倒在血泊中。接着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引导分析情境,紧扣“昂首挺胸”“像巨人一样”并想象董存瑞左乎举起炸药包,右乎猛地一拉导火索,火光中董存瑞钢铸一般的脸,在火光与英雄的闪现中,红旗迎风飘扬,让学生体会英雄气贯长虹,为祖国、为人民不惜牺牲的高大形象。
  二、抓思路理解,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1、抓思路的理解,激发学生情感
  思路既是字、词、句、段维系的线索,又是作者思想情感发展的轨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从作者的思路入手,用这条思路来统帅字、词、句、段,指导听、说、读、写,这样不仅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有利于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效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作者是借描写1941年秋天,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在狼牙山痛击日寇的情景,表现五壮士英勇顽强、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主义精神。来抒发对五壮士无限崇敬和怀念的。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理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诱敌上山——峰顶歼敌——英勇跳崖”这条思路,再逐步深入地进行理解,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对五壮士革命先烈们产生无限敬爱的真挚感情。
  2、层层剖析,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往往不是平淡延续的,而是顺着思路层层递进的,其中思想情感变化的阐发,也一层比一层强烈。情感越强烈,越能启动学生的心扉,使之受到强烈的感染熏陶。因此,学习一篇课文,要先在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层层剖析,去体会作者思路感情的变化。
  三、增强教学语言的情感色彩,传达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学生对知识的感触就会迟钝。”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能否让文中的感染作用触动学生的心灵,关键是教师如何发挥语言文字特有的魅力。
  这里,应特别重视以下教学环节:
  1.教学用语要丰富。入选语文教材的篇目,大都是脍炙人口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注意运用恰当、生动、新颖、优美的词汇组合语言,力求准确、生动、精炼、新鲜。教师只有通过动情的导语和过渡语,才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渲染,拨动其心灵之弦,从而激发学生情感,达到共鸣。
  2.课堂气氛要幽默风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用幽默风趣的口语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悦、思维活跃,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3.语言形式要多样。如通过适当得体的身体语言(动作、表情、眼神等)的综合运用来配合教学,以补充表达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其中的思想和感情。
  若做到以上几点,教师的语言就具有了吸引力,就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的热情,使学生在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
  四、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环节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鼓励学生根据实际生活场景联想到语文知识,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及教育。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借助实际生活中的美好情感来熏陶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情感体验得以丰富。[3]以《妈妈的账单》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鼓励学生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文中小彼得的行为,即以其所做的点滴小事为由向父母索要报酬。教师应通过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联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认识到父母给予我们的所有都没有索要一分报酬,因此,我们在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时也不能索要报酬。这样的引导能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准确理解课文表达出的思想情感,进而掌握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将情感教育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为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教学内容,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和有效。